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03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大纲指出:在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大纲明确要求环境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进行, 按平均每学年4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为保证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 教育部又正式印发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 对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评估等都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和说明, 从而使环境教育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德国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清新的国家之一,也是环保教育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因此探析德国小学环保教育的成功之处,将有助于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改进我国环保教育的不足之处,真正使小学生能为“美丽中国”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 “因为爱,所以爱”――环境教育是情感教育 德国的小学环境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整合多种学科,措施上注重创新教育,德语论文范文,教师善于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目的。德国的科技领先于世界,但德国的环境教育并不是完全借助于高科技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他们认为接触自然最重要,一旦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就会在更深层次产生责任感。 德国小学教师非常注重情感投入,他们往往充满感情地从事潜移默化、多元开放的环境教育。德国环境教育学者赖纳・多拉瑟(Rainer Dollase)指出,环境教育“情感基础第一,不是认知第一”。在环境教育中,教师除了具备自然、环境、生物、生态等方面的知识之外,更应该热爱自然,而且充满热情、自信和温和,只有付出情感,才能收获希望。此外,教师的情感投入会感染学生,他们把学生情感目标放在首位,只有让学生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到自然环境中去认识和感受自然、欣赏自然,德语论文题目,才能真正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因为爱,所以爱。只有学生付出了真挚情感,才会对自然油然而生热爱之情。 环境教育是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我国的学校环境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多集中在环境保护教育上,忽视了学生的环境道德、情感、环境价值观和法制观的培养。《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指出,“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措施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借鉴德国的经验,将情感教育融入环境教育将有助于提升环境教育的效果。 二、 行动的力量――环境教育需要亲近大自然 在德国的小学,环境教育中除了注重情感投入之外,还注重行动的力量,注重实践,经常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森林、田野去接触和探索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环境、气候变化,使其更加珍爱生命。在德国各州都有生态中心,在这里学生可以在教师带领下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有的生态中心为儿童设立了小农场,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种植一些蔬菜、花卉,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理念。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环境教育是对课堂上环境教育的有益补充。因为理论教学中,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而在环境实践中则目的较为明确。譬如走过一片丛林时,学生会想到如何避险,也会想到在环境保护中肩负的责任。再比如,有的教师会带学生去森林里了解鸟类在冬季的生活特点,了解鸟类在冬季寻找食物的困难;有的学校的环境教育是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这是一种非常直观的环境教育。在北极熊馆可以看到北极熊繁衍后代的过程,在狮子馆可以了解狮子的习性、食量,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捕食的时候缘何逆风而行等等。 英国教育学家曾经做过统计,如果学生在小时候多多接触环保或参加一些环保活动,将对其人生产生重大作用,将有助于其产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环境态度。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的实施建议也指出,环境教育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建议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课时比例为3:1。德国的环境教育实践启示我们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和改革力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感受“美丽中国”带给我们的身心愉悦。 三、 环保记事本――让环保意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德国的小学生一入学就会领到一本环保记事本。这个记事本不是用来写作业的,也不是一般的记事本,记事本封面一片翠绿,上面有森林、草原和田野,就像在德国高速公路两旁常见的风景一样。学校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告诉学生:要热爱自然,热爱环境,也要热爱大自然中的万物生灵,无论其大小或强弱。教师还会告诉学生,这本记事本不是用普通材料制成的,而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这样可以减少木材的消耗,也是环保理念的渗透。 德国小学生的日记中也会有环保内容。有个小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为一种濒临灭绝的灰鹤捐了1马克的零用钱,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写道:“晚上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忘了关灯,结果白白浪费了大量的电,真不应该!”在他的日记中还责备他妈妈为了洗两件内衣而用洗衣机,他认为这样既浪费水,又浪费电。当然也赞成他爸爸到超市购物没开车而乘坐公交车的做法,因为这样既可以节省汽油,又可以减少排放。 德国小学的环境教育并没有教给学生更多的环保技术,但已在学生心中成功播下了热爱自然的种子。由此可见,环境教育是一种信念、一种生活的态度,仅仅靠知识的灌输是不能达到教育目的的,必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指出:“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我国许多小学的环境教育并没有常态化,而是为了创建绿色学校而“突击”搞环境教育,绿色学校创建成功之后,也许就不再做这项工作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结合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应该使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气象局了解环境变化关于气候的作用;也可以到部分污染的河段观察污水关于水质的作用;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园林局植树、绿化;或在学校周边道路上捡垃圾等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层次的环境问题展开调研,思考各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作用。 四、 生态道德教育――环境教育的升华 德国的环境教育中还注重生态道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主要通过自然科学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态知识,而通过人文社科课程培养生态道德和环境保护责任感。无论是对大自然情感的培养、环保实践,还是环保记事本,都有助于学生养成初步的生态道德观念和行为原则。通过这些实践,学生逐渐将课上学到的生态知识和价值观念内化为生态道德素质,并进一步外化生态道德实践。德国的生态道德教育十分注重实践,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户外教学是实现生态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德国的相关政府部门、高校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很多环境教育中心供学校开展相关活动。 当前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没有形成体系,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随着德育生活化的提出和诉诸实践,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立足现实生活资源,通过道德实践,探索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生态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学生道德实践的主要内容。此外,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指出,环境教育是侧重于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的教育,各科课程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思想教育时都包含了与环境有关的行为习惯、道德规范、法学法规和价值判断等方面的要求。譬如,与文学和艺术有关的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的机会,学生可以在其中感受和欣赏自然的美、表达对自然的情感。因此各科教师都要善于发掘与环境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在生态道德教育中形成合力,助力“美丽中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素萍. 德国的环境保护[J]. 环境,2003(8). [2] 祝怀新,刘晓楠. 西班牙环境教育的政策与实践探寻[J]. 外国教育探讨,2004(7). [3] 王英. 德国环境教育的实践探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导刊,2017(2). [4] 胡雅滨. 德国环境教育印象[J].生物学通报,2000(10). [5] 刘卫华.我国环境教育的近况、问题与解决路径[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6] 冯杰,高继璐.美、德、日环境教育特点比较[J].环境保护,2017(14). 【责任编辑:白文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