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训教学的好坏直接作用着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面对当前职高毕业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搞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始终是各个职业学校共同关心的问题。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37-2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它被看作是二战后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它的核心是校企结合,以公司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训为主。 当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 1.同生产紧密结合; 2.公司的广泛参与; 3.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 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公正、规范,因此“双元制”职业教育结业证书不仅在全德得到承认,而且在欧共体的一些国家也得到承认,德国“双元制”充分体现了国家与经济界,学校与公司等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联合办学开拓了一条成功之路。 从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中我们看到,在公司与学校培训的时间比例为7∶3,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比例大约也是7∶3。从上不难看出“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双元交替组织教学培训,而双元中占有大比例是实践实训的这一块,也就是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照搬照抄德国的“双元制”是肯定不行的,德国有德国的特点,我国有我国的国情。那么我们可以在符合国情的条件下借鉴它的先进经验。目前,我国的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如下几个问题: 1.办学条件简陋,实验仪器陈旧,设备台套数不足; 2.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教学观念尚未切实转变; 3.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4.实训教师数量缺乏。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已经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向偏向于实训教学,实训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作用着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搞好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使职校毕业生能够很快的顶岗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始终是个各职校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改革实训教学的措施与手段 1.小班制实训教学,首先由于小班制人数少,德语论文,便于分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智力各个方面必然存在异同。思考问题措施,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必然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其次,由于小班制教学,能让每个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训练时间,克服了因设备少而排队等待操作机器而浪费时间,提高了实训的效率。 2.增加实训课的信息量,把先进的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和设备用于辅助实训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直观的演示、规范的操作,让枯燥无味的训练变为有声有色的实训学习。 3.实行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来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是适应德国“双元制”培养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从实际出发,精选出一些典型项目,说出其要求和达到的效果后,为每个项目聘项目经理一名,由学生自由报名,通过应聘竞选方式选拔出。再由项目经理去为其他同学分工,进行筹备,直到完成项目后交教师审核,教师在其中起指导影响,学生起主导影响,这样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变传统的教学措施为民主、合作、探索的新型模式,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略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教学阶段非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2)制定计划; (3)实施计划; (4)检查评估; (5)整理归档。 4.改革考试机制,培训和考核相分离。 考试考核是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手段,只有客观规范才能使考试结果令人信服,也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德国“双元制”模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主要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这一高质量的培训又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核考试体系为保障的。考试考核应与培训部门无直接关系,强调考试的统一性、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提高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含金量”。 二、加强“双元制”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内培外引”的措施提升职校的师资力量,要想实践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双师型”教师是关键。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践知识、动手能力和现场经验直接作用实践教学效果,也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1.“内培”:加强校内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培养,推进“双师型”教师的现代化进程。实行灵活多样的培训,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督促专业教师到公司、下工厂、进实验室进行实践锻炼,取得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 2.“外引”: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人才,开辟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职校的绿色通道。如聘请公司里有过硬实践经验的师傅经教育学、心理学,师德培训后方可做实习指导老师,鼓励公司与学校之间教师的有序流动,建立一支兼职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加强校内实训实施的完善,建立广泛的校外实践基地 1.校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一定的投入。作为当今时代的管理者,必须要改变观念,从长远着想。要想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实验实习设备的购置,需要相应的投入。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许多实训设备不齐全,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要不断的购置和更新设备和设施,建立现代化的校内专业实训室,进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模拟训练。 2.校外:校企联姻,实现学校公司“零距离”。 “教室里种庄稼,黑板上开机器”、“岸上学游泳”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软肋”,也是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公司需要的直接反映。“校企联姻”后,公司提供的“嫁妆”很多,例如与时俱进的数控机床、铣床、磨床、加工中心等等,克服了学校实训设备陈旧和不足的弊病,弥补了学校办学资金的紧张,达到了培养技术运用型人才的目的,按照互惠互利准则,与公司签订联合协议,让学生进厂后利用自己在学校的所学所练,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便于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如出勤、卫生、纪律、文明规范的操作等方面,按时到岗,德语毕业论文,不迟到、不早退,主动打扫卫生,保养机器,收拾工量具,整理实习场地,严格遵守安全的操作规程等。以学生加工的产品作为他们完成作业的成绩,增强他的责任心和就业意识,真正地实现理论与实践合一,学校与公司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作业与著作合一的教学教改路子与学生就业岗位对接“零距离”。 四、加强实训教材的建设 实训教材应考虑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从职业岗位出发,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根据职业大类编写出若干教学单元模块,成系列按课题展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便大大加强了实训教材实践性。 总之,实训教材建设应体现:以培养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公司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突出各行各业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措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实训教材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定位准确,全程设计,整体优化。突出项目教学,顺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