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视角下的语言策略[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它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在地理、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风貌,由此,习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习语的翻译不仅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进行转换,更要求在文化层面上进行转换。从文化异同入手,针对不同形式的习语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文化;语言策略;习语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3-0186-02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文化,文化作用语言。一个国家的语言可以折射出这个国家所特有的文化,而其特有的文化又对语言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习语即习惯用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们通过长时间地使用语言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句子[1]。这些语言一般结构严谨,含义精辟,表达生动。因此,习语可以说是语言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
  一、中西文化异同对习语的作用
  习语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当中形成的固定表达方式,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习语的文化内涵丰富,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异同
  地域文化指的是人们在所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中所形成的特定文化。地域文化的异同具体反映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汉语中经常使用竹子来比喻大量新生事物的涌现,比如“雨后春笋”。而英国受地理环境作用盛产蘑菇,所以在英语表达中经常使用“mushroom(蘑菇)”,如“mushroom town(新兴城市)”。英国地处北温带,依山傍海,所以在语言表达中有很多与水有关的习语,比如“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s weak as water(弱不禁风)”。
  (二)中西宗教信仰异同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道教、佛教、儒教三大宗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作用,而基督教在西方国家也有着最广泛的支持者。宗教及有关知识经常出现在不同的文化中,作用着语言的发展。因此,宗教信仰的异同在习语上有着明显的异同。
  西方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God(上帝)被看做是至高无上的。因而英语成语中有许多与“God”有关的成语,比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god bless me(上天保佑我)”。同时,也有许多习语出自被奉为西方文化经典的《圣经》,比如“finger on the wall(不祥之兆)”。
  (三)中西习俗文化异同
  风俗习惯是各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习俗文化的异同是英汉文化异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言表达方面有着深刻的作用。这一点在两种语言的习语上有较多的反映。与颜色相关的习语能非常明确地显示出中西方习俗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喜欢红色,认为红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西语专业论文,代表喜庆。因此与“红”有关的习语经常具有鲜明的积极意义,比如“满堂红”。而在英语中的“red”则为贬义词,多与灾难有关,比如“redlight(危险信号)”。另外,在动物的表达上,中英习语也存在很大的异同。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龙象征吉祥,代表权威和高贵。因此,汉语中与龙有关的习语多为褒义,如“龙腾虎跃”。但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凶残肆虐的怪物,是邪恶的象征,因此“a dragon”用来形容那些飞扬跋扈的人。
  二、英汉语言表达结构比较
  英汉两种语言习语在文本结构和意义搭配上均存有差异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结构相似,意义相似
  由于处于东西方文化中的人的生存环境大体相同,并且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相同居多,使得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很多共同的现象。大多数习语的语言形式大抵相同,其中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比如:“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此英语习语表达可以找到十分相配的中文习语搭配“血浓于水”。而“gentlemen’s agreement”的中文习语搭配为“君子协定”。由此可以看出,这两组中英习语具有共同的句子结构和内在意义。
  (二)结构不同,意义相似
  虽然东西方人居住的大环境相同,但是具体的生存环境、文化背景的不同致使在语言表达上还是各有异同,每一种语言遵循着自己独特的一套表达结构。因此,就产生了形式不同但意义相同的习语。
  (三)结构不同,意义不同
  此类情况尤为特殊。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本结构和文化上存在着异同,有些习语从结构和意义上都完全不同,这就使得单从句子结构上看很难找到合适的翻译习语。例如,“strange bed fellows”相对应的中文习语为“萍水相逢”。又如“it is a Greek gift to you”中文译文不是“你有一个希腊礼物”,而是“图谋不轨”的意思。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此类中英文习语,在结构上相差甚远,在意义上更是大相径庭。
  三、翻译措施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早期将翻译定义为,翻译就是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言的信息[2]。我国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准则。“信”就是忠于原文,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翻译。“达”即为通顺、简练。“雅”具有“美好”之意,即在翻译中要对译文的表达赋予美感,极尽雅言。尽管中外翻译家对翻译准则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但是均遵循同样的翻译准则基础。简单地说,翻译的准则主张忠实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写作风貌。在语义方面要忠实于原文,其中包括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同时,在译文中还要准确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修辞特点和意境效果。英汉习语翻译通常可采用以下三种翻译措施:直译法,意译法及替代法。
  (一)直译法
  直译是指当原语与汉语在词汇、语法结构以及修辞手法方面几乎相同时,在翻译中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并且保留原文的感情色彩及修辞风格。因此,直译措施可以在不违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在遵循与原语言相同的语言结构同时,译文也保留了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以及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本文第二部分第(一)点所提到的拥有结构相似、意义相似的习语通常可以采用直译的措施进行翻译。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直译即对原习语逐字逐句地进行字面翻译,通过此翻译措施便可轻松地使译文习语不仅能够再现原文的意义和语言形式,还能保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独特的表达手法。然而在直译某些习语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地方色彩和典故的习语,直译时需要加上注释才能把原意表达好。
  (二)意译法
  然而某些习语在语言形式方面或者受文化等诸多因素作用,在翻译时简单的直译无法保留原习语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有时需要使用意译法进行翻译。所谓的意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舍弃原习语的形式,结合上下文根据需要灵活地表达原习语的深层含义。因此,西语论文网站,意译法更适用于本文第二部分第(二)点所提出的结构不同、意义相同的习语类型。例如:“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如果按照直译措施的话,此译文应为“在我的眼里你看到绿色了吗”。很显然,虽然保留了原习语结构形式,但是实际意义却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按照此译文读者肯定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情况跳出此习语结构对语义的限制,通过使用其他的语言结构将内在含义重新表达出来,即“你以为我是好欺骗的吗?”而在一些情况下,有些习语在翻译时由于不宜保留原语的字面结构,可根据实际意义,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译出隐含意义。另外,有时一些习语有深厚的民族色彩,在比喻部分中通常含地名、典故等,单纯的直译会使不了解文化背景的人很难了解它的含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要超越结构对语义传递的限制对喻义进行意译。然而和直译法一样,在某些时候读者无法理解意译法所翻译出的译文,因此在此情况下,最好使用注释提供相关背景知识来帮助读者对原文进行理解。
  由此可见,在某些条件下,有些习语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相差甚远,意译法可以打破原文的语言结构,通过恰当的词语将习语所传递的真实信息表达出来。
  (三)替代法
  在翻译习语时,无论习语是结构相同、意义相同或是结构不同、意义相同,均可以间接或直接地找到相对应的翻译措施进行正常的遵循书面的翻译。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基本词汇、文化习俗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异同,简单的直译或者意译很难将原习语所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建议使用替代法来解决翻译某些习语所遇到的问题。所谓“替代法”即将原习语进行归纳演绎,直接借用目标语言中具有相似文化内涵和交际意义的常用习语作为习语翻译,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结论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不同民族中其文化也各不相同。这种文化形态上的异同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语言层面上。而习语作为语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形象生动、言简意赅,被看做是民族文化在语言上的沉淀。由于习语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宗教等因素,所以在翻译习语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文化因素对习语构成的作用。在尊重本义的同时,更要挖掘出其引申含义,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信息传递,由此,译者需要灵活应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技巧来达到这一目的。在忠于原意的基本条件下,还要使译文保留原有的写作与表达风格,这对译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译者不但要具有相当深厚的语言功底,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更要对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有着相当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徐美珍.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异同及翻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7,(12):132.
  [2]耿小超.从翻译角度论中西文化异同[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7,(2):58.
  [3]陈光祥.可译性与可译度[J].外语探讨,2003,(2):58-60.
  [4]胡文仲.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探讨出版社,1999.
  [5]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企业,2004.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