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学中西施形象的演变[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6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西施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历代经典作品中的屡屡描写又留给人们更多的遐想空间,在她的身上,不管是身世还是结局都充满了扑朔迷离的难解疑团,这也使西施这一形象更加引人关注。自被引入到文艺著作中,她又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作为一个女性角色,在她一步步的褪去历史的装束,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色彩,对其形象的塑造也带有时代变迁的印记和文人个性化的诠释,而这种变化又凝聚着中国二千多年来丰富、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内容,具有生动鲜活的艺术启示力,令人叹为观止。本文立足于西施形象在历代戏曲文学著作中的不断演变(包括咏西施著作思想主题的演变和西施形象主题的演变):从最初的“天下美人”到魏晋时期的“神女”至宋代的“红颜祸水”,再到明中期的“巾帼英雄”,直至当下彰显“人性”的西施,笔者试图从这一纵向的历程为线索概括归纳西施形象的发展轨迹,以及在西施形象的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社会角色意识、文人心态和审美情趣的变异,从而透析人们对西施形象接受的审美心理及其形象演变对女性角色塑造的启示意义。 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余论三部分。 绪论部分概述学术界对于西施身世及结局的几种主要观点,回顾学界的探讨情况并做简要梳理,陈述本文的探讨价值及创新之处。 正文部分分四章 第一章明前文学著作中的西施形象。时代语境和个人诠释下的西施形象,不同形象色彩的西施形象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心理。 第二章明代戏曲文学中西施的“两极”形象。略论论述明代西施巾帼英雄和覆国罪人的“两极”形象的对峙及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浣纱记》的出现的思想背景及剧本所体现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第三章清以后戏曲文学中西施形象的概述。《归越情》中西施形象凸显的女性自我意识、个性特点及其中寄托着女性期盼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 第四章西施形象的接受及启示意义。本章从人们对西施形象的变迁历程,探寻西施形象塑造的审美心理及其启示意义。 余论简要陈述西施形象演变过程中显示出女性这个社会角色的发展轨迹。时至当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和人们道德观念的变迁,研讨女性社会角色塑造的趋势。

【关键词】:西施形象 演变 男尊女卑 女性意识 社会角色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3
【目录】: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9

绪论9-11

第一章 明前文学中西施形象的演变11-19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天下美人”11-13

第二节 东汉魏晋时期美女与政治的联姻13-15

第三节 唐至宋元时期形象的多样到单一15-19

第二章 明代戏曲文学中西施的“两极”形象19-27

第一节 明传奇中的巾帼英雄和覆国罪人19-21

第二节 《浣纱记》中爱国英雄和人性囚徒21-23

第三节 男尊女卑与个性解放交织下的畸形塑造23-27

第三章 清以后戏曲文学中西施形象的概述27-37

第一节 清代戏曲文学著作中的西施形象27-28

第二节 近、现代以后西施形象的人性回归28-30

第三节《归越情》中西施自我意识的觉醒30-33

第四节 西施形象的不断重塑与其人格的自我完善33-37

第四章 西施形象的接受及启示37-43

第一节 西施形象接受的审美心理37-39

第二节 西施形象对女性社会角色发展的启示39-43

西语专业论文西语专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