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费正清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学家,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创建者。费正清的中国史探讨主要集中在近现代部分,特别是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传统中国为背景,深入而细致地探讨近代中西关系的变化,由传统的朝贡体系转变为近现代的条约体系。他在中西关系史的探讨中提出了著名的“西方冲击--中国反应”模式。探讨这一模式,吸收其合理的成分,关于推进中国近代史和中西关系史的探讨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同时有助于增加对美国人中西文化观的了解,从而有利于我们开展对美国的文化交流,因而具有实际的意义。正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费正清对近现代中西关系史的探讨。费正清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着手,重点探讨了19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条约体系。
第二部分论述了费正清“冲击--反应”模式的提出和内容。费正清在他1948年出版的《美国与中国》和1954年出版的《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等作品中提出了“西方的冲击--中国的反应”这一探讨中国近代史的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中西文化的差别和冲突、“西方的冲击”、“中国的反应”和“西方中心论”四个要点。
第三部分略论了形成“冲击--反应”模式的因素。主要包括:费正清对中国传统文化、政治体制、社会形态比较深刻的认识,韦伯、汤因比、蒋廷黻等几位史学家对费正清的作用,费正清的基督教思想,以及抗战时期来华为他提供了思想。
第四部分论述了费正清晚年对“冲击--反应”模式的修正。费正清汲取美国学者诸多的探讨成果,对中国近代的探讨进一步加深,在柯文对“冲击--反应”模式和“西方中心论”的批判中又受到一定的触动,于是他反思自己的观点,修正“冲击--反应”模式,由“西方中心”逐渐向“中国中心”倾斜,这明显地体现在他80年代的作品中。
第五部分对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进行了评价。他的这一模式与中国历史演化的实际情况有相符之处,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它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的偏见,并存在着概念理解简单化、略论问题片面性的缺陷。
【关键词】:费正清 中西关系 “冲击--反应”模式
中文摘要6-7 ABSTRACT7-9 前言9-12 一、费正清的中西关系史探讨12-18 (一)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12-14 (二) 中国传统对外关系--朝贡体系14-16 (三)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条约体系16-18 二、“冲击--反应”模式的提出和内容18-25 (一) “冲击--反应”模式的提出18-20 (二) “冲击--反应”模式的内容20-25 (1) 中西文化的差别与冲突20-21 (2) “西方的冲击”21-22 (3) “中国的反应”22-23 (4) “西方中心”23-25 三、形成“冲击--反应”模式的因素25-30 (一) 基于费正清对中国传统文化、政治体制、社会形态的认识25-26 (二) 几位史学家对费正清的作用26-27 (三) 费正清的基督教思想27-28 (四) 抗战时期来华为费正清形成“冲击--反应”模式提供了思路28-30 四、费正清对“冲击--反应”模式的修正--由“西方中心”向“中国中心”倾斜30-37 (一) 费正清对“冲击--反应”模式的修正30-33 (二) 促使“西方中心”向“中国中心”倾斜的因素33-37 五、对“冲击--反应”模式的评价37-41 (一) “冲击--反应”模式的合理性37-38 (二) “冲击--反应”模式的偏见与片面性38-41 结语41-42 参考文献42-45 致谢45-46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6 ,西语论文范文,西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