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爱情悲剧比较[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中西爱情悲剧由于所滋生的土壤和所依赖的文化背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比如,中国爱情悲剧重婚姻形式而轻情感内容;重伦理之义,而轻儿女之情;中国多婚姻悲剧,而西方多爱情悲剧。而不管中西爱情悲剧有何种不同,都共同反应了中西方人民的审美追求和爱情愿望,它们都具有永恒的魅力。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文化异同;婚姻悲剧;爱情悲剧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西语毕业论文,中国的爱情悲剧,或是隐晦缺憾的远古神话、一些间接短促的短剧、武侠志怪等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又或者仅仅是在其他大作中捎带几笔,要么就是主人公都在“一切有限的努力均告失败后哀怨而亡”的弹丸之作,当然也缺乏严肃、崇高、拥有强大震撼力的黄钟大吕之作。①而西方的爱情悲剧则显得更加波澜壮阔和动人心弦,当然,中西爱情悲剧在主题、主旨等方面亦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但由于所滋生的土壤和所依赖的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内核不同,对待爱情的态度自然也不同,著作的侧重之处也就不尽相同了。
  中国文化是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稳定的生活养成了顺应性的民族心理和严格而稳固的宗法伦理秩序,这就使中华民族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独立自主性。西方文化史从古希腊文化起,资源的局限迫使人们进行商业贸易和航海,使得西方人形成了注重自我的性格特征,后来基督教在西方泛滥,它强调对上帝的绝对服从,迥异于与希腊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碰撞,二者融合演化成新形式的基督文化。直至文艺复兴提出了“人文主义”后又经启蒙运动的理性化。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化,又使以个人为中心向外扩张延续了这一基本属性。
  这种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性,体现在对爱情的探究上就是中国注重稳定的婚姻而西方更注重爱情。比如《西厢记》《牡丹亭》,即使是以幽媾为情感高潮,却都要借辉煌的婚姻形式加以确立和肯定。而象《美狄亚》那样,西语专业论文,为了爱情的失去不惜以杀死儿女、毁灭伊阿宋新的婚姻作为报复的极端例证,很难在中国悲剧的土壤中出现。中西爱情悲剧对女性反抗男权统治的不同态度作用了它们各自的“置换变形”的不同取向:在西方多演变为爱情悲剧,在中国多演变为婚姻悲剧。
  一、中国爱情重婚姻形式而西方爱情重情感内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祝之间爱情产生于朝夕相处,是一种清醒的爱情,严肃的态度,表达得隐蔽含蓄。女扮男装的祝英台虽深爱着梁山伯却羞于表达,在“十八里相送”语言曲折婉转地向梁山伯诉说爱慕之情,可梁却会意不了,或碍于同为男子刻意装傻,祝英台虽冒火却仍不敢公开自己真实的身份,从而丧失了家庭指婚前明确两人关系的转机。之后祝被迫许配马家,梁提亲不成,郁郁成疾。梁祝“为自己的命运而抗争所采取的行动往往是被动、极其可怜的。甚或采取‘忍’、‘让’的态度以缓和矛盾而最终换来自身爱情的悲剧”②。即使在自己的爱情告急时刻,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对策而是以死明志。
  再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对爱情的表达是狂热的。他们一见钟情,从相爱到相知,是典型的爱情至上。他们捍卫爱情的行动是激烈和决然的。为了保住自己的幸福。朱丽叶不惜用撒谎、假死等手段。面对家族的强迫。她一面周旋,一面和罗悄悄结婚。而罗密欧坠入爱河后,一切行动变得无所顾忌。从翻墙诉衷肠到与之结合,即使最后是死亡,也显得悲壮。
  《梁祝》中二人化为蝴蝶,终于弥补了生前的遗憾,这是东方叙事的特点之一――“大团圆”的重要例证。是传统的儒家思想“好人得好报”的因果认知。《罗密欧和朱丽叶》中,两人死得沉重,让人只觉唏嘘不觉浪漫。虽然两部著作结局相同,但却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观。西方著作展现出西方文化所注重的理性、科学和现实,主人公只能在今生寻找幸福。中国文化借助死后事来实现生前无法实现的心愿,体现出极大的主观性。《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起《梁祝》更多体现了西方提倡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价值观。③
  这种对爱情的表达、态度及面对悲剧的抗争意识上的不同。都是中西方剧作家依存各自的文化背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两部纯殉情文本中或深或浅地触及到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直观再现了本民族不同时代的生活习俗、精神风貌和宗教信仰,并在剧情安排、男女主人公的殉情方式和剧情结尾处作出了符合本民族审美心理需求的诠释。
  二、中国爱情重伦理之义而西方爱情重情感解放
  任何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理念一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梁祝的爱情追求婚姻和家族的肯定,以忍让和以死明志来换取阴世的相守;朱罗的爱在一千四百多年的基督教文化的压迫后以火山式地爆发出来,以悲剧换来世仇的和解。不能不说亦是人文主义理想的一种胜利。④《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的时间跨度不过五天,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五年相比,其剧情时间跨度要短得多。这充分表明了西方男女追求爱情的大胆和狂热。《梁祝》至少有五年的时间跨度,梁祝之间“爱”的含蓄导致了情节的缓慢和爱情悲剧。这正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古老东方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在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与“家族本位”的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一个女子轻易对一个男子表达爱慕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婚姻不只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且要门当户对。尽管祝员外十分疼爱英台,允许她女扮男装去私塾学习,但在婚姻大事上,仍无法冲破封建门第观念和家族意识的藩篱,最终只能导致自身爱情的悲剧。
  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爱情悲剧在审美追求上的异同,在凸现爱情凄美的同时也折射出中西方西方民族在心理结构中,所特有的儒家文化以及基督教文化审美情趣,但不管它们之间有何种异同,都分别反映了各自的爱情理想,都具有永久的魅力。
  注解:
  ① 谢柏梁.中国悲剧的美学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1990(6).
  ② 陈爱敏.文化视野中的中西方爱情悲剧[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6).
  ③ 查爱萍,陶莉.从爱情悲剧中解读中西文化的异同[J].时代文学.2017(20).
  ④ 杨国燕,谷素华.从爱情悲剧窥探中西文化之异同[J].时代文学.2017(19).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