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晚清驻外公使群体为探讨对象,以往对此的探讨较为侧重介绍生平传略、陈述外交事件、解析外交思想与孤立研讨他们在政治变革、经济转型、西学传播等领域的作为,缺乏宏观考察与比较略论使臣的群体共性与个体异同。本文通过充分搜求与研读使臣遗留下来的日志、游记、手札、书信、奏稿、电函等原始资料、近年刊行的清季外交档案与前人探讨成果,采用群体探讨与个案探讨相结合的措施,综合审视这一群体地域分布、原有职衔、年龄层次、任职年限、家庭出身等基本情状的构成与演变,以此透视使臣群体的总体特征及在清季外交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异同性。
本文重点探讨晚清传统开明士绅、新式学堂学生、留洋归国人员等出身各异的使臣知识结构、洋务、外交阅历的差别、演变,阐析由此造成的使臣综合外交素养的高低与对外事工作的作用,以及随着清季外交的纵深发展,使臣群体新陈嬗代,西式教育尤其留洋背景的使臣后来居上,转而成为清廷外交主力,中国外交近代化、外交官职业化行将实现。
本文基于以上综合探讨,择取典型个案,微观略论地缘、业缘、人缘、机缘与出身、阅历等诸种因素对不同类型使臣外交实践的作用与制约,展现在弱肉强食的变局之下,驻外公使为维护国家权益与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外交抗争,以及为此饱受的苦痛与无奈,西语论文题目,进而全面反思晚清外交失败的原因,解读使臣群体的时代际遇,评价使臣的功过是非,借此深化对近代中国外交的认识。
【关键词】:晚清 驻外公使 知识结构 外交阅历 职业化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6 目录6-9 绪论9-20 一、选题依据9-11 二、探讨对象11-14 三、学术综述14-18 四、理论措施18-20 第一章 晚清驻外公使的派遣与遴选20-39 第一节 派遣因由20-24 一、外力冲击21-22 二、内部因应22-24 第二节 遴选标准24-30 一、遣使早期重视正途出身、洋务能力25-27 二、遣使晚期重视西学知识、外交阅历27-30 第三节 派驻状况30-39 一、 派驻国家30-31 二、 派出使臣31-39 第二章 晚清驻外公使的总体特征39-85 第一节 地域分布39-51 一、 闽粤江浙40-47 二、 湘皖47-49 三、 直鲁赣黔49-51 第二节 原有职衔51-58 一、职衔演变52-56 二、闲职京官、候补官员56-58 第三节 年龄层次58-65 一、 高龄使臣59-63 二、 中青年使臣63-65 第四节 任职年限65-73 一、任期短暂67-71 二、延期留任71-73 第五节 家庭出身73-85 一、家境探源74-81 二、外交世家81-85 第三章 晚清驻外公使的知识结构85-121 第一节 开明士绅86-97 一、传统儒学根柢深厚87-89 二、究心经世致用之学89-93 三、略通西语国际公法93-97 第二节 学堂学生97-108 一、同文三馆98-105 二、船政学堂、教会学校105-108 第三节 留洋人员108-121 一、 留美幼童109-112 二、同文馆留洋生112-115 三、海军留欧生115-117 四、教会资助、自费留洋学生117-121 第四章 晚清驻外公使的外交阅历121-143 第一节 国内阅历122-131 一、高谈洋务123-124 二、投身洋幕124-127 三、充当关道127-130 四、任职外部130-131 第二节 出洋阅历131-143 一、游历谈判133-135 二、常驻使馆135-143 第五章 晚清驻外公使个案探讨143-166 第一节 龚照瑗:布贩从军的洋务干将143-146 第二节 钱恂:阅历丰富的守成之士146-150 第三节 许景澄:任使七国的翰苑词臣150-155 第四节 张德彝:学堂起家的八旗子弟155-160 第五节 梁诚:留美出身的外交良才160-166 第六章 晚清驻外公使的结局与贡献166-196 第一节 外交败因166-179 一、 传统文化的禁锢166-169 二、 满清国势的衰微169-170 三、 保守分子的牵制170-173 四、 当朝权贵的昏聩173-176 五、 外交机制的滞后176-179 第二节 时代际遇179-186 一、早期使臣的独醒之累与悲剧结局179-182 二、晚期使臣的思想演进与民初动向182-186 第三节 外交贡献186-196 一、支持遣使驻外188-189 二、主张慎选使才189-191 三、竭力保商护侨191-193 四、折冲外交坛坫193-194 五、提携使馆后进194-196 结语196-199 参考文献199-226 在读期间论文清单226-227 ,西语专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