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和园林艺术等方面进行比较,略论中西方古典园林之间各方面的异同,更好地把握园林艺术的共性,从中找寻中西方古典园林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弥补现实生活环境的某些不足,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比较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14�03
  1 引言
  园林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按一定的功能和审美需要将山水、植物、建筑进行有机组合。世界上古今园林艺术基本上可分为中、西2大类,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西方园林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其景观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均匀,常以轴线作引导,包括树木也都作规则式造型。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景观特色表现为不对称均衡,以曲线作为引导,成为著称于世的自然式山水园。中西园林就如同象形的汉字同表音的西方文字一样有着天壤之别[1]。
  2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比较
  2.1 中西古典园林风格的比较
  “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和审美标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一直被中国造园家们奉为圭臬[2]。中国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均符合自然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很强调顺应自然。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均显得自然和谐,丝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感,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
  西方古典园林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措施改变其自然状态;园中虽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已不存在。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连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均是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2.2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作用,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准则,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升华。艺术处理上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进而达到情感、精神的超脱,又兼具诗词“缘情”的一面。师法自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居”的局面,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造园注重“情”与“景”的交融,追求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追求意境成为中国园林的造园要旨。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效果,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使之宛若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园林式的中国文化[3~4]。
  在西方,古人认为艺术美来源于数的协调,只要调整好了数量比例,就能产生出美的效果。艺术中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和明确,要合乎逻辑。用数字来计算美,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型和比例,并且企图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作用下,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运用,传达一种秩序和控制的意识。西方园林主干分明,功能空间明确,树木有规律栽植,修剪整齐,给人以秩序井然,清晰明确的印象。
  2.3 中西方古典园林其他方面的比较
  2.3.1 总体布局上的比较
  中西古典园林的一个区别就在于突出自然山水还是突出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园林景观构图主体,其花木配合山水布置,园林建筑亦服从于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山水树木相协调,并作为陪衬、表现或点缀山水意境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造园要求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统一。所以,在园林设计中遵循“山水为主、建筑是从”的准则。西方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规整式园林”,其构图特别强调园林中部的轴线,园林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形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置。同时,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还布置体量高大且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在建筑物前后则是几何造型如地毯般的草坪与树,它们作为建筑的陪衬,使主体建筑高大雄伟。可以说,西方古典园林是以建筑物为中心、以突出主体建筑的准则来构园,所以西方古典园林越发显得只是建筑物的扩大或延伸,连山水花木也仿佛是建筑的组成部分。
  2.3.2 对“园林美”追求的比较
  在对园林美的追求上,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诗情画意和情景交融。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从而产生“意境美”。这种意境美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与典型化。它强调的是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因此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不仅表现在园林景物的形、神之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与游赏者主观的情感相交融的意境之上。西方古典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它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树木都修整得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西方古典园林这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式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强烈地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5]。
  2.3.3 空间处理手法上的比较
  在空间处理上,中国古典造园“命意在空不在实”,显现的是活泼的、动态的、多点透视的空间。中国园林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之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它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进行融合和扩展,利用借景手法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了有限的空间限定,达到无限的空间领域。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犹如画幅一样,集大自然之精美于一园,在时间和空间的游览路线组织中,任其高低远近、角度和视点的转变,都能观赏到如诗似画的园林景观。而西方古典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其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空间尺度不在于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是着重于强调建筑实体营造所需的气氛。它多应用数学和几何学原理来处理空间的形式,从而产生主次分明、均衡、明晰的空间形态。
  3 中西方古典园林异同的原因
  3.1 历史源头的异同
  中国古代园林在起源之初,就利用自然的山泽、泉水、树木、鸟兽进行早期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形式为“囿”。囿是在圈定的范围内让草木和鸟兽滋生和繁育,同时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就其内容来说比较单纯,除了夯土筑台、掘池养鱼以外,多为朴素的天然景象以及野生的动植物。
  西方古典园林是多起源的。西方园林的出现,一方面是崇拜神灵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西方古典园林之所以做规则式布置,是出于农事耕作的需要。一块长方形的平地被灌溉水渠划成方格,各种树木、花卉、药草等整齐地种在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园中的树木有苹果、梨、杏树、雪松和柏树,也有随着军事活动从外地引进的种苗,如椰枣、棕搁树,同时也还点缀着灌木花草,形成朴素、简单的花园,这是西方古典园林的胚胎[6]。由此可见,西方古典园林在造园初期就走上了改造自然的道路。

  3.2 城市环境的异同
  各种园林的形成,均反应了当时、当地人们的愿望。不同人群所追求的园林形式均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他们所要摆脱的城市格局,却是在现实生活中所腻烦的。正因如此,城市与园林才在风格上形成了对照。在古代西方,特别是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因为封建割据,国土四分五裂,城市作为一个小范围地区的中心,其规模往往很小,多则几万人,少则几千人。因为战争频繁,城市常选址于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建筑物随地形自然分布,街道格局自由。人工环境的创造及自然环境的人工化,反而成为西方城市寻求对立统一的手段。中国在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政局相对稳定。城市作为中央或地方的各级行政中心,多选址于平原地区,规模常常很大。中国古代在处理城市和宫殿、寺院等建筑的布局方面,喜爱用轴线引导,左右对称的措施而求得整体的统一性。园林宜作自然式布置,自然环境的创造及人工环境的自然化成为在统一中寻求变化的手段。
  3.3 文化传统的异同
  在中国,原始社会的遗迹风习长期地保存下来,氏族血缘的宗法关系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上带上了浓厚的宗法关系的色彩,因而伦理道德关系非常突出,且十分重视人伦情感。可以说,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很重视人的感情,这就是导致中国园林重在“寓情于景”的根本原因[7]。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较,西方传统文化更多地注重理性。西方文化源头之一的古希腊在奴隶社会时彻底地消除了氏族社会的传统,氏族血缘宗法关系被政治关系所取代,奴隶主的政治民主制度得到充分的发展,政治问题不是伦理道德问题最为人们所关心。所以古代西方所重视的不是人伦感情,而是理性。这就是西方古典园林之所以重在“寓理干景”的文化原因。
  3.4 审美情趣的异同
  中国古典园林把美学建立在“意境”的基础上,强调自然美。中国的道家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道家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它的形式,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全地体现了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因此,古代中国人在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中,总喜欢把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联系在一起,把“自我”放到自然环境之中,物我交融,从而在艺术创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确地抓住自然美的精华,并加以再现[8]。因此,含蓄的意境美便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西方古典园林把美学建立在“唯理”的基础上,强调几何美。西方几何图案式的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作用下形成的。在西方,人的观念中自然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分割率。古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并提出了“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黑格尔则在他的《美学》中提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西方人认为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它不可能上升为艺术美[9~10]。亦因为园林是人工创造的,它理应按照人的意志来加以改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4 结 语
  中西园林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2种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征。中西虽然空间距离遥远,文化背景迥异,园林形式千姿百态但造园的目的却是一致的,就是为了补偿现实生活境城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通过探讨2者的共性和异同,通过对中西方古典园林各自个性的比较探讨,更好地把握园林艺术的共性,使它们互相取长补短,以使中西方园林艺术存在更多方面的综合。
  参考文献:
  [1] 顾晓著.中西园林艺术的比较[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3):81~90.
  [2] 郭昊羽.中英自然风格园林艺术比较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6~50.
  [3] 赵书彬,龙 方.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比较略论[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1(4):65~66.
  [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5] 屈德印.试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构成[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1996(1):17~18.
  [6] 邵 君.小议中西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异同[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2):66~67.
  [7] 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哲学比较[J].园林历史,2003(4):70~75.
  [8] 梁友松.自然风景的审美与中国园林艺术[J].规划师,1994(4):6~8.
  [9] 姚亦锋.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风景园林的审美源流[J].中国花卉园艺,2002(1):72~73.
  [10] 朱建宁,丁 珂.法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J].中国园林,2004(3):13~19.

西语论文西语专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