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中山既是一位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作为思想家,他的理论贡献是其成体系化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理论创建,一方面得自于孙中山长达几十年的革命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则是汲取了中西两方的思想资源。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因之,本文作者认为,对孙中山的探讨,着重点应在他的三民主义,而不在他的革命生涯。而对三民主义,学界的探讨成果虽曰丰硕,但仍有拓展和深化的空间。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变革、文化冲突和思想转型诸方面交织在一起,作为立志于引导中国社会走向光明的孙中山,首先是作为思想导师的角色而体现其价值的。因而我们也只有从哲学和文化学的视域深入他的三民主义,才可看出其思想和革命事业的伟大之处。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才将论域择定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同中西两种文化之关系方面。而且,学界以往于这一方面的探讨,成果亦较为欠缺。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西方列强的入侵给中国文化带来的诸种困境,以及在比较东方其他几个文明国家的中西文化论争的基础上,突出近代中国文化困境的特殊性,并且在同中国近代诸多思想人物的比较中,进一步强调孙中山三民主义及其中西文化观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第二部分为全文的主体部分,含括三章,分别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中西两种文化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作用。在此三章中,作者既梳理了孙中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各自的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性历程,亦试图对中西两种文化传统同三民主义之关系作出系统性的考察和理论性的略论。第三部分为结语,主要是从哲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的视域略论孙中山在借取中西两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所创建的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的得与失。作者认为,孙中山在思想文化方面,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其三民主义正因借取了中西两种文化的思想资源,才体现出了既具系统性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魅力,且为当时中国最伟大的思想成果,于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问题提供了许多遗惠后世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孙中山对中西两种文化某些方面的理解失当,致以他的三民主义理论亦有某些值得研讨的地方,同时亦为后来中国思想界谋求中国问题的真解决留下了继续研讨的空间。
【关键词】:孙中山 中西文化 三民主义
摘要4-5 Abstract5-9 第1章 绪论9-17 1 本文的写作意义及学术界的探讨概况9-12 2 本文探讨内容概述12-15 3 本文的创新之处15-17 第2章 孙中山的中西文化观及其三民主义的中国意义与世界意义17-51 2.1 西方文化的传入与近代中国的困境17-26 2.1.1 从本土历史的视野看18-22 2.1.2 从世界历史的视野看22-26 2.2 近代东方各国对西方文化冲击的诸种回应26-37 2.2.1 俄罗斯27-30 2.2.2 印度30-32 2.2.3 日本32-35 2.2.4 中国(孙中山之前)35-37 2.3 孙中山的中西文化观及其理论贡献37-51 2.3.1 中西文化与孙中山的所学所思38-42 2.3.2 孙中山中西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42-47 2.3.3 孙中山中西文化观的中国意义47-49 2.3.4 孙中山中西文化观的世界意义49-51 第3章 中西文化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51-88 3.1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51-61 3.1.1 “革命排满”51-55 3.1.2 “五族共和”55-58 3.1.3 “大亚洲主义”58-61 3.2 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中国文化资源61-76 3.2.1 “夷夏之辨”62-65 3.2.2 “文野之辨”65-69 3.2.3 “王霸之辨”69-72 3.2.4 “固有的旧道德”72-76 3.3 孙中山民族主义的西方文化因素76-88 3.3.1 西方民族主义思潮76-79 3.3.2 西方资本主义的罪恶本性79-82 3.3.3 世界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82-84 3.3.4 达尔文的进化论84-88 第4章 中西文化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88-124 4.1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88-101 4.1.1 “创立合众政府”88-92 4.1.2 “五权宪法”92-96 4.1.3 “再造共和”96-100 4.1.4 “以俄为师”100-101 4.2 孙中山民权主义与中国文化资源101-117 4.2.1 民本主义102-106 4.2.2 “性三品”说106-109 4.2.3 科举与监察109-112 4.2.4 “自由”与“平等”112-115 4.2.5 儒家的政治哲学115-117 4.3 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西方文化因素117-124 4.3.1 对西方民权思想的借鉴117-121 4.3.2 对西方共和模式的借鉴与批判121-124 第5章 中西文化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124-159 5.1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24-134 5.1.1 “兴大利以厚民生”124-126 5.1.2 “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126-131 5.1.3 借鉴俄国131-134 5.2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中国文化资源134-143 5.2.1 “大同”理想135-140 5.2.2 “均贫富”思想140-143 5.3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西方文化因素143-159 5.3.1 西方社会主义思潮144-149 5.3.2 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149-152 5.3.3 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进化论”152-156 5.3.4 俾斯麦的“国家社会主义”156-159 结语159-165 参考文献165-168 致谢168-169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169 ,西班牙语论文,西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