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拉·默克尔:德国的“铁娘子”[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安格拉默克尔,一位来自德国东部的女(物理),德语论文范文,在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在短短的15年中,一举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从普通姑娘到民主觉醒党成员,直至成为德国最大政党的主席,在十几年的政治生涯里,默克尔以艰难而又令人惊讶的步伐快速迈向权力的顶峰。其间,曾经有无数的标签贴在她的身上:冷漠的天使、有权力欲的物理学家、善于迷惑伪装的大师。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标签仍然不断:最具作用力的德国女政治家、女强人或与前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相提并论,称为玛吉・默克尔。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从科学家到政治家
  
  公众了解的只是政治家默克尔,而对她的私人生活所知甚微。一方面,在其15年政治生涯中,这位物理学的行事方式与其他高层政治人物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她对自己的私生活严加保密。她的第二任丈夫,即化学教授约阿希姆・绍尔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科学空间里,很少在公开场合下与她一同露面。他们两人分别为各自的事业而忙碌着。
  默克尔仕途上的升迁是与许多机遇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柏林墙的倒塌,恐怕现在她仍在东柏林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在1989年底的变革岁月里,安格拉・默克尔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次人生历程。她看到了新的机遇,并紧握不放。她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她相信自己能胜任任何一个新的使命。
  从科学家到政治家,默克尔平步青云。35岁就担任民主觉醒党的新闻发言人,随后任民主德国惟一经过民主选举的总理洛塔尔・德梅齐埃所领导的政府的副发言人,36岁任部长,44岁成为基民盟党总书记,45岁任党主席,48岁成为基民盟和基社盟联邦议会党团主席,50岁被推举为总理候选人。
  幸运不断降临到安格拉・默克尔身上,1991年,这位刚进入联邦议会的新人,很快就映入了总理的视野,被推举为联邦妇女青年部部长;紧接着,科尔的接班人朔伊伯勒又任命她为基民盟总书记,这完全得益于她的东德背景,这是她最后一个轻松获取的职务。
  此后,默克尔的发展道路完全是由她的性格所决定的,她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对掌握权力的渴望、驾驭变局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责任感决定了她今天的发展。同时,她也具备了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即成竹在胸、适时妥协和审时度势。
  关于格哈德・施罗德来说,她是颇具实力的挑战者,绝非等闲之辈。如果她认定某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她就会马上着手解决,例如,在处理基民盟捐款事件上,她不顾党主席朔伊伯勒的反对,公开要求全党与“超级父亲”科尔划清界限,坚决认为不这样就会毁掉基民盟。这位战略家准确地判断了形势,这以后,全党上下都铭记了这位具有反叛精神的总书记。
  就连联邦总统霍斯特・科勒在其任职问题上也感激默克尔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当时沃尔夫冈・朔伊伯勒毫不隐讳自己的参选意图,明确表示对总统一职感兴趣,基民盟和基社盟内有不少重要人物都表示支持。然而,这位基民盟的女主席看到,在自民党和基民盟的议会党团内,朔伊伯勒在主持工作时树敌太多,联邦大会上获得多数支持的难度很大。她当机立断地推举了候选人科勒,此举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与自民党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后,她为联邦共和国推举了科勒这位国家首脑。任职一年后,这位首脑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和赞赏。
  2000年初,朔伊伯勒因受党内政治捐款丑闻牵连而下台时,安格拉・默克尔追求权力和作用力的意图就更加明显了。这位党的总书记闪电般地采取了行动,当众人还在不停地争论该由谁接替朔伊伯勒的职务时,她已经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发出了“安吉”的呼声。为此,党内领导层中的一些人虽然牢骚满腹,但也只好被迫顺水推舟。当时,有些人自我安慰说,这种选择只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办法”。
  马上,这位“过渡性”的党主席表现出了极强的毅力和权力欲望。一年半之后,默克尔便开始着手2002年联邦议会的总理候选人工作。当她发现基社盟主席施多伊贝尔是一张更好的牌时,就推举他参加竞选并全力支持他展开竞选活动。这个战略撤退对她来说是值得的。联邦议会选举失败后,施多伊贝尔的基社盟以及基民盟议会党团领导人弗里德里希•迈尔茨都一起为她努力奔波,排除异己。使她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
  
  为了加强她的权力基础,这位基民盟主席从2003年开始对许多事情都表明自己的明确立场。她支持美国的伊拉克政策;赞成一个严格的社会制度改革方案,即赫尔佐克委员会的建议方案,并将弗里德里希・迈尔茨激进的税收方案为己所用。
  这意味着她要与莱茵河地区的资本主义综合保险体系决裂。默克尔率领基民盟重新回到了路德维希・艾哈德的路上。曾几何时,这个已经让基社盟想放弃的方案,却被这位基民盟领导人重新捡回来。为使基社盟和基民盟党内就医疗保险改革方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默克尔投入的力量远比泽霍夫还要多,这就迫使泽霍夫这位基社盟的社会政策先锋退出了她的队伍。
  泽霍夫并非惟一在公众面前成为“铁娘子默克尔”“牺牲品”的人,朔伊伯勒和迈尔茨也在此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妇女往往比男人更艰辛,如果他们在竞争中一样顶住了强大的压力,显示出超群的能力,那么,男士们自然就成了英雄,而女人们却经常被贬为冷漠的自私者。
  在基民盟内作为一号人物的安格拉・默克尔受到的尊重超过爱戴,她不是那种很快会得到大家欢心的人。要成为“党的母亲”,对这位入伍时间不长的女士来说还缺乏几十年苦心经营的基础,也缺乏联盟党内部的密友或知己。而内向的性格和猜疑之心都是她很大的弱点。
  东德的生活像烙印一样深入了她的骨髓,作为一位基督教牧师的孩子,她很小就懂得要谨慎行事,不可逢人就献出一片真心以及不轻易许诺等道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历至今还对她产生作用。她所信奉的自由经济思想和亲美心理,或许就是缘于西方社会在东德受太多压抑的反弹?对此,德国政坛也是众说纷纭。
  
  迈向权力高峰
  
  安格拉・默克尔曾经是1600万民主德国公民之一。然而,在她的身上却有许多与一般东德人的不同之处:默克尔的母亲出生在汉堡,早年随默克尔的父亲来到民主德国,他们居住在滕普林,组建了牧师家庭;她的汉堡亲属经常给她提供西方的出版物和流行的漂亮衣服。她是学校的优等生,但行事常遭非议。在高中12年级时,因为不遵守学校“文艺演出”的规定,这位“领头人安格拉”和她的三位同学险些不能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她去莱比锡大学学习物理学,在那里认识了同学乌利希・默克尔。不久两人结婚,之后双双去了柏林。这段婚姻仅维持了4年。这位年轻的女科学家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从不隐讳她对东德社会的反感,但她又非常适应那个社会,在探讨所里的自由德国青年团担任文化委员就是一个佐证。她在探讨所时的同事,现汉诺威大学教授汉斯-约克・奥斯滕说,她“当时组织一些讨论,其主题常常是德国社会主义统一党所不喜欢的”。奥斯滕曾经是德国社会主义统一党的党员,德语论文题目,也是默克尔所在的自由德国青年团的领导。
  人们经常说安格拉・默克尔有两次人生,她的人生经历很明显地分为完全不同的两块,其一是民主德国的自然科学家;其二是联邦德国出类拔萃的政治家。同样,她也是一位有着两副面孔的女性,在公众场合,她是一位作风严谨并疑心很重的职业政治家;而在生活中,她又是一位说话简洁幽默,面带微笑,充满魅力的普通人。
  现在,安格拉・默克尔正努力争取她的第三次新的人生经历,即争取成为德国首位女总理。她认为,德国在经济、就业和科学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不能总是向后倒退。就像东德人拆除柏林墙那样,她决心要创造拆除制造隔阂的制度基础,以拆除陋习之墙、仇恨之墙以及恐惧之墙。

  这位东德女性希望在统一了的祖国里,人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快乐,在国家经济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再造辉煌。也就是说,安格拉・默克尔想要让民众更加自由,世界更加和平,在减少税收及福利的基础上调动个人的积极性。这意味着,在可能的将来,德国人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完全依赖国家而免除个人的一切负担,包括最重要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负担。
  
  对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的方案,这位前民主德国公民早在柏林墙和铁丝网后面就进行过认真的探讨。这个方案之所以令她振奋不已,就在于当时它是无法付诸实现的。这位东德的物理学家比一些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成长的西德人看得更清楚,她知道是什么力量促使自由、竞争和社会平衡三位一体,共同汇聚于一国之中。作为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想激发这股力量为创建新的生活而奋斗。因此,在一位来自新联邦州的女士的带领下,这个反应迟钝而又缺乏勇气的国家完全有可能扭转乾坤,从而使统一的德国奔向崭新的前程。
  
  对华政策强硬
  
  近来,在香港和北京的外交界,德国总理默克尔“有话就说”的对华“准则外交”成为了最热门话题。重视人权、自由的“价值观外交”先驱者默克尔曾在总理室同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见面时表示支持西藏文化自治。这句话成为了此次风波的导火索。
  此前,德国在野党政界人士和前任官员们曾会见过达赖喇嘛,但现任总理正式接见尚属首次。被激怒的中国政府3个月来一直在对德国采取“报复”方法,连续2次爽约经贸及人权问题高层会谈,原定于本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两国财长会议也被中国单方面取消。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避免和中国发生冲突,甚至“迎合”中国。而关于默克尔与此恰恰相反的外交风格,许多国民都表示支持。而专家们略论认为,默克尔的外交“潜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因为有坚实的“基础”。
  其首要因素就是与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恢复盟邦关系。不同于一直与美国有摩擦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默克尔正在把实用性亲美路线当作外交政策的黄金定律。默克尔自上任2年来共7次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首脑会谈,上月9日至10日还在得克萨斯州的克劳福德牧场接受了款待,这在德国总理当中尚属首次。可以说目前美德关系正处于“蜜月期”。
  
  其次,德国在亚洲成功找到中国以外的“代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默克尔今年10月末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举行首脑会谈,就两国战略合作关系达成了协议,这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甚至有中国大陆媒体和香港媒体警惕地表示:“德国开始‘拉印制华’。”
  默克尔的前任施罗德在任7年,6次访问中国,将中德关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不免也对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满怀了期待。
  “中德战略伙伴关系” 早在科尔时代就已经开始孕育,并且在施罗德时代正式确立。2004年5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德期间,中德了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在中国与欧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双方将努力继续深化合作,加强多边主义,密切协调,致力于建立一个相互合作的世界秩序。”
  从1949年至今,德国一直以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战略目标,尤其在施罗德执政后,德国争做世界政治大国的目的更加明确。但施罗德政府2003年以后明显疏美亲欧的做法却使德国利益受损,因而备受指责。
  默克尔作为德国右翼政党基民盟的领导人,一直持亲美立场,所以舆论普遍预测,默克尔将会在上台后改变前任施罗德“亲俄疏美”的立场,转而“亲美疏俄”。新年伊始,默克尔4天之内先后访问了美国和俄罗斯两个世界大国。从默克尔的表现来看,她既没有刻意地“亲美”,也没有过度地“疏俄”。默克尔在美国之行中,直率地要求美国政府关闭设在古巴关塔那摩的监狱。在与普京会谈后默克尔表示,德国准备在广泛领域,特别是能源合作方面,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