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以王致诚等为代表的西洋画师们,以传教士的名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很多西方的文化输入到了中国。这些西洋画家和他们的著作,代表了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也留下了他们的浓重的一笔。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画家
  作者简介:
  刘丽丽(1978.11-),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英语语言文学,探讨方向为英美文学。
  李 丰(1975.6-),男,回族,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英语语言文学,探讨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01
  随着影视著作的作用,提到清代的西洋画师,人们都会想起《宫廷画师郎世宁》里金发碧眼的西洋画师郎世宁的形象。西洋画师们以传教士的名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虽然在中国的传教工作上收益不多,但是,他们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使者,把很多西方的文化输入到了中国。其实,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洋画师郎世宁,还有一位来自法国的画家王致诚。
  当时已经在清廷服务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隶属于欧洲的耶稣会葡萄牙传道部,法国耶稣会见郎世宁在中国受到乾隆皇帝的宠爱,很担心他们在华的利益受到损害(二者虽然都属于欧洲耶稣会,却各立门户,彼此之间既也有矛盾也有利益冲突),于是他们也选派了一名擅长绘画的传教士来到中国,这位传教士就是王致诚。
  王致诚(Jean Denis Attiret,1702-1768)王致诚,是他在中国期间取得韩文名字。他是法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他自幼在法国里昂学画,西语论文,后来留学意大利罗马,主要擅长油画的人物肖像。清乾隆三年(1738),王致诚来到中国,以他的画作《三王来朝耶稣图》送呈乾隆皇帝御览。乾隆皇帝看后大加赞赏,王致诚由此成了宫廷画家。
  在王致诚来华之前,一些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早就把西洋的美术品作为传教工具引进清代宫廷,这种西洋文化的输入,虽没有改变中国绘画的大传统,却为当时的画界开辟了“新视野”,于是,清代宫廷的绘画受到了欧洲“西洋风”的作用。清乾隆时期,一批制作精致、色彩艳丽、中西合璧的绘画著作,成为谛造清官辉煌盛世的象征。
  王致诚最初在欧洲时,学习的是油画的绘画技法,很擅长绘制人物肖像和历史画卷。在光学角度上看,他的油画著作非常强调光线的明暗和光影的效果。但是,乾隆皇帝一般习惯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关于欣赏油画,他很不习惯。因此,乾隆皇帝曾下谕:“水彩画意趣深长,处处皆宜,王致诚虽工油画,惜水彩未惬朕意,苟习其法,定能拔萃超群也,愿即学之。至写真传影,则可用油画,朕备知之。”[1]因为皇帝的欣赏喜好,王致诚于是改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材料、工具来画了山水、鸟兽。但是,在绘制人物肖像时,乾隆皇帝却允许王致诚用西方的油画色彩颜料作画。
  当时,在清宫中,王致诚、郎世宁、艾启蒙、安德义合称清宫四洋画家。这些西洋画师中西合璧的画法,形成了一种新体画风。
  乾隆十九年(1754年),蒙古厄鲁特部部分首领率部内迁,乾隆皇帝在承德的避暑山庄宴请他们,并邀请他们一同观看焰火、马术等表演。遵照乾隆皇帝的命令,供奉宫廷的外国画家专程到承德为厄鲁特部的首领们绘制油画肖像,这些画家当中就有王致诚。后来,这批画像被八国联军抢去,西语毕业论文,现存世的八幅,被收藏在德国的柏林国立民俗博物馆。王致诚与郎世宁等画家还一起绘制了《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铜版画的底稿。
  由于很多原因,王致诚流传于世的绘画著作极少,《石渠宝笈》只收录了他的著作《十骏马图》一册。这件著作是后世人们了解王致诚绘画面貌、艺术风格的唯一见证,这件著作现藏故宫博物院。《十骏马图》册,纸本设色画,每开纵24.2厘米、横29.1厘米,最末一开左下角有落款:“臣王致诚恭绘”一行,钤白文、朱文印各一方: “恭”、“画”。画作里描绘的十匹骏马,是乾隆皇帝的坐骑,是蒙古喀尔喀、科尔沁、和硕辉特、翁牛特等部的亲王、郡王、贝勒进献给皇帝的,这十匹马都有专有的名字--万吉孺、阚虎痂、狮子玉、霹雳骧、雪点鹛、自在军、赤霄骢、赤花鹰、英骥子、痹云驶。画册的每页均有满文榜题,钤有清“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太上皇帝”、“宝笈重编”等印。[2]
  这十匹骏马的马匹整体形象基本上是用西洋绘画技法塑造的,画家十分注重动物的解剖结构,马匹的造型很精准。在描绘具体马匹形象上,王致诚采用精细短小的线条表现了马匹的形状、立体感、皮毛质感,却不用传统连绵不断细长的轮廓线。由于他观察细致、描绘精巧,马匹皮肤下凸起血管和一些曲折部分皮毛的皱纹等细节都描绘得相当逼真。每匹马的毛色、体形特点,也都有微妙的区别。这说明王致诚具有相当扎实的西洋绘画的素描基础,而且他很善于使用中国的毛笔在宣纸上绘制画作,同时,巧妙地穿插应用西洋绘画技法,让他的画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画册上落款的名字,虽然只有王致诚一人署名,但从绘画技法上略论,他只是负责画马,画册的背景是由当时宫廷中国画家绘画的,而这种现象在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中是非常常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王致诚所画的十匹骏马,也出现在郎世宁的《八骏马图》和《十骏马图》中。不同的是,郎世宁所画马匹为大幅,画幅上的马匹几乎与真马大小相仿。但是,仔细对比二人的著作后人们可以发现,二人所画同一匹骏马的姿势、动作完全一致。从当时二人在清宫内的地位和资格略论,应该是王致诚照郎世宁的著作缩小后摹绘的。从王致诚的《十骏马图》画作看,他的绘画艺术水平一点也不逊于郎世宁。
  王致诚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以王致诚等人为代表的这些西洋画家和他们的著作,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也留下了他们的浓重的一笔。
  注释:
  [1] 汤开建.清宫画家法国耶稣会修士王致诚在华活动考述[J].国际汉学.2017年02期
  [2] 聂崇正.王致诚的《十骏马图》册[J]. 紫禁城.1981年06期
  参考文献:
  [1] 李晓庵.清代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艺术家[J].西北美术.2017年第02期
  [2] 聂崇正.王致诚的《十骏马图》册[J]. 紫禁城.1981年06期
  [3] 汤开建.清宫画家法国耶稣会修士王致诚在华活动考述[J].国际汉学.2017年02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