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对中西方绘画的作用[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在世界绘画史上,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但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模式、哲学基础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异同,在绘画上的不同十分明显。中西方绘画最大的不同莫过于对线的理解和应用。例如,中国的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和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等,西方的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以及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等,他们都在用线上达到了一定高度,并且创造了不少的传世著作。本文通过中西方绘画用线造型异同的比较,以期更多地认识各自民族艺术的精髓。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线条;造型异同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04-0118-02
  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但由于中西方在思维模式、哲学基础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异同,所以在绘画表现上大相迥异。例如,尽管在绘画之初,中西方都是用线条来描绘物象的,但在以后的发展中,西画和中国画在线条的观念和使用上,有着巨大差别。西方绘画逐渐走上了写实的道路,而中国绘画则走上了写意的道路。线条在两个绘画体系内的地位和影响也有了显著的分野。西方注重理性思维,倾向于略论与思辨,注重探讨事物的内部规律,以实验科学为基础。中国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线条为主的造型语言是中国画表现的灵魂。
  一、中西方绘画的文化背景
  东西方绘画对线的不同理解和异同主要体现在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文化精神博大精深,孔子的“游”,老庄的“虚”、“静”、“明”无一不是中国绘画的文化、哲学内涵。就写意精神来说,尤以庄子思想的作用最为深远。庄子思想流行于魏晋、宋梁,其实庄子不是以追求某种美为目的,而是以追求人性的解放为目的。然而庄子对这种美的把握及在这方面的了解、成就,形成了“直接由人格中所流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写意’不是‘画法’而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观念。”写意精神无处不在。所以传统人物画既具备写“物之神”、工整、细腻、严谨的特征可以表现为“写实”画,也同时表现出“写意”画的韵味。因而悉数传统人物画的佳作都表现出了直接由人格而流出的艺术美,并即而以此陶冶其人生。“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老学、庄学所演变出来的魏晋玄学,它的真实内容与结果,乃是艺术性的生活和艺术上的成就。”由魏晋玄学到人伦鉴识,竹林名士对“清、虚、简、远”生活情调的追求是人格和艺术美的追求。由“魏晋时代开始的人物画的传神――亦即气韵生动――的自觉”,到文人写意的“忘我”、“物化”、“虚静”、“平淡天真”,实则是庄子思想在艺术中的体现。这种哲学思想指引着中国画家们不断提升审美趣味,表现出超于世俗的艺术境界,从老庄、玄学、孔孟中感悟到的审美追求是促使他们拒绝单纯的物象形体的追求转而探索物象精神价值的文化基石。
  西方绘画重科学和理性的略论。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西方人在一个生成变化的世界中探讨自然,尤其热衷于探讨生命体的结构及生成变化,解剖学、病理学、植物学以及化学等均取得了崭新的成就。望远镜等科学仪器被发明出来,为艺术模仿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达芬奇说:“鄙视绘画的人,既不爱哲学,也不爱自然。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模仿者。如果你藐视绘画,你势必藐视了一种深奥的发明,它以精深富有哲理的态度专门探讨各种被明暗所构成的形态。”绘画能够以它丰富的表现手段满足人的“最高感官”,很自然地成了西方人推崇的艺术。
  二、中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中国画的造型语言中,线条是绘画表现的基础,是画面中的“骨”,更是一个画家表现思想感情和独立审美的痕迹。石涛的“一画”说,具有哲学本体论的意义,解释了中国绘画深刻的美学本质,同时还概括了中国绘画技法的总的特征,即以线条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宗白华说中国古代的绘画是“从线条中透露出形象姿态”的。
  在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中,一代又一代的画家在他们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体大周详、高度完备的线条语言理论,从人物画的“十八描”到山水画的种种皴法,从花鸟的线条程式到文人画的笔墨情韵,是中国古代画家对世界艺术的卓越贡献,也是中国画卓然独立于世界艺林的灵魂。例如东晋顾恺之之画笔墨简洁,线条如春蚕吐丝,细密精致;又似“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起伏绵延,匀和舒缓,虽细若游丝,但毫无纤媚之态。顾恺之的著作今已不存,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行世。相关于人物画中的“描法”,山水画的“皴法”亦毫不逊色。古人写山水分十六家,曰披麻,曰折带,曰荷叶等等。读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画家用顿挫方刚、老辣恣肆的中锋勾勒山石的轮廓,用节奏分明的侧锋皴擦,用浓淡相宜的水墨晕染,将山石的凹凸向背、远近关系表现出来。李唐的这种笔法后世名之为“斧劈皴”。
  中国绘画在技法基础上是以书入画,即“写”和“法”的“书写性”用笔。这就表明,画家在作画时已经谙悉线条本身形态、粗细、曲直、疾涩等质感的变化对表现物象的影响,那么,线条本身就具有了美感和独立的审美价值。
  西方绘画的用线基础,即线本身并不独立,它更多表现一种线面结合,依附于色彩与明暗,并与体积和空间相联系。西方绘画用线是围绕着线表现结构的,虽然是线造型,西语论文题目,人物却具有一种三维立体感。西方绘画中的线条的丰富变化依附于他们独特的写实造型观念,不追求线条本身的独立美感。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米开朗基罗素描中,线条丰富,用笔刚强。线条依附于结构和形体,虽然变化丰富形式感很强但是主要目的是为造型服务,本身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在西方绘画中,没有了形,线条就没有了意义。归根结底,写实造型与线条独立审美的矛盾,这正是中国画用线与西方绘画用线之间的根本异同。   中国画重内在精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从老庄、玄学、孔孟中感悟审美。中国人的审美是赏明快,赏生机,是赏“静”的。在艺术语言表达上更是以线条作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从线条中透露出形象姿态,透露画家的自身修养和审美情操。而西方绘画重科学、重理性,西语专业论文,热衷于探讨和表现物象的形体与结构。用独特的造型观念来表现物象,用写实的表现手法来抒发画家的内心情感世界。
  19世纪末,西方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梵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梵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准则。梵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塞尚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对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有较大促进。高更的油画《黄色基督》,以其平铺的块面、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以及简约的造型,反映出高更“综合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整个画面被前景的人物、十字架的垂直立柱以及顶端的水平横木所支撑。
  中国绘画的用线也作用了很多西方现代大师的风格,如马蒂斯、梵高、毕加索、米罗和克利等都是用线的高手。马蒂斯对线条的表达方式进行了全新的拓展,使线条在传统的模式中得到彻底解放,从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马蒂斯的用线不追求形体的准确,而是忠实于感情的需要,他应用阿拉伯风情的曲线,以抽象化曲线为主要特征的精简线条作画,注重整体画面的发展与装饰性,并且不再有三维空间的感觉同时也受到东方艺术的作用,并呈现出非洲艺术纯朴质拙的原始美。中国画的线,千变万化,无究无尽,它可以表现物体的造型,用线条来界定物象的形态特征;它可以表现物名胜形状的质感与肌理,比如高古游丝描与铁线描不同的质感的表现,斧劈皴、雨点皴的不同的肌理感受;也可以表现量感,通过线条勾勒的运动和不同张力的结构方式,充分表现不同物象的量感;可以表现空间感,通过线的虚实,强弱的布置和浓淡干湿的走向来显示物象的空间存在;可以通过穿梭、重叠、藏露表现层次;可以通过线的快慢迟速、转折顿挫表现物象的节奏和韵律;可以通过组织的疏密关系来表现黑白色阶的感觉等等。其意蕴和造型都对西洋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