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体育和电影都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体育电影也因此成为一个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的体育电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作用,与西方体育电影有着一定的异同,但随着当前世界各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思潮作用,中国体育电影与西方体育电影也在文化思想和审美内涵上互相借鉴、交流和融合。本文从中西体育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异同以及融合的趋势两个方面对中西体育电影进行文化比较探讨。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体育电影 文化比较 异同 融合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体育是最古老的文化载体,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独特文化。电影则是当代最主要的文化表现传播方式之一。体育电影也因此具有更加广泛意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中国体育电影关于文化和审美的表达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倾向于对整体关系的表达。西方体育电影关于文化和审美的表达则深受西方文化的作用,倾向于对个体和集体价值的表达。两者之间虽然存在文化解读上的异同,但在当前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大背景下也呈现出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将中西体育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异同以及融合的趋势两个方面对中西体育电影进行文化比较探讨。 一 当代中西体育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异同 体育和电影都是当前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和主要载体,体育电影也因此成为了某个地区和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反映着不同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当代中西体育电影由于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传统文化在文化思维和审美内涵上的异同,因此在价值文化和哲学文化上表现出很大的异同,下面本文以这两个方面为代表论述当代中西体育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异同。 1 价值文化的异同 西方体育电影源自西方文化,在价值文化上具有明显西方文化的特征。中国体育电影则是中国文化的典型表现,在价值文化上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两者之间的碰撞在所难免。西方文化更加看重对个人自我价值的认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以及对个人人性的挖掘。中国文化则将人看做是对周围环境的反映,认为人是具有群体生存需要,彼此之间互为联系的群体价值的体现。中西文化在价值文化上的异同决定了西方体育电影与中国体育电影在价值文化上异同的必然性。 由于中国文化认为人的价值存在于群体之中,因此在中国体育电影中便可以看到对体育运动人物之间关系的描写和对群体价值的肯定。例如,《女篮5号》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体育题材的彩色故事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两代中国体育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以及主人公之间曲折的悲欢离合。这部电影价值呈现的角度便在于从建国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讲述中国体育人工作和生活的对比,更加肯定了建国之后国家的强大为体育人提供的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表达了对祖国强大的颂扬。作为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电影并没有将电影的核心价值聚焦到体育竞技场和训练场,而是将体育人作为一个社会人来看待。通过体育人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变迁。这便是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体育电影中主要的价值文化观念。 而反观西方的体育电影,其中大部分以彰显体育领袖的个人魅力为影片的价值取向,影片讲述的更多的是单个体育个体成长的心路历程。例如,以反映橄榄球运动的《最长的一码》这部电影讲述的便是前知名橄榄球手克鲁的成长经历。年轻的克鲁曾经因为打假球而被剥夺了比赛资格,并酒后驾车扰乱社会秩序而被判3年有期徒刑。在监狱中,克鲁同狱友组成队伍作为狱警队的陪练。在不断的训练中,克鲁感受到了纯洁的体育精神――团结、信任、坚持和尊严。这些是他在从前被金钱腐蚀的联赛中所无法体会到的。最终,克鲁幡然悔悟自己曾经迷失的心灵,带领狱友赢得了与狱警的比赛,赢得了尊严。这是一部典型的深受西方文化的电影,电影对价值文化的讨论便通过主人公克鲁的心路变化表现出来。电影也因此而变得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自我救赎,充满了阳刚的雄性美。 西方体育电影与中国体育电影在价值文化上的异同源自于双方各自所存在的经过时间沉积的中西文化异同之中,而并不是简单的文化视角异同的问题。 2 哲学文化的异同 体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中西文化在哲学文化上的异同同样作用到中西体育文化异同。在西方的哲学文化中强调与自然的不断抗争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因此在“更高、更快、更强”的西方体育文化中人们可以看到更加注重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技术、战术和训练措施的探讨,强调体格和肌肉的强健。而在中国哲学文化中由于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和统一,因此在中国体育电影中更加强调对自身修养的提高和对融入自然文化思想的表达。 在2017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电影《烈火战车》的镜头以蒙太奇的手法呈现在全球电视观众面前。而这部电影也是一部典型的西方体育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亚伯拉罕的犹太学生和一个名叫利德尔的苏格兰青年的奥运故事。两个人都希望为祖国赢得第一块奥运会百米金牌,并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刻苦训练,对抗挫折。最终利德尔戏剧性地获得了奥运会400米比赛的金牌,而亚伯拉罕也如愿以偿地战胜了自己夺得了奥运会100米比赛金牌。这部电影的主题便是不断地超越自我,战胜一切。 而中国北京奥运会献礼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同样讲述的是中国短跑名将刘长春的奥运故事,但却更注重竞技之外的民族尊严的表达。影片再现了1932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决意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故事,向世人表达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追赶世界的意志。这部影片也是中国体育电影著作的一个典型代表,中国体育电影并不会以单纯的竞技角度或者对自然的挑战和超越的角度来解读体育文化,而是更注重于挖掘体育背后的文化内涵。 中西哲学文化的异同决定了西方体育电影和中国体育电影在表达同一事件和主题时同样会选择不同的角度。西方体育电影的代表著作中,人物发展线条更加清晰,人物思想变化更加明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因此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很容易激发观众们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热情。中国体育电影中,人物往往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人物的一切活动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有着更加广泛的象征和涵义,因此中国体育电影更加注重引领观众去探析事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时代意义,引发观众深层次的思考。两种哲学文化决定了不同的表达视角,也使得世界体育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二 中西体育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融合 当代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主流交流与融合,西语毕业论文,中西体育电影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开始积极地从对方的文化思想和审美内涵中进行借鉴,从而完成自身电影中的文化思想。下面本文将从中西体育电影在对对方文化的借鉴方面解析中西体育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融合。 1 西方体育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思想,在中国的体育文化中也始终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甚至人体内部自身的和谐关系。西方体育电影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便是从关于和谐思想的认知开始的。上文提到的《烈火战车》中亚伯拉罕的教练为了提高亚伯拉罕的成绩,而对他的基础动作提出了更正要求,亚伯拉罕也因此不得不重新从基础动作进行刻苦训练。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是由人身体的所有肢体和器官协作完成的,和谐的技术动作可以保证人体所有的肢体和器官能够和谐地运转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的力量。在这部电影的这个桥段中,电影表达的便是如何通过调动自身的力量使得各个器官与肢体之间达成完美和谐的运动关系从而不断地超越自身的极限,和谐的关系是基础和前提。而在2017年上映的《冲浪男人》讲述的便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故事以著名冲浪运动员杰伊・莫里阿蒂的生平事迹作为内容,讲述了这个英年早逝的传奇冲浪运动员与大海之间的故事。影片并没有像早期的西方体育电影那样强调如何征服海浪,征服自然,却截然相反地表达出如何在海浪中寻找到海浪的节奏并与之融为一体才是一个冲浪运动员的最高境界。这便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借鉴。人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而是为了更好地融入自然。 无论是《烈火战车》还是《冲浪男人》在某个桥段内都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的认可和推崇。当今的世界文化是一个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领域和人们所认可。西方体育电影从和谐这一思想开始不断地学习、探讨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其电影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更加丰富和全面。 2 中国体育电影对西方文化的借鉴 由于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体育已经成为了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和平台。中国体育电影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接触、借鉴和吸收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文化。西方文化关于人性的多元化表达无疑丰富了中国体育电影的文化色彩。中国体育电影关于西方文化的借鉴便是从对个人价值文化的肯定开始的。中国的体育电影由于忽略了个人关于体育运动的贡献,而更注重于从群体关系的角度表达和谐的人文思想,因此中国体育电影缺少个性特色,也缺少对个人体育价值的肯定和鼓励。西方文化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使得中国体育文化开始思考和肯定个人和集体对体育运动的贡献以及对整个体育文化建设乃至文化建设的影响。2017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在中国上映的《许海峰的枪》便是一部以新的创作视角表现一个许海峰如何从安徽省和县新桥供销社卖化肥的供销员成长为奥运冠军的故事。这样的拍摄和表现手法无疑借鉴了西方文化中关于个人和集体价值的肯定。实际上一个成功的体育运动员必定付出比别人多许多的汗水,一个成功的体育团队也一定是一个团结奋进,不断拼搏的集体。体育人虽然处于不同的群体之中,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的不同决定了同样群体中不同的体育运动者的命运。而群体的光芒同样需要一个个个体的闪光来实现。因此个人的奋斗,团队的拼搏这些优秀的体育文化精神不应该忽视在对群体体育关系的表达之中。中国体育电影吸收了西方文化中关于个体价值的认可和推广,因而使得更多的体育奋斗者成为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奋斗的楷模和目标。 西方文化中关于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的肯定本质上是个体和集体对理想和目标的不断追逐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体育与每个人密切相关,每个人也都离不开体育。通过体育电影,人们可以很自然地将其中的文化精神迁移到其他的领域中去。对理想和目标的不断追求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无论关于工作还是生活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指导性精神。《许海峰的枪》便以自传的形式通过电影的手法表现了中国体育运动员关于所从事的体育事业的热爱以及为之所付出的辛苦。无论从文化角度还是审美角度来看,西语毕业论文,这部借鉴了西方文化和审美内涵的中国体育电影都激励和鼓舞了更多的人投身于体育运动之中,或者从中获取到生活和工作的力量。 结语 体育的发展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电影和西方电影由于所处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价值文化和哲学文化等方面存在异同。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西电影也在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对方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内涵。本文从中西体育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异同以及融合的趋势两个方面对中西体育电影进行文化比较探讨。本文的探讨关于推动中国体育电影和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探究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军、尚志强:《美国体育电影的文化透视》,《体育学刊》,2017年第1期。 [2] 郭学军:《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建构――浅谈新中国体育电影三表征》,《大舞台》,2017年第5期。 [3] 屈雯�:《从体育电影看中国体育文化的演进》,《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4] 杨辉、惠弋:《体育电影――不能仅以体育的名义》,《中国西部科技》,2017年第16期。 [5] 黄璐、兰健、刘颖、郭超:《论美国励志体育电影风行的意识形态性》,《体育科学探讨》,2017年第3期。 作者简介:陈敏,女,1981―,四川眉山人,,讲师,探讨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工作单位:西藏民族学院体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