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 晚中生代 汇聚消亡 穿时性 时空重建
摘要4-7 abstract7-15 第1章 引言15-27 1.1 探讨背景与选题依据15-17 1.2 探讨近况与存在问题17-19 1.3 探讨目的与探讨意义19-20 1.4 探讨内容与探讨方案20-23 1.4.1 主要探讨内容20-22 1.4.2 探讨方案22-23 1.5 论文已完成工作量23-24 1.6 论文取得的主要进展及成果24-27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27-34 2.1 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27-30 2.2 羌塘板块30-32 2.3 冈底斯板块32-34 第3章 白垩纪洋岛型岩石组合34-73 3.1 仲岗洋岛35-65 3.1.1 仲岗洋岛的岩石学特征36-44 3.1.2 仲岗洋岛玄武岩和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44-47 3.1.3 仲岗洋岛玄武岩和辉长岩的源区特征及成因47-49 3.1.4 仲岗洋岛玄武岩和辉长岩的演化关系49-50 3.1.5 仲岗洋岛的形成时代50-65 3.2 塔仁本洋岛65-72 3.2.1 塔仁本洋岛的岩石学特征65-67 3.2.2 塔仁本洋岛玄武岩和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67-70 3.2.3 塔仁本洋岛玄武岩和辉绿岩的成因70 3.2.4 塔仁本洋岛的形成时代70-72 3.3 白垩纪洋岛与班公湖-怒江洋演化72-73 第4章 白垩纪蛇绿岩73-103 4.1 康穷蛇绿岩74-86 4.1.1 康穷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74-81 4.1.2 康穷蛇绿岩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81-82 4.1.3 康穷蛇绿岩的形成时代82-83 4.1.4 康穷蛇绿岩的成因83-86 4.2 洞错蛇绿岩86-100 4.2.1 洞错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86-89 4.2.2 洞错蛇绿岩玄武岩和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89-92 4.2.3 洞错蛇绿岩的形成时代92-93 4.2.4 洞错蛇绿岩的成因93-100 4.3 白垩纪放射虫硅质岩100-101 4.4 白垩纪蛇绿岩与班公湖-怒江洋演化101-103 第5章 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及北侧与俯冲相关的早白垩世双峰式火山岩103-142 5.1 洋脊俯冲成因的早白垩世扎嘎岩组双峰式火山岩103-124 5.1.1 扎嘎岩组及其双峰式火山岩的特征104-112 5.1.2 扎嘎岩组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洋脊俯冲?112-124 5.2 弧后盆地成因的早白垩世麦尔则岩组双峰式火山岩124-134 5.2.1 麦尔则岩组及其双峰式火山岩的特征126-131 5.2.2 麦尔则岩组双峰式火山岩的成因:弧后初始拉张?131-134 5.3 早白垩世双峰式火山岩与班公湖-怒江洋演化134-142 第6章 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及两侧侏罗-白垩纪沉积建造与大洋演化142-171 6.1 缝合带内侏罗-白垩纪沉积建造143-149 6.1.1 木嘎岗日岩群复理石建造及其时代研讨143-145 6.1.2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沙木罗组145-147 6.1.3 早白垩世末期去申拉组147-149 6.2 缝合带北侧羌塘盆地侏罗-白垩纪沉积建造149-159 6.2.1 羌塘盆地侏罗纪沉积建造149-157 6.2.2 羌塘盆地白垩纪沉积建造157-158 6.2.3 缝合带北侧羌塘盆地侏罗-白垩纪沉积演化158-159 6.3 缝合带南侧冈底斯板块北缘侏罗-白垩纪沉积建造159-168 6.3.1 冈底斯板块北缘侏罗纪沉积建造159-165 6.3.2 冈底斯板块北缘白垩纪沉积建造165-168 6.3.3 缝合带南侧冈底斯板块北缘侏罗-白垩纪沉积演化168 6.4 缝合带及两侧侏罗-白垩纪沉积建造与大洋演化168-171 第7章 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及两侧侏罗-白垩纪沉积不整合与洋盆闭合消亡171-180 7.1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沙木罗组等与洋壳物质的沉积不整合172-176 7.2 早白垩世末期去申拉组与洋壳物质的沉积不整合176-178 7.3 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阿布山组和晚白垩世竟柱山组等与洋壳物质和古老地层的沉积不整合178-180 第8章 班公湖-怒江洋中西段晚中生代汇聚消亡时空重建180-188 8.1 班公湖-怒江洋汇聚消亡过程中北早南晚的纵向穿时性181-183 8.2 班公湖-怒江洋汇聚消亡过程中东早西晚的横向穿时性183-186 8.3 班公湖-怒江洋中西段晚中生代汇聚消亡时空重建186-188 第9章 结论188-191 ,西语毕业论文,西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