对于高中体育中德育教学的有效渗透研讨[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3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德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素质教育的核心即为加强德育,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是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积累而成。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很重要的。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高中体育;德育教学;有效渗透
  一、德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德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其教育应贯穿于每一门教学中。然而,由于一些惯性思维,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往往被人们忽视。体育与德育两者有其各自的特点,德语论文题目,体育教学侧重于身体素质的培养,而德育重视的是思想品质的培养,看似不交融,但因其都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育人”,彼此又有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处理好渗透德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今的高中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
  二、德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作为一名高中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德育是我们不可推托的责任。然而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直是当前体育教师们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研讨的重要问题。
  1.教书育人,在体育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体育日常教学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课堂规范教育――遵守课堂纪律。课堂规范教育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组织纪律、文明礼节、课堂安全等进行要求,通过课堂规范教育,不仅会使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等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同时,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的特点,体育老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德育的渗透,培养其坚强、勇敢、不畏困难、机智果敢等好的品质。例如,在高中体育跨栏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刘翔勇夺奥运会、世锦赛金牌为国争光的优秀事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然后还可以通过讲述刘翔在日常训练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心酸苦累,鼓励学生作出努力,克服畏难情绪,提高自身素质。最后通过对跨栏学习的意义以及科学训练的措施的讲解,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跨栏的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寓教于乐,在丰富的活动中渗透德育
  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德语论文范文,这些体育活动的组织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体育课中组织的对抗练习和教学比赛活动,学校集体组织的班级与班级各种比赛形式的活动,如,运动会中长跑、球类、跳远等项目,都为学生投入比赛、参与竞争提供了机会。同时,高中体育老师可以定期向学校申请,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如拔河,以班级为小组,进行竞技对抗演练,动员全体同学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不仅可以使高中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得以减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团结友爱,同时还会在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集体的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为人师表,以楷模榜样力量渗透德育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是学生的表率,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从事好自己职业的前提性条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容仪表,神态气质和习性,都会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作用。因此,想要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从而达到进行德育的目的。
  身教胜于言传,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德育。上体育课时,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严寒或是酷暑,作为一名体育老师都应该起到表率示范影响――站姿挺拔,声音清澈洪亮,教师这种榜样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到楷模的感染,从而使他们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优秀意志品质,使德育真正渗透到体育教学工作之中。
  在高中体育教学工作中有效地渗透德育,不仅符合当前课改的要求,还可以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只有认真抓住体育教学中的各种德育因素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长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涛,马景芹.浅谈体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J].中国科技信息,2017(12).
  [2]郝子平.浅析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10).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