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自觉于魏晋时期,直到明清,其基本的理论内核即是形神关系,以形传神。而西方绘画则偏于写实性地再现对象,往往表达重于构思,技法展示遮蔽了画家的精神表达,要透过层层物象才能体味画家深藏的内心世界。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美学;异同比较;写实;写意;感性;理性 中西方不同的地域环境,人文因素,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造成了中西方人生活习惯、传统文化的不同,他们的思考方式,甚至审美等方面也逐渐形成了异同,这其中也包括在美学方面的异同。 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在美术绘画方面,美学思想则如一条长长的纽带,始终贯穿其发展过程。 将美学思想在中西方绘画中的特点作以略论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异同。 一、意的表达,实的刻画 如果从中西方绘画的源头探索其中的异同,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绘画脱胎于工艺装饰艺术,装饰艺术的典型特质,即平面性与装饰性的审美趣味,画者将表现对象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美化加工,而非追求写实的准确性。而西方绘画则溯源于古希腊艺术。他们的艺术力求逼真、写实与理想的结合。如柏拉图所说:“艺术是摹本的摹本”。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西方绘画中最本原的美学异同:写意与写实。 中西方绘画美学的这一异同,又可以从造型、色彩及构图三方面来解析。 在造型上,中国绘画美学偏于平面性,而西方绘画美学偏于立体性。中国的绘画由工艺装饰发展而来,具有先天的平面特征。相比而言,西方绘画有明显的立体性特征,画家们忠于表现物象的素描关系:明暗、透视、体积感、质感、空间感等表面性因素,追求逼真的明暗及色彩变化以及细节的表达。 在用色上,中西方的异同性更加明显。西方绘画重用色,色彩与素描一起成为在纸面上创造深度幻觉的两个有力工具。画家以物象的固有色为依据,根据色彩在光影下和环境中色相、纯度、明度的变化精准用色,表现自然化的效果,使人感觉“很像”自然。这种效果明显是具有写实主义色彩的,并且容易将观者引导向对技巧的关注而忽略了物象本身的美。中国绘画则不在个体上作太多颜色变化,更注重整体颜色的协调配合。这与其溯源――装饰艺术中对统一性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装饰艺术中讲究重复与统一的韵律,个体若变化太多则会干扰整体的统一性。因此中国绘画中着色常常依循“随类赋色”的准则,即按照物象的种类赋予颜色,不考虑它在光影和环境中的变化。这种用色措施使得大多数中国绘画都给人以淡雅宁静的色彩印象,它超越技巧直达本质,表现了中国文化对自然美的认识与品位。 在构图上,西方使用焦点透视,并遵循一定的几何美学规律组织画面。西方绘画讲究抓住瞬间的印象感觉,并以静态观察对象。这就导致了西方绘画中对透视准确性的追求,无论是平行透视、成角透视、还是倾斜透视曲线透视都要求画家对透视学的绝对把握。相比之下,中国绘画则呈散点状,移动状,没有一个明确的焦点。这与画家的观察方式是很有关的,画肖像时中国画家常无法要求人物保持静态,于是就采取动态观察法,这却使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表现了人事在不同侧面的特点。山水画更是如此,画家亲历游观记录,正面、侧面、背面都可取景,再将不在一个平面上的风景整合到一个画面上,更多时候甚至是凭经验自我拟合的理想山水配置。这也表现了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强调画者对客观人事的经历与整体把握,而不局限于描绘眼前的景象。 中重意,西重实。其各有长,也各有短,在中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的几天,倘若能让中西方绘画充分发挥其优点,将各自的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那中西方绘画必将能续写辉煌! 二、感性与理性的碰撞 十六世纪法国的笛卡尔即提出感性主义的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真就是美”,唯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真理是宇宙万物之根基,万物之美全在于真;二、美的条件在于条理、秩序、统一、均整、对称、明晰、简洁、规律;三、审美愉快是判断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四、艺术是理智的产物,同时他认为音乐的目的就是激起理性所支配的激情。后来在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想的作用之下,出现了以崇尚理性、强调规范为基本准则的新古典主义。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主义美学也是在笛卡尔的美学思想作用下产生的。虽然美学在西方哲学中兼有“感性学”之称,但西方美学仍倾向是一门理性的科学。 而与此时代相距不远的中国古代绘画,以明代“江浙派”的代表人物吴伟的仕女图《武陵春图》卷为例。与华丽的《蓬巴杜夫人》不同,《武陵春图》显得淡雅、朴实、自然了许多。图中女子武陵春的面部和衣纹均以细匀的淡墨线条绘成,只在眼眸、发髻处用重墨点染,形成了生动的墨韵,同时画面清雅秀润,贴切地表现出女主人的纤秀文静之美。此外,吴伟在创作中以石桌上陈设的琴、笔、砚等文房用具揭示出武陵春内在的文化修养,以石桌左侧的盆景梅花象征武陵春心志如梅的高尚情操。据此,我们能够看到,中国绘画的画面视觉感与西方不同,它注重通过形式来传达人物的某种内在性格、品质、精神等,同时也注意表达创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因此,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和韵律,与西方艺术关于物质媒介的高度依赖形成鲜明对照。通过以上的略论,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绘画是感性的艺术表达,而西方绘画则是理性的刻画。 美是引起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整体和谐与统一。关于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审美观,有些人喜欢感性的表达,重感觉,有些人则钟情于理性的写实。我们不能果断的判定谁是谁非,美的世界里,是没有对与错的。通过对中西方绘画美学的异同的再比较,我们是想让大家认识到二者的异同,西语论文,对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作一评判,其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异同的认识,而找到其各自表现手法的缺陷,将二者有机的结合。 我们要做的就是,取长补短。艺术是没有严格的界限的,借鉴他人的优点并不一定就会让一幅画四不像,中西方艺术的结合也不一定就是传统文化的流失。我们要保留自己的特点,但更要发展自己特点,如此下去,西语论文范文,中西方在绘画美学上定会有新的造诣、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