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翻译高潮之对比[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中西方的翻译历史悠远流长,而在不同历史背景以及发展环境下出现的翻译高潮,对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巨大推动影响。本文试从各个不同角度对中西翻译高潮的差异进行对比及对照,研讨其在起源、发展环境、翻译人事、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作用的相似处以及在规模、产生时间及地域方面的异同,以对中外翻译文化探讨做一小结梳理。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翻译高潮、历史背景、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31-01
  人与人之间交流和合作的最重要的媒介之一是翻译。这是因为语言的存在呈分布式和不平衡性,故翻译显得不可缺少。在交流中,翻译的地位举足轻重,并与同时代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是促进沟通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中国和西方翻译史历时悠久,近两千余年载,但其表现出的风格和特点却大不相同。翻译探讨者通过对其翻译史不断探讨总结,使人们对中西翻译的特点及差异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探讨,西语毕业论文,我们可以发现中西翻译历史中很多相似和不同之处都值得关注。
  中西翻译高潮之共同点:
  一、起源于宗教翻译,对文化渗透力强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宗教典籍代表了其发祥地的民族精神和灵性思想,是各民族信仰和文化的最早的文字存在形式。而且宗教的活力在于传播,而使之广为流传。在西方,第一次翻译高潮是关于圣经的翻译,并以罗马帝国征服古希腊后翻译古籍为顶峰。公元前3世纪,为了长期在外的操希腊语的犹太人阅读和学习“旧约”,教会决定将希伯来语的圣经译成希腊文。与此同时,教会还开始大量翻译希腊文学典籍。
  虽然宗教在中西方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但毋庸置疑,宗教翻译给语言、文学、思想形态各方面都带来了重大作用。在圣经译本问世之前,日耳麦语还是一个谜,语言学家们还不清楚其真实面貌,这足以证明民族语的形成深受圣经翻译的作用。中国文化更是深受佛经翻译的作用,在思想领域,它既为道教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又为宋代“新儒学”的形成铺平的道路。在文学领域,世人大量的摘抄佛经里的寓言与譬喻,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起源于佛经,不仅如此,佛经故事还渗入了元人杂剧中,由此看出,佛经翻译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中国历史文化。大量汉语渗透佛教词汇,在语言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可以说,中西方翻译高潮的第一次来临,极大程度上归功于宗教的推行传播。
  二、社会民众和当局政府对外来文化持宽容态度
  中西翻译的每一次高潮的产生,都无不和当时的民主和政府对舶来文化的宽容态度有莫大关系。每种文化都具有那个其拥有国或民族的特色与传统。同时,各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优势互相融合的,这种融合得以不停地充实世界文化宝库,使世界文化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优秀的思想与文化,是整个人类的共有财富。古今中外各民族在各个时代的文化发展显示,不同类型的文化虽然有各种差别,但是它们各有自身的继承性和综合性,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西语论文,可以扬长避短、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和互相促进。无论是主动的学习还是被动地接受,只要有这种交流的需要,民众和政府关于舶来文化就是持有开放宽容的态度的。只有这样,舶来文化才能够更容易的和本土的文化融合促进,并为大众所接受,从而带来了翻译的高潮。
  三、以从教人事为主导
  在中国,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均有悠久的历史。佛经翻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作用深刻而久远,而圣经对近代中国产生很大的作用。宗教经典翻译的大规模发展,一般是依赖于比较系统有效的组织行为和丰富雄厚的智力资源,而且与离不开统治阶级和教会实力的大力支持与政治保护。这些宗教作品的翻译启用这些本身就在宗教事务中担任一定的职务的人员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保证了翻译的准确性,同时也为了表示对所信仰宗教的虔诚,反映了在意识形态层次中对所信仰教类的绝对忠诚。
  中西翻译高潮之异同:
  一、发展的时间先后和规模的大小不同
  罗马人的翻译从公元前3~1世纪开始。西方开始出现第一次翻译的高潮之时,中国还没有产生大规模的翻译活动。所以,西方的翻译比中国早200多年,这表明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西方文化更早的从翻译活动中获益。东方和西方迥然各异的地貌特点是造成这种异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古罗马帝国的中心是西方翻译的主要发源地,开放海洋性地带是其主要地缘特征,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非常有益于语言和文化的交流融合。而中国在汉唐时代,周边并无更为先进的文化,地缘文化情况相隔,且佛教文化远在印度,由于种种限制因素,难以传入中国。
  二、世界性与地方性的异同
  通过对比中西方的翻译高潮,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圣经翻译一般“一语多译”,从而促成了多种民族语言的发展和成熟,从而其具有世界性的特征,作用的范围比汉语翻译更广;但是佛经翻译仅限于从梵语(或波斯语)到汉语的转换,汉语从中受益,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区性特征。同时,西方的圣经翻译以输出为主要策略,策动者在原语文化一方,有“征服文化”的意味,这与基督教征服全球、万民归一的普世目的相契合;而东方的佛经翻译以输入为主要策略,策动者在目的语文化一方,有“使节文化”的意味。在这一点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三、高潮持续时间不同
  从时间角度探讨,中西方出现的翻译高潮的时间也大为不同。当中国翻译高潮处于衰弱之时际,圣经翻译却逐渐呈现繁荣之景象。同时,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异域文化的接纳需要一个历史的消化过程。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下,相较西方中国的翻译高潮持续时间更长,而这种差别与中西方的政治文化及地理异同都是有一定关联的。
  结语
  在翻译历史长河中,东方和西方有其各自的相似之处和异同。以史为鉴,翻译活动自古以来会受到地理环境、人文因素以及政治发展各方面的作用和约束,但同时翻译活动自身也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翻译高潮的探讨比较,强化共识,研讨其在起源、发展环境、翻译人事、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作用的相似处以及在规模、产生时间及地域方面的异同,以对中外翻译文化探讨做一小结梳理。
  参考文献:
  [1]、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J].外国语,2017(2).
  [2]、李红满.回眸二十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发展的百年历程 [J]. 中国翻译,2017(5).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2).
  [4]、吕俊.元翻译学的思考与翻译的多元性探讨[J].外国语,2017(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