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学院与柏林文学研究会邀请到中国旅行的六位作家均是德国文学界的佼佼者。他们出生于1960至1975年,虽属于新生代作家行列,但却已获得众多文学奖项。他们的著作题材取自两德统一以来的联邦德国社会现实,展现了全球化在德国的进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冲突和机遇。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雅各布・海因(Jakob Hein),是医生,也是作家,来自于柏林阅读舞台。“阅读舞台”是活跃在柏林的一些作家小团体,他们每月会在柏林的一个酒馆登台朗读自己撰写的短小、言词尖锐和机智幽默的著作。听众的掌声是决定最佳著作的关键。由此便不难理解,海因的第一部短篇小说《我的第一件T恤衫》(2001)还是典型的适合朗读风格的文体:充满幽默的民主德国后期一名青春期少年的滑稽生活。难得的是作者与小说的主题保持了相当的距离:一位批评家说,作者写故事,但并不把它作为疗伤的手段。 海因的新作《阎森先生遁世记》描写了一位失业邮差的命运。小说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一位批评家称这个有哲学思维的怪人的故事“明快、深刻,不寻常的政治感”。 尤迪特・赫尔曼(Judith Hermann)生于1970年,德语毕业论文,她的处女作《夏屋,之后》在1998年的德国文坛掀起了一股尤迪特・赫尔曼热。这本短篇小说集很快成为畅销书,批评家们也对其大加赞赏。赫尔曼的著作可以算作一种“新存在主义”:赫尔曼的主人公们以忧郁的幸存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两德统一后的柏林。并没有太多故事发生――不过每一次他们都抽烟,并在赫尔曼高雅的文字营造的悲凉的氛围中思索着。评论高度称颂这些“神奇的时刻”、“无可抗拒的漩涡”和“彩色的语言”。2003年赫尔曼出版了第二本短篇小说集《除了幽灵,别无他物》。尤迪特・赫尔曼也因此获得久负盛名的克莱斯特文学奖。 托马斯・黑特歇(Thomas Hettche),1964年出生,已经出版多部著作,今秋将带来新作《我们来自何处》。与雅各布・海因和尤迪特・赫尔曼不同的是,黑特歇更注重于在著作中寻找文学和哲学的传统。他的处女作《路德维希必须死》是让人紧张、注重语言略论的、闪着黑色光泽的佳作。黑特歇的主题是病重即将死亡的身躯和语言的表达。在《路德维希必须死》中,一个男人想象着他即将死去的兄弟的弥留时刻。黑特歇的多本散文集通过无法隐藏的物质现实表现了精神的制约性。 黑特歇2000年出版了他的网络文集“零”,其中包括了写作的新的集体可能性以及年轻一代作家的很多著作。 黑特歇的小说《阿博加斯特案件》(2001)在批评界也颇受好评。“黑特歇的小说无论是从历史小说、法庭小说还是紧张的侦探小说的角度来说,都获得了成功”。 英果・舒尔策(Ingo Schulze)的小说集《幸福的三十三个眼神》 (1995)及《简单故事》让舒尔策名声大噪,完全可以同尤迪特・赫尔曼的《夏屋,之后》的反响媲美。和赫尔曼一样,德语专业论文,舒尔策也代表了年轻文学的繁荣和1990年代叙述的复兴。舒尔策的两部著作均是经过精心安排的散文集,通过滑稽或者苍白忧郁的故事描述了前苏联的轰然倒塌(《幸福的三十三个眼神》)和两德统一后的德国(《简单故事》)。 1962年出生的英果・舒尔策在前两本作品中明显地模仿了美国式讽刺风格。在处女作中他用讽刺的口吻杜撰了一个出版者“I.S.”。这种游戏在他750页的新作《新生》(2017)中被应用得更为得心应手。《新生》是舒尔策用七年时间完成的书信体小说,讲述了两德统一期间一位身有残疾的作家恩里克・土尔莫的迷惑和混乱。故事同样发生在阿尔滕堡――一座外省小城,也是《简单故事》的发生地。在《新生》中舒尔策大量地应用了“引用”的技巧。 伊利亚・特罗亚诺夫(Ilija Trojanow)走出了德国的边界,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世界旅行者以及全球化的报告文学作者。特罗亚诺夫1965年出生在保加利亚的索非亚,1971年随全家迁往西德。之后特罗亚诺夫在德国和非洲肯尼亚长大,在慕尼黑读大学并前往印度游历。德语是特罗亚诺夫的写作语言。他的首部小说《世界很大,解救无处不在》(1996)讲述了一个色彩鲜明的又带有怪诞色彩的家庭流亡史,这个故事从保加利亚开始经历意大利的难民集中营直到德国结束。在他的旅游散文集《狗年月》中特罗亚诺夫回到并游历了他的祖国保加利亚,描述了一个在富裕世界之外的欧洲“发展中国家”的面貌。他的两本印度游记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发现之旅,评论家称,这两本书包含多彩的、诗意的散文基调,“将文化和地理的多元化带入了文学”。在经历一次前往麦加和麦地那的朝圣之旅后,特罗亚诺夫从基督教改为皈依伊斯兰教,他的纪录也成为了另一本游记《往伊斯兰的圣源去》。 《世界搜集者》(2017)是伊利亚・特罗亚诺夫的最新著作,获得了众多赞扬的评论,特罗亚诺夫也因此荣获莱比锡书展大奖。特罗亚诺夫在书中描写了十九世纪英国探险家理查德・伯顿的故事。评论文章赞扬该书是“对让人时而幸福时而震惊的文化撞击的精彩描写,充满机智、敏感、诱惑和魅力”。 1974年出生的朱莉・泽(Juli Zeh)曾就读于莱比锡文学院,她的著作主要着眼于被繁荣的欧洲遗忘的角落。泽第一部成功的小说《贵族与天使》中的人物们就陷入了黑手党和波斯尼亚战犯的圈套中。在泽精心构筑的惊悚情节中,这些人在后意识形态的欧洲真空中寻找人生意义。2002年朱莉・泽出版了游记《寂静也是一种声响》,讲述了她在前南斯拉夫的旅行见闻。 泽2004年出版的600页的小说《赌兴》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题材 :德国青春期少年的残酷世界,评论称之为“相当富有见地的犀利”,非常成功的“关于生存、伦理和认同等哲学问题进行了非说教式的、精炼的思考”。法律专业出身的朱莉・泽还以短文形式参与了德国有关最新政治话题的辩论,这在她这一辈的作家中并不多见。她的最新短文集《草地上的一切》也体现了她的自由主义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