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的学制和学校管理[德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德语论文 责任编辑:茜茜公主更新时间:2017-05-2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德国的基础教育十分发达,全国统一实行12年制的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德语论文范文,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准则上实行自由入学,对部分学科采取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公司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也十分普及。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德国现行学制
  统一后的德国属于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每个州相对独立。联邦制决定了德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一个以各联邦州为中心的松散的联邦合作性管理体制。
  德国法学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小孩都要进入小学学习。柏林州的小学学制6年,其余各州为4年。4年小学后经过5年级和6年级的过渡阶段进入所谓“分流的中学阶段”。这也就是说,德国学生小学毕业后就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他们可以选择进入初级中学(包括5年级至9年级)、实科中学(5年级至10年级)、文理中学(5年级至13年级)或综合学校(包含上述几类学校)。
  在德国,大部分学生通常初级中学毕业后就开始职业培训,同时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在制造业的公司作为专业工人就业。初级中学本来是德国中等教育的主要学校类别,在19世纪70年代,其学生数占中学生总数的70%多。但是,目前这类学校正处于萎缩阶段,学生数已降到约占中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家长越来越希望子女上更高层次的中学,如文理中学(又称完全中学)。此外,初级中学招收了大量的外国人子女,教学水平每况愈下,这也是使德国家长不让子女上初级中学的原因之一。
  实科中学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实科中学学制6年,相当于中等教育程度,学生毕业后可进入技术学校,或者为进入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做准备的高级技术学校实习,也可以在公司或国家公共机构做中级职员。小学毕业后,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进入实科中学。
  文理中学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高等院校。文理中学学制9年,毕业生凭高中毕业会考成绩而无需大学入学考试就可以直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文理中学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从19世纪70年代的10%上升到目前的三分之一。
  综合学校则集中了以上三种学校的形式,负责学生第5到第10学年的学习。综合学校是在“教育机会均等”思想指导下设立的新型中学,为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学校间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毕业证书在联邦各州都得到承认,但由于综合学校不便管理,教学比较混乱,一些州(如巴伐利亚州)反对继续设立此类学校。
  德国教育行政管理
  根据《德国联邦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成立中央一级的教育行政机关――联邦教育和科学部,其主要职责是对全联邦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规划,协调各州关系,保证州与州、州与联邦之间合作的顺利进行。
  德国教育行政管理的主权在各州的教育管理部门,而每个州的教育行政管理系统通常分为三级,即州教育部、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
  州教育部是州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同时也是最高的教育检查和督察机关。它全面负责一个州的教育规划、组织、管理、督导工作。在学校教育系统,州教育部的主要职责是与各市教育局、区教育局一起不断完善教育体系的,其功能是发展符合学生需要的特色教育,完善教学计划、课程建设和教学评价方式,制定符合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特点的教育标准,促进学生的个性、能力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区教育局是较低一级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在工作上直接受市教育局的领导。区教育局主要负责为区属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教育政策方面的咨询服务,负责教师的招聘和培训进修,负责校长的招聘,负责对教师和校长进行业务上和职务上的督导。小学归区教育局直接管理。
  在德国,校长的任命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有志于担任校长的教师要参加相应的培训。培训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对教师的定位阶段,参加这一阶段培训的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和经历,主要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考试、案例略论等进行培训;第二个阶段,新校长接受为期三周的校长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我怎样当校长”“我怎样与政府、教师打交道”“怎样与教师及同事对话”“学习相关的法学、财政预决算的知识”“如何制订课程表”“怎样听课评课”等;第三阶段,针对校长日常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案例讨论等。招聘时,先公布招聘信息,然后通过三个阶段培训由教育局确定两名候选人,经过学校代表大会和办学者的同意后,由教育局任命。
  担任校长、副校长有一条基本的要求,他们必须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校长的职责主要有两项:一是对外代表学校与社会各方面进行交往,处理一切外部事情;二是负责学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和学校代表大会的成员一起对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负责州的教学计划实施,负责对教师进行指导、监督,负责对学生的学业情况作出最终评价,与教育局一起负责本学校教师的招聘,负责对现职教师进修安排。因此,校长只有学校事务的协调管理权而没有人事任免权。
  学生入学按区就近准则,学校必须接纳所有适龄学生。如果学校接纳身体残疾的学生,政府根据对其教育与护理的投入另外拨付专项费用。学区外学生想到某小学就读需提前递交入学申请。对犯了错的学生,教师要进行说服教育,如果学生不能悔改错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转换班级或转学,也可以开除,但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关于入学智力测试为超高智商的天才儿童可以申请到相关学校就读,也可以和普通儿童同班上课。
  德国的每所学校都设有校委会这样一个机构,区教育行政部门有总校委会,分管各学校的校委会。校委会主要的职责是指导、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负责对学校进行巡视、监督。校委会聘用具备各方面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包括法学、管理等,其中必须有一名教师(这名教师是不需要教学的)。如果有人想要进入校委会,需要事先申请,然后由专门的组织考核。
  准则上,德语论文网站,市教育局每5年会对学校巡视一次,巡视人员由5~6人组成。教育局的巡视人员进到学校后,最重要的是看教师怎么上课,听课后会找学生或家长聊一些课堂感受,同时还会调阅学生的档案册,把了解到的情况记录在报告里;巡视期间,还会发问卷给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对教师、家长、校长进行访谈;此外还会巡视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设施的配备情况。巡视员给规定的每个项目打分,以教学的评价项目为例,包括有:教学时间有效利用、教师课堂合作、课堂学习环境、学生自律性、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学生之间的合作等,最后按A、B、C、D四档给出综合评价。
  德国学校管理启示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德国前总统罗曼・赫尔佐克曾说:“教育和知识已成为当今决定德国地位的因素。”德国教育强调“使所有儿童的发展得到更好的促进”,同时更加注重“通过附加的课程设置尽可能满足并进一步激发每一个儿童的特殊兴趣”,“在学习上需要得到特殊帮助的儿童,应该在与此相适应的课程中得到必要的支持”。一言以蔽之,强调机会均等,注重个性发展,是德国教育的核心理念。
  第二,学制应能满足不同儿童的发展需求。德国现行学制统而不一,体现着让每个孩子获得发展机会和动力的教育精神。德国学校教育多轨并存,它强调的是,在及早消除儿童受教育机会上的差距后,应使教育依据儿童心智不同加以分化,按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可能性给予相应教育保障,并提供更高一级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儿童的发展需求。
  第三,保障教育发展需要的政府投入。德国多个州的教育投入占到GDP的7%以上。抬高教师入职门槛,重视教师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待遇。在德国,教师是民族的骄傲,是社会的光荣,这已成为国民的共识。
  第四,课程设置以人为本,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围绕“人是教育的核心”这一命题设置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独立性和自主能力。到每一所学校都能看到学生在“自由、愉快”中学习、成长。理解了“教育关系着德国的未来”这句话的分量。
  第五,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协同行动。德国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为他们创造自由轻松的教育环境;政府和社会为儿童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并制定各种制度全方位保障儿童健康发展。在德国,家庭、社会、学校共同营造了一个一体化、全方位的教育体系。(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秣小学)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