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语系初级阶段的教学工作在整个德语本科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运用和新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日益普及以及高校对外交流工作的逐步推进,德语基础阶段的教学工作既站在新的平台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学生须要在短暂的两年时间里完成德语语言知识的强化学习,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学生还须掌握自主学习和初步进行科研活动的措施,并且能够以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看问题,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高校德语教学要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教学措施和教学模式的新探究,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德语系初级阶段指的是德语本科大一大二年级,大致相当于德国大学的 Grundstudium 阶段。 在这一阶段,大多数零基础的德语系本科生将经历为期两年的德语语言强化学习, 已基本掌握德语语法知识,具备基础的听力理解、阅读外语原文、德汉互译及就各类文体进行写作的能力,并且能够较流利地与德语母语者进行口头交流。 此外,学生还应掌握一定的德语国家国情概况知识和基本的文学素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视野,以适应全球化的浪潮。 德语系初级阶段的结束以学生参加 “大学德语系四级考试”(PGG)为标志 ,由此进入到高级阶段 ,即相当于德国大学 Hauptstudium 阶段, 开始更加深入的德语语言文化学习。 结合本校德语系的实际情况,在本科基础阶段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 (一)课业要求高,须在专业课和其他课程间取得平衡。 为了达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阶段的德语教学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而同时低年级学生选修或必修着大量公共课程,他们也必须完成其他的课业要求, 如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 这要求学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在不偏科的前提下保证对专业课的投入,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重视语法词汇学习,忽视其他专业素养的提高。 在这一阶段,学生普遍对语言知识的学习投入较多,甚至把这视为专业学习的全部,而将其他专业素养,如文学、语言学、国情概况等放在极其次要的位置。事实上,以上这些都是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语论文网站,也是区分专业学生和其他德语语言学习者的主要指标之一。这些素养的提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因此,认为基础阶段只要掌握好语法词汇就行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三)学习措施单一,学习自主性较差。 这一阶段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延续了高中时养成的学习措施和习惯。他们勤于在课堂上做笔记,课后复习,较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与大学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进行能动的自主性学习。 学生要掌握学习的措施,具备独立探究新知的能力,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实现终身学习,于他们日后的科研或是其他工作也大有益处。 (四) 来自非专业德语学习者日益强大的竞争压力。 以本校为例,选择德语作为二外或是二专的学生越来越多。 这些学生大多来自理工科学院,本身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再加上语言优势,在继续深造、就业等各个方面对德语系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德语系在人才培养上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路,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竞争力。 二、教学措施的探索及运用 针对以上这些德语系初级阶段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我校德语梯队对近年来国内外的教学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实验,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其中,学习站法(Lern-stationen)、拉链教学法 (Rei?verschluss)、Zip Zap 法和Bingo 游戏法等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下面以学习站法为例,阐述其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 教学措施的选择 学习站法是近年来国外德语教学界推崇在德语初学者中使用的教学措施之一。虽然该教学法最初针对中学生开发,但是通过对国内低年级选用的《当代大学德语》(Studienweg Deutsch)及欧洲一些主要德语教材的对比及学生语言水平略论后,可以发现基础阶段国内德语系学生和欧洲中学生所学的程度基本相似, 同样大致经历了从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由A1 向 B2 等级的转变,学习心理历程也颇为相似。 因此,我们决定在合理借鉴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措施进行了本土化的改动,并将其运用到低年级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来。 (二) 引入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