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感受城乡一体化[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前不久赴德参加学习培训,考察了慕尼黑、法兰克福、斯图加特、科隆、波恩、海德堡等城市,印象深刻,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其一,城乡发展均衡。突出体现在空间布局、公共设施和生活水准均衡。德国大城市不大,小城镇星罗棋布,人口超100万的仅有柏林、汉堡和慕尼黑3个,最大的柏林市人口也不过370万左右,2000人至10万人的中小城镇密布,承载着全国60%的人口。大城市周围有几个设施完整、集各种功能为一体的副中心,人们工作、购物、娱乐、健身在小范围内就可完成,减少了出行时间和成本。小城镇除了规模、影响和作用范围不及大城市,空间布局、基本设施、生活水准与大城市并无二致,拥有与大城市一样的一线品牌商品、全国连锁超市和公共服务设施,即使小村镇,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明显的工农、城乡差距,真正做到了城乡一体化
  其二,生活便利有序。一是设施完善。一般城市均拥有规模不同、档次不等的教堂、图书馆、艺术馆、歌剧院、体育馆等,从居住到购物、休闲、医疗,均在20分钟左右可达。二是交通便捷。德国是世界上路网最密集的国家之一,高速公路总长度超过1.2万公里,承担全德近一半交通运输量,并且全程免费。城市内每隔200-400米就有路网,环路密集,四通八达,有地铁、公交、有轨电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可供选择,换乘极为方便。三是设计人性化。交叉路口的人行道边缘与路面平齐,十字路口造小坡迫使汽车减速,大小商店均不设台阶,行人可直接由人行道步入。四是管理有序。大城小镇没有损坏的座椅,没有乱贴乱画的墙面,没有住宅安装防盗门窗,无人强行超车鸣喇叭,一切都显得文明有序。
  其三,环境优美自然。德国是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国家,国土总面积的1/3被绿色所覆盖,闻名世界的莱茵河和多瑙河流经境内。城市大都依河而建,河水清澈见底,水草与土岸自然相连,路边灌木不加修剪,处处绿树成荫,碧草似毯,建筑物的阳台、屋顶精心设计、满置花草,市区到处点缀着街心公园、花园、林地和草坪,野生天鹅、水鸭在湖中悠闲嬉戏,可谓城在林中、路在树中、车在绿中、人在画中。现代都市景观与广袤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置身乡间,蓝天白云、原野牧场、教堂古堡、乡村民居融为一体,景色同样令人陶醉。
  其四,人文气息浓郁。德国是现代化国家,但城市楼不高,路不宽,甚少摩肩接踵的高楼大厦和光怪陆离的霓虹灯。遍布全国、富丽堂皇的皇宫、教堂、城堡等古迹保存完好、善加利用,充分展现了德国独特的社会人文历史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城市广场、桥头、公园甚至楼顶、楼前,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雕塑和精美绝伦的壁画,或取材名人,或诉说历史,风格迥异,互不雷同。历经百年风雨、依旧富丽华美的古老建筑与普通居民楼、现代商业区和谐共处,行走在石块铺就的街道,德语论文题目,让人顿生时空交错之感,历史仿佛从不曾远去。
  所有这一切,无疑得益于德国独特的城市化理念和成功的城乡“等值化”发展实践。德国的城乡建设发展,没有在“规模扩张”上动脑筋,也没有在“城乡一统”上做文章,而是注重科学规划,明确城市功能,增强区域联系,促进城乡均衡,倡导节制环保,维护自然和文化的多样性。
  科学严谨规划,确保城乡建设健康有序推行。德国高度重视空间规划,全国没有不规划的区域。其核心理念是完善区域功能、促进均衡发展、强化生态环保,突出特点是规划职责明确、专业队伍强、程序规范、公众参与、法学完备。德国实行联邦-州-地方政府三级规划体系,前两级主要是准则性制约,地方政府享有较大自主权,越是下一级的规划,越是具有操作性和约束力。规划程序从征求公众意见、专业人员综合探讨制定规划到规划公示、讨论协调、进一步修订,最后送议会审议通过,赋予法学效力,耗时费力,大致五年才能做出一个十年规划,规划一经出台,就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必须严格执行,不容随意更改。可以说,慢功夫换来科学性、可持续性。
  注重均衡发展,促进区域和城乡居民享有“等值”生活水准。均衡,是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效,也是城乡区域发展的鲜明导向。联邦德国于1960年通过了《联邦建设法》,其宗旨就是确保所有地区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在城市区域布局上,德国大力发展中小城镇,限制超大城市发展,加强功能分区的整体规划,全国形成11个互补共生的有机城市圈。城市圈内各个组成部分,功能明确,互相协作,有机结合,均衡发展,中小城镇同样可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便利生活。在支持落后地区发展上,1999年起实施“社会城市”项目,为特别需要发展的城区提供资助,完善基础设施,到2017年各级政府共为“社会城市”项目投资5.8亿欧元。在推进乡村建设上,倡导城乡“等值化”发展,即“与城市生活不同类但等值”,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促进农村与城市平衡发展。
  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个性特色和人文魅力。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内涵,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的“魂”,是城市特色和魅力所在。德国在战后城市重建中,始终坚持“保持特色,不改建;保留历史,不拆除;保护建筑,不陈旧”,留住历史记忆,留下文化遗产,超过30年以上的任何建筑即成为文物,受法学保护,并在保护中加以利用,古建筑一般不闲置,作为办公室、博物馆等进行利用,保护维修费用主要由业主负责,政府只承担10%左右,许多保留完好的文物古迹、建筑艺术珍品因而成为城市的地标。各个城市在老城区改造中,不是单一拆旧建新,而是按照规划要求进行维护和修复,力求保持原有框架和风格,保持人文和历史的延续性,使得城市文化风味各有千秋、特色鲜明。埃森市煤矿关闭后,当地政府没有拆除厂房和设备,而是建成工业遗址公园,留下工业历史记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埃森市当选为2017年“欧洲文化首都”。
  尊重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德国把环境保护作为第一国策,政府环保投入力度大,居民环保意识强。德国出产奔驰、宝马、大众等世界名车,但私家车多为小排量的两厢车;为了减少污染,法学明确规定,车辆在不行驶的情况下必须熄火,哪怕是炎热的夏日;无论单位还是个人均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雨污分流处理;广场、停车位(棚)用天然小石块铺设,留有渗水空隙;草地地面高低不平,设置低洼凹槽和池塘,用于雨水的收集和渗漏大小;道路绿化带低于路面,便于雨水自然浇灌;高中低档宾馆均不提供一次性的卫生洗漱用具,处处都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发达国家城乡建设发展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德国城乡建设发展的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一是以人为本。德国的城乡规划建设完全以人的发展和需要为出发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从交通、银行、商业、医院等的规划布局,到各类休闲、服务设施的布建设计,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洋溢人性关怀。它提醒我们,城乡建设发展缘于人的需求,应综合考虑规模与宜居的关系,在完善功能、提高品质、有利生活上下更大功夫。二是城乡等值。城乡等值,不是以城市为标准建设农村,也不是要把农村变成城市,而是让现代化的都市形态与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形态和谐共存,让生活在农村的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等值的生活水准和生活品质。只有多样,才有生命力;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可持续,这才是“城乡等值化”而不是“城乡等同化”理念的深刻内涵所在。三是传承文化。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是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德语论文,建筑也常被人们称为“凝固的历史”。历史文脉是城市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要高度珍惜当前快速城市化中后期大规模建设的机会,重视保护历史遗迹,传承文化传统,留住城市发展的根基,同时注重当代城市文化特色塑造,强化建筑设计,打造空间精品,让今天的城市建设成为明天的文化景观。四是敬畏自然。城乡建设,取之自然。珍视保护自然、注重生态建设,人类才能实现永续发展。德国从政府到居民都极其重视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连绵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清澈的河湖、优雅的市容,无不充分体现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所带来的宁静祥和。
  责任编辑:汤建奎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