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异同与翻译[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英汉翻译的实践中,通过对两种文化异同的对比,掌握它们的特点,并应用这些特点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差异、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并缩小这种文化异同,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 文化异同 翻译
  
  1.文化概说
  1.1文化定义
  综合各家见解,“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和为后人学习和传递下去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长期以来,人们在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时,其内涵、外延异同很大,故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从人的意义上讲,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归纳入“文化”的定义域,凡是人类的物质生产、社会组织、精神生活、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及风俗习惯等的行为文化都是广义文化的探讨对象,而狭义文化仅仅把观念形态的精神文化视为文化,它包括社会伦理道德、政治思想、文学、艺术、哲学、民族心理、思维方式等。
  1.2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都是通过语言进行储存继而流传下来的。也就是说后人通过语言的学习,才能够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反过来看,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和使用,也不能脱离一个民族的传统而流传下来。文化是决定世界上各个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同时,文化的发展也推动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不仅如此,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还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因中西文化异同所产生的障碍和误解不断显现,所以,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必须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理解和尊重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1.3中西方文化渊源
  西方文化主要有三个来源: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希伯莱文化也就是基督教文化。希腊文化主张个人自由,重视科学探讨,其突出的成就是哲学与科学;罗马文化主张民主与法制,主张向外扩张,美国文化中的主动出击、敢做敢说正体现了这一点;希伯莱文化是宗教哲学的文化,它主张互助博爱,追求善行善举,争取赎罪得救,这是西方人的行为原则和精神的寄托。西方文化是略论思维占主导,因而西方文化产生了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为主干。儒家文化主张“宁静致远”,“礼之用,和为贵”,道家文化则主张“清静无为”。这两种文化都是以直觉思维为主导,因而中国文化强调整体,忽视个体。
  2.中西方文化异同
  文化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文化异同。
  2.1交际用语方面的异同
  (1)中国人见面常说“吃饭了吗?”“上哪去啊?”,这些语言形式的功能都是表示友好的问候。而西方人听到后惊讶不已,甚至很反感,他们见面的时候一般都以寻问天气开始谈话。
  (2)中国人初次见面经常问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家庭住址、身体状况。而西方人却对此很反感,在西方文化中这些话题和信仰一样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比较敏感,他们在见面的时候一般会问一些诸如天气、电影或电视节目等轻松话题,如“It is a fine day,isn’t it?”等。
  (3)中国人告别时,把客人送到门口和楼下大门口最后要说“走好”“慢走”。而西方人却微微一笑做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者说“Goodbye.”等。中国人认为西方人不实在、不好客;而西方人则认为要尊重客人自己的选择。
  (4)中国乃礼仪之邦,谦逊是中国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美德,同样表扬一位中国人和一位美国人,答语会截然不同。例如,“You look beautiful today.”中国人会回答“哪里哪里”,而外国人则会欣然接受说:“Thank you.”
  2.2习语异同
  两种语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形式固定、寓意深刻、颇具民族特色的习语。
  (1)地理环境异同
  东风与西风:在汉语中,东风是温暖的,能使万物复苏,而西风是冰冷刺骨的,例如著名古诗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在英语中,由于英国所处的不同的地理位置,东、西风有与汉语截然不同的文化涵义。对他们来说,东风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寒风,而西风是来自大西洋,带来的是盎然春意。例如著名诗人雪莱的著名诗篇《西风颂》。
  中国是内陆国家,以农业为主,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农耕有关的习语,如“五谷丰登”、“沧海桑田”。英国是个岛国,为了生存要与气候恶劣的海洋环境斗争。在与自然界抗争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源于航海或与海洋有关的习语,如know the rope――熟悉内幕(有经验的水手熟悉船上所有用来挂帆的绳子)。
  (2)心理文化异同
  狗在汉语文化中曾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很多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等。但英国人大都对狗有好感,如lucky dog(幸运的人);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时)。
  龙在中国是权力、吉祥的表示,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指魔鬼,是罪恶的象征。
  西方人对汉语里的“红白喜事”中的“白”字感到费解,因为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总是穿白色礼服,把白色与丧事联系起来会引起反感。
  在西方,“13”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13个门徒出卖有关。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13”没有这种文化含义,但随着西方文化的作用,近年来这种意蕴也被国人所接受,很多事都不愿意与“13”联系。
  (3)宗教信仰异同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英语的民族是一个深受宗教作用的民族,特别是基督教文化基本上作用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中有很多词就源于《圣经》,如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在中国,佛教是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如“佛光普照”“借花献佛”都表现出了对佛祖的敬仰。
  (4)文学背景异同
  文学方面的背景知识对翻译有很大的作用,例如go Dutch不译成“去荷兰”而是“各付各的帐”。它源于一段史话:17世纪以后英国占据了海上霸主地位,到17世纪末,荷兰成为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对手,两国曾发动多次战争,英国为了攻击对手,在许多场合下用Dutch一词表示厌恶情绪。go Dutch就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如汉语典故“身在曹营心在汉”、“猪八戒倒打一耙”等,在英语中也有Black Friday之类的词语。
  3.翻译准则、技巧与措施
  略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翻译时更全面准确地进行文化转换,因此,文化翻译应遵循的总的准则是:既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文化特色,又不能超出目的语文化和译文读者的可接受限度。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归化和异化问题主要涉及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从译作的表现形式上,它总是归化和异化的混合体。
  3.1归化
  归化(Domestication)指的是在翻译中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适当的归化能使译文读起来比较地道和生动。一般成语和典故因其比喻应用中通常包含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翻译中常采用归化译法,使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较为全面和贴切的译文。例如:They are willing to talk turkey and end the war.(他们愿意坦诚地进行谈判以结束这场战争)。火鸡对西方人来说极为熟悉,而中国人对此了解不多,如果直接翻译成“火鸡”,中国读者就会觉得莫名其妙,因为很难将“火鸡”与“战争”联系起来。英美人觉得火鸡求偶非常直截了当,因而这个短语包含“开诚布公”的意思。关于这类词语,翻译中采用归化法进行处理。
  3.2异化
  异化(Alienation)指的是在翻译措施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即以拼音或者直译的措施,努力保留原文中的形象化语言。例如:英语中的salad,coffee,hot dog等音译为“色拉”“咖啡”“热狗”等。
  3.3归化与异化结合
  汉英两种语言文字系统不同,有时导致无法进行直接移植。因而,翻译中常可采用归化异化相结合的措施,即在音译词后加上一个类属性或者描述性的范畴词,如爵士乐、探戈舞等。例如:(赵辛楣)一肚皮的酒几乎全化成酸醋。译成:The wine in Xinmei’s stomach turned to sour vinegar in his jealousy.西方人很难将醋和嫉妒联系起来,为了使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背景,更好地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译者在翻译时增加了这一短语in his jealousy,以作补充。
  总之,语言的翻译,并非仅仅是语言到语言的转换,而是包括一种语言所代表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表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和体味这种内涵的文化意境,找出其差异之处,发现其深层意义并用与之相应的译文语言表达出来,就能达到翻译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River,W.,Temperley.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1997.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连淑能.中西思维方式:悟性与理性――兼论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
  [6]唐亮.从文化异同看英语习语的翻译[J].科技信息,2017.

西语论文网站西语论文范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