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政坛而言,这个冬天将格外寒冷。2017年10月21日,欧洲议会前副议长科赫·梅林正式宣布退出政坛。这是继去年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后,又一名重量级德国政治人物因论文抄袭,不得不结束星途。眼下,“抄袭门”这枚威力惊人的核弹,不仅将众多德国政治明星的前程终结,加上链式反应的趋势,也令拥有不那么靠谱头衔的政治家们心惊胆寒,人人自危。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金童玉女”纷落马下 在“抄袭门”中相继落马的梅林与古滕贝格。都不是等闲之辈。两人长相俊逸,手握德国名校学位。在德国和欧洲政坛上堪称“金童玉女”,却不约而同地栽倒在论文抄袭事件中,的确令人扼腕痛惜。 梅林的履历光彩照人。1970年,她出生于一个外交官员家庭。1991年还在上大学时就参加了德国自民党,1994年成为该党青年组织的副主席和新闻发言人,5年后又成为自民党主席团成员--即该党中央常委。2004年,梅林成功当选欧洲议会议员,2017年再度当选并成为副议长。 在仕途上高歌猛进的同时,以个性著称的梅林还不忘拜海德堡大学著名历史教授福尔克尔·泽林为师,拿到这所德国最好大学的学位,向人们证明了她不仅拥有姣好面容和高挑身材,还有超乎众人的智商与智慧。 但是,好景不长,在德国追查政客论文抄袭风的猛烈袭击下,梅林的政治厄运到来了。2017年4月初,德国维基揭剽网站爆料,梅林1999年向海德堡大学提交的论文《介于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历史货币同盟:拉丁美洲钱币同盟1865—1927》存在大量抄袭,抄袭篇幅约达整个论文的四分之一。受到剽窃论文的指控后,这位女政治家随即宣布辞去欧洲议会副议长、德国自由民主党欧洲议会党团主席和德国自民党主席团成员的职务。一年后,梅林黯然退出政坛。 在梅林之前,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已经“压力山大”。年仅39岁的古滕贝格拥有童话般的显赫家世,贵族家族历史甚至能追溯到12世纪。长相英俊、风趣幽默、果断敢言使得古滕贝格迅速成为政坛明星,他在大选为默克尔站台时,每次出现都带着巨星架势吸引着万千民众的目光,德国媒体甚至冠之以“猫王”之名。 2002年才进入国会的古滕贝格,晋升速度快得惊人。出任联邦政府经济部长时年方37岁,甚至被认为是德国总理的后备人选,风头一度压过总理默克尔。2017年,古滕贝格在其就读的拜罗伊特大学递交了论文。第二年,这篇名为《宪法与宪法条约:美国和欧洲的宪法发展》论文,在名师彼得·黑布勒指导下完成,获得了评委们的最高分数,他被授予法律学位。 成也论文,败也论文。2017年2月,德国不来梅大学法律教授菲舍尔·雷斯卡诺在准备给古藤贝格论文撰写评论时,意外发现该论文有多处引文却未注明来源。2月16日的《南德意志报》了雷斯卡诺的指责声明:古滕贝格四百多页的论文中,有19名其他作者的论文被摘引,但都没有正确标明出处,其中五十多页的内容完全或者仅作少量修改便全文摘抄。 虽然古滕贝格选择了为自己辩护,辩称写论文时工作、家事忙,无暇顾及繁琐的标注细节,犯了技术性错误,为弥补错误愿意放弃头衔。但更多爆料却令他无法招架。德国《镜报》发现,古滕贝格的论文直接引用了德国议会探讨部门一篇名为《美国宪法理念与最高法院政教分离判例的关系问题》的相关材料。却不注明原作者。之后,网上出现了一个“古滕贝格剽窃数据库”网页,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对其的论文核查,还发现古滕贝格2004年为汉斯·施德基金会写的一篇长达29页的略论文章中。也有大段文字抄自其他媒体和学术文章,却不注明来源。 对古滕贝格个人诚信的置疑,甚至蔓延到他的个人简历和职业经历上。德国媒体接连曝光,古滕贝格在简历中记载曾担任记者,而事实上只在德国《世界报》作过短期实习生。古滕贝格称自己曾担任“古滕贝格有限企业董事长”一职,但这一“有限企业”只不过是影子企业罢了。在强大的压力下,古滕贝格不得不黯然离职,从政梦和总理梦也宣告破碎。 除了古滕贝格和梅林,德国教育部长沙万的职位也岌岌可危。出生于1955年的沙万,上世纪70年代曾在波恩和杜塞尔多夫就读教育学、神学和哲学。32年前,沙万完成了名为《人和良知现今良知教育的条件、需要和要求探讨》、长达335页的论文,以此从杜塞尔多夫大学拿到了文凭。但是2017年10月9日,一位化名为罗伯特·施密特的博主在网上公布了沙万论文剽窃的最新例证,指责其论文中有近1/3是抄来的,德语论文网站,有92页存在剽窃嫌疑。 在维基揭剽网站的强大压力下,沙万母校杜塞尔多夫大学的学术检查委员会重新审查此论文,他们还公开表态,不管媒体如何报道,都会将检查进行到底。如果杜塞尔多夫大学最后证实沙万“抄袭”,这位教育部长也将面临与古滕贝格和梅林相同的命运。 据德国媒体报道,因为论文抄袭事件,目前已有不下10名官员落马。从目前趋势看,还会有更多官员因此终结政途。 论文抄袭零容忍 倘若没有维基纠剽网站,德国政坛的抄袭问题注定难以浮出水面。 在一些匿名网友的努力下,德国成立了一个民间论文剽窃纠察队,专门查找拥有高学历的政客名人。他们不惜气力,把相关证据汇集到维基纠剽网站,用数据和图表量化显示论文抄袭程度。因为其在纠察政客论文剽窃方面的专业和专注,这个团队也被德国媒体称为“纠剽猎手”。 从维基纠剽网站的公开声明看,“纠剽猎手”的行为没有任何政治目的,也不是针对任何人发起的毁谤和攻击,只是为了“保证德国学位的信誉”。维基纠剽网站发言人也称,大部分活跃在网站上的“纠剽猎手”希望保持匿名身份,组员之间往往只知道对方网名。 可以证实的是,有的猎手身份是学位持有者,有的是大学教授,自愿公开身份的柏林科技大学教授黛博拉·韦伯·伍尔夫就是其中一个。正由于她的积极参与,前巴伐利亚州州长之女维罗尼卡的论文剽窃问题浮出水面。那篇对于《移动电话网的管制》的论文被指责包含许多未注明来源的文字,包括从维基百科复制过来的内容。 目前,维基纠剽网站已成为学术反腐的大本营,一千多人专门搜罗德国各界名流的论文,查看有无抄袭嫌疑。有报道指出,最新战果有约200位大人物进入了“黑名单”。除了之前被拉下马的古滕贝格、梅林等。在德国最大的30家跨国企业中,还有18名CEO“入选”。 这18名最大上市公司的CEO拥有甚至是双头衔,如德国第一大和第二大能源供应商Eon企业和RWE企业的总裁、钢铁大王蒂森克虏伯的老板、汉莎航空老板、德国著名连锁批发商麦德龙的老板。此外,宝马、大众、戴姆勒、德国证交所、德意志银行等的总裁或董事长也牵涉其中。一旦这份“黑名单”被验证,在经济界也将掀起一股猛烈风暴。 “抄袭门”之所以战果累累,除了民间网站持续发力外,还应归功于德国社会对学术腐败的同仇敌忾。德国人的严谨举世公认,不论是在学术、政治上还是个人品格上。2017年2月23日,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宣布收回曾授予古滕贝格的法律学位后,年轻气盛的古氏并未打算辞职,老帅默克尔也打算力挺这位得力干将。她曾声明,请的是一位部长,而不是“探讨助理”。然而,学界很快作出了反应,2.3万名德国学者加入了要求古滕贝格辞职的行列,给默克尔寄去了一封联名信,抗议其留任决定。 在德国国防部外的铁栅栏上,几十双臭鞋挂在栏杆上,一张标语上写着:“辞职=进步”。民众以这种象征方式。表达对古滕贝格抄袭的态度。事发后,以《图片报》为首的“挺古派”在报纸头版刊登大幅标题:“对,我们支持古滕贝格”。并指出民众其实支持古氏留任,但《图片报》的立场随即遭到抨击。 绿党领导人特利汀毫不客气地指出,德国2017年终止义务兵役制后,古滕贝格领导的国防部刚与《图片报》签订了一笔数额不菲的征兵广告合同。由此可判定,《图片报》力挺古滕贝格不过是一笔肮脏的政治交易。此语一出,《图片报》立即哑火。 在学术反腐上,德国法制颇为健全。根据该国规定,检察院一经发现有腐败方面的报道,就有义务进行调查。全德有一百多家电台、25家电视台、27家通讯社、380多种报纸和九千多种期刊,这些媒体形成了监督政府和政党的强大网络。新闻媒体的无冕之王地位牢固。只要内容属实,不泄露国家机密即属合法,且消息来源受法学保护,任何人不能对消息来源进行调查。政府官员和公务员的腐败丑闻和绯闻一旦曝光。马上面临辞职重压。 同样值得肯定的,还有涉嫌学术抄袭的名牌院校。面对“抄袭门”态度鲜明而有力。古氏的母校拜罗伊特大学对得意门生丝毫不予袒护,梅林的母校德国海德堡大学也取消了梅林的学位。 学术反腐未有穷期 在人们看来,“抄袭门”发生在德国,是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 在廉政建设方面,德国走在了世界前列。2017年,透明国际公布的数据,德国清廉指数为7.9,在180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14位。 但出于对学术和科学的民族自信,德国政坛对学位的顶礼膜拜,到了一种近乎痴迷的程度。拥有学位的人,在德国享有很高声誉,不仅薪酬高于常人,更备受社会尊重。一名政治家如果拥有名牌大学的文凭,足以证明自己具有非凡的智慧与智商,在与对手的辩论中,也占据了不少优势,难怪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也会铤而走险。 有报道披露,在德国内阁中,16名成员就有10人为,德国各政党中有数百名学位拥有者。为了赢得学位这块“敲门砖”。不少急于求成的政客走歪门邪道,论文注水,甚至购买假文凭的现象都开始出现。 2017年,德国“学位交易案”曾轰动一时。德国科隆检察院发言人盖德·菲尔德透露。有一百余名教授参与到“学位交易案”中。《焦点》杂志曝光,卷入出售头衔丑闻的,包括法兰克福大学、蒂宾根大学、莱比锡大学、罗斯托克大学、耶拿大学、拜罗伊特大学、因戈尔施塔特大学、汉堡大学、汉诺威大学、比勒费尔德大学、哈根大学、科隆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等。 如果对学位继续热捧,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难免还会有一些冒天下之大不韪者。然而,对这种民族心态的改革,德语论文,又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也正是德国社会需要努力的地方。 应当说,德国在制度反腐上成绩显著。为了避免学术腐败现象发生,各大学严格自律,坚决抵制学术腐败。在全球享有盛誉的马普学会特别规定,青年科研人员进入该会工作,首先要接受学术道德的特殊培训。探讨人员还要在一些具有法学效应的文件上签字,承诺相应责任。上世纪末,布拉赫、赫尔曼论文造假事件后,德国的德意志探讨联合会和马普学会通过了《对于提倡良好科学实践和处理涉嫌学术不端案件的指南》,并在2000年11月进行修改,此指南现为绝大多数德国高校所采用。 当下德国,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作假等。不仅会受到各学术部门的纪律处分,甚至会受到刑法制裁。在德国人看来,学术腐败绝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其发生领域的特殊性与整个社会的利益相关,因而要受到法学更加严厉的惩处。 但是,仅仅有了法制规范,并不能保证风正气清。因为剽窃认定标准的不够统一、难以规范,也造成了一些模糊地带。之前,两名基民盟文化部长,萨克森州的韦勒尔和下萨克森州的阿尔图斯曼。面对抄袭指控和调查,仍幸运地保住了头衔和官职。 此外,政治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学术反腐成效。现实中,即使被认定抄袭,部分德国政治家仍保住了自己的职位。比如,查奇马卡吉斯依在欧盟议会中任职,自民党联邦议院议员沙劳伊失去头衔后并未被撤职,柏林基民盟议会主席格拉夫陷入抄袭风暴后,在自愿放弃头衔后,仍然保住了职务。 这些颇具矛盾性的现象也意味着,愈演愈烈的抄袭门,并不是德国学术反腐或政坛整风的完结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