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报纸版面设计的比较[西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西语论文 责任编辑:姗姗老师更新时间:2017-06-0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 报纸作为信息传播的一个载体,为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了解报纸的发展史,才能对版面设计进行科学略论。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性质,使中西方形成了不一致的设计理念,设计理念的不同,造成了设计版面的异同。同时,印刷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了版面设计。西方(尤其是美国)报纸版面的设计理念,对我国报纸业发展过程产生了很大作用。在中西文化高度融合的今天,在保持我国版面设计优势和特点的同时,如何学习、借鉴西方设计理念,是每一个设计领域成员必须关注的课题。文章认为要摆正中西方设计理念的位置;中西结合,以中为主;源流结合,以源为主;突出本土文化特点,繁荣自我文化。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版面设计 设计理念 借鉴 发展趋势
  【作者信息】 张谦,兰州大学讲师,。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86035236000)项目;“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项资金”(236000-860316)项目。
  一、中西方报纸版面设计的发展历史
  1. 中国报纸版面设计的发展历史
  对于中国最早的报纸,一些中国新闻事业史专著认为,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的报纸始现于唐朝,也就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出现的那种手抄报纸《开元杂报》,是被封建统治阶级用作政治宣传工具而出现的。[1]从中国近代 出现第一张中文报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新青年》的诞生为先驱,中国近代报纸的版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从一张只是报纸雏形的古代报纸逐步演化、发展,成为初具现代化报纸规模的近代报纸。由于重视了对报纸的改革和创新,这段时间报纸常常以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2]内容上,有文章体裁的改革,文言文向白话文的演化;从版面形式看,从古老的中国书本式逐渐变得初具现代报纸特征:版面实行分版分栏,纸张从单面印刷到双面印刷等。从《申报》《循环日报》《大公报》等在当时有较大作用的报纸发展中,可了解近代报纸业改革的轨迹。[3]
  从市场化的进程来看,我国的报纸比西方国家晚了100多年。算起来我国的报纸市场化的发展历程仅20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末,是我国报纸改版的高峰时期,“改版”是生存的必经之路,“改版”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这似乎已成了当时市场化的共识。有不惜花重金,请专业的设计企业大动手术,有甚至一年都改好几次。然而由于缺乏对报纸版式设计的经验,无论是从事艺术教育的学院派,还是从事实际工作的实战派,面对报纸形象的整体改造都不知从何下手。照搬、照抄西方报纸的版式,成了改造形象的捷径。然而,只学到了一些表象,并没有领略到其精髓,从而为后人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2. 西方报纸版面设计的发展历史
  尽管文化背景和新闻运作体制有许多不同,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存在根本差别,我国的报纸有自己的特点和属性,但在技术层面上,和西方报纸还有许多共通之处。西方现代报纸的历史并不长,但其一出生就在市场这个大熔炉中锻打,经过一两百年的自然进化,优胜劣汰,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一份报纸是一个时代社会的缩影,其版式风格自然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审美诉求和生产技术。自16世纪威尼斯小报(Venice Gazzetta)诞生后至今,西方的近现代报纸已有了四五百年的历史。从最早的图书形式发展到今天的样式,经过了漫长的变革。文艺复兴时期的报纸版面繁复、矫饰、唯美,大工业革命时期的报纸,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膨胀,版面设计粗制滥造。直到近代,当包豪斯的理念被运用到艺术设计各领域时,报纸版面也发生了全新的变革,尤其是西方报纸。最初,报纸的样式与当时的图书非常接近。到18世纪随着信息量的不断扩增,逐渐采用大型号纸张印刷的方式,形成了大开本报纸,但印刷和排版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19世纪中期,印刷机得到改良,垂直式版式取得了主导地位。那时候的报纸遵循分栏竖排,标题、文章、图片都严格遵循一栏的准则,每栏从版面顶部贯穿至底,标题几乎都不跨栏,其重要程度只好通过其厚度来显示。版式不再像以前那么凌乱,显得很工整,但却过于呆板,缺乏变化。19世纪末,报纸竞争已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世界报》《纽约新闻报》为赢得读者,西语论文范文,率先在版面上突破常规,完全打破栏的限制,采用横排走文。行文不再是由上一通到下,而是通过转栏向水平方向拓展,字体的选择范围也大多了。[4]标题和图片也可根据需要跨栏了。版面一下子就松开了捆绑的绳索,舒展开来,自由多了。于是“水平式版面的革命到来了”。进入20世纪,特别是到了60年代,版面设计受到空前的重视。帕拉佐为《纽约先驱论坛报》(如图1.1)施行的改版,将杂志的模式引入了报纸版面,于是大量留白,大幅照片、时尚色彩被广泛地运用到报纸版式当中。而到了70年代,《明尼阿波利斯论坛报》(如图1.2)进行全新改版,全面采用模块式版面,从此成为美国报纸的主流版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并迅速作用到各国的报纸版式风格。[5]不难看出,无论是哪个时期的变革,设计始终不能脱离技术。一方面受印刷技术的约束,一方面又推动技术的发展。换句话说,报纸版式不可能由印刷工人来完成,因为排版印刷工人能够熟练掌握印刷技术,但无法赋予版面艺术品位;另一方面,美术设计师也不能不顾印刷技术和条件,想当然地闭门造车,否则再好的艺术设计也没有意义。
  二、中西方报纸的设计理念
  1. 中国报纸的设计理念
  当现代的设计概念逐渐进入中国,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我国报界渐渐地对外界有了认识。但始终有一种困惑,就是设计整体上始终无法形成与我们文化底蕴相对称的面貌。在对待传统技艺、传统产品、传统图式的态度上,与日本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日本设计师整体上主动自觉地把传统的意象融入自身的设计行为中,进而营造出“日本化”的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儒、道、佛等哲学思想从根本上左右了中国人的设计理念和审美情趣,千百年来的文化沉积,使这些哲学思想根深蒂固。通过不断借鉴、吸收与采纳,我国报纸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首先品牌意识的增强,改变了千报一面的模式,各报都想通过版面设计来彰显自己的品牌,突出个性,还会根据目标读者的不同作出定位;此外,重视读者的感受已成为我国报纸的普遍做法,不但要满足功能的需要,还在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保证读者能够顺利完成阅读,还具有一定的形式美,阅读过程中充满了引人入胜、活泼轻松自如等美好的感受。   2. 西方报纸的设计理念
  “包豪斯”风格作用了整个西方工业和艺术设计领域。“包豪斯”是德文DASSTAATLECHES BAUHAUS 的译称。“bau”在德语中是“建造”的意思,“haus”在德语中是“房子”的意思。因此“bauhaus”就是“造房子”。顾名思义,不难看出格罗佩斯是试图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统一,使这两个长期以来彼此分离的概念完美地结合起来。[6]更广泛地说,格罗佩斯关注的并不只局限于建筑,而是关注工业美术的各领域。他立志于将艺术与工业合而为一,也因此“包豪斯”确定了西方报纸的版式设计准则。在西方报纸版式变革的历史过程中,每一次革新都有着人为推动,最终目标都是为满足人的需要。尤其到了近现代,包豪斯被运用到版式设计当中时,艺术家的设计意识融入工业生产当中,人性化的参与更强烈地打破了工业产品的“冷漠”。包豪斯明确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主张“向死的机械产品注入灵魂”。西方报纸一直都遵循包豪斯的设计准则,西语论文题目,越来越人性化,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开始探讨其阅读习惯、审美取向,且一切设计思维都围绕这一点来进行。于是新潮的版式开始剔除那些繁复的、累赘的装饰,而把设计融入使用的功能当中。形成一种共同的风格潮流――简约、大方、合理。19世纪初,西方媒体也处于政党报纸时期,各报纸都有党政支持,没有市场经济的压力。没有市场竞争压力的报纸,并未认识到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传播,才能获得好的效果,所以不会精心考虑版面的安排和设计。大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的报纸开始大众化,进入市场化运作时期。市场化的报纸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吸引读者,各大报纸开始重视版面设计。20世纪20年代以前,报纸虽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但一直处于传播领域的垄断地位。然而20年代以后,以《时代》周刊为代表的新闻周刊在社会盛行,报纸的垄断地位开始受到威胁;30年代初,广播、收音机和电子广播媒介的发展又给报纸带来了新的压力;60年代末,电视的大众化普及电视的媒体运作几乎给报纸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90年代以后,互联网得到迅猛发展,大有取代传统媒体之势头,报纸几乎面临生存的危机。从媒体的垄断地位到争取生存空间,报纸已遭遇过无数寒流。面临一次次致命的打击,今天的报纸依然巍然屹立,且感觉越活越年轻,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报纸一直遵循市场竞争规律,不断调整形态变化。现代的西方报纸饱经沧桑之后,对市场的竞争规律已了解得非常清楚,且能够在各种市场竞争环境中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形象定位,使自己富有强烈的个性,从众多的竞争媒体中脱颖而出,这些正是我们需要从西方报纸版式设计理念中汲取的精髓,可作为我国报业今后发展的参考。
  三、中国报纸从西方获得的借鉴
  1. 开本的借鉴
  我国最早采用西方报纸的版式,是1858年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日报《中外新闻》,它改变了早期中文报纸沿用线装书的形式。报纸外形借鉴西方报纸的模式,幅面为4开;版面编排特点是,行文由上而下,由右到左。直行横栏,单面印刷。内容以报道货价船期、商业消息为主,商情和广告占2/3的篇幅。新闻大多摘自《京报》或译自外报,也登载一些自己采写的“本港新闻”和“羊城新闻”。上海第一家中文报纸是《上海新报》(图3.3),幅面为8开。这是一张用白报纸双面印刷的新型报纸。1868年2月,该报效仿英国报纸固定版面安排的措施,实行分版分栏编排,每版分4栏。接着,又首创新闻报道加醒目标题,如用头号字排标题,用4号字排正文。它开创了近代中文报纸使用新闻标题的时代。开创我国重视政论先声的是《循环日报》(如图3.4),由近代著名报人王韬1874年在香港创办。初创时,每天论说文一篇,提倡向西方学习,变法自强,亦十分重视新闻报道,开辟的栏目有“京报选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三部分。创刊时,每天出两张,正反两面各一张,共4版。头版为报头、船期、市场行情。二版新闻与评论。三四版除少量“启事”和私人告白外,全部为广告。其次是新闻,然后是政论。采用白报纸双面印刷,铅字排印。[7]
  2. 结构设计
  欧美国家一些声誉较好的报纸版面设计崇尚简洁、大方。版面编排比较多地强调高雅、亲切。其传统的版式设计以3种方式为基础:一为水平式,二为垂直式,三为垂直和水平混合式。现在那些一味追求花哨来取悦读者的小报已少用这些模式。水平式版面,较多使用通栏标题和多栏标题,稿件正文排列以基本栏为主,或采用变栏串排在题下。版面整体比较平稳、大方,但生气不够;垂直式版面,它比四四方方的版面更能吸引读者,此版面从整体看一般都显得比较高雅、活泼,给人以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我国的《中华工商时报》《北京青年报》(图3.5-3.6)现在的版面借鉴了这种模式。版面效果对比强烈,富有动感。
  3. 重视图片的运用
  中国报纸在西方报纸的作用下,设计意识也在增强,开始重视图片的运用。在以前中国传统的版面设计上,图片数量很少且视觉效果不强,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日报》开创性地在头版上半版版心的位置刊登大幅照片,在报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计算机报》(图3.7)在这方面又有了大胆创新,给被采访的每一个人画素描人像,这在当时的反响非常好。当然,插图不是对所有的新闻体裁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插图的魅力只有应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充分散发出来。《亚利桑那每日星报》(图3.8)是美国西南部与墨西哥交界的亚利桑那州的地区性报纸,该报的版面风格素面朝天,讲究透气性。它所用的这幅画像是所有报纸中最大的(通栏),也是唯一一幅有漫画风格的――但“度”把握得非常好。在现代化的今天,图片成了报纸版面上不可或缺的元素。[8]
  4. 巧妙应用色彩和留白
  比较而言,我国目前报纸版面的留白还停留在“透气不透气”的层面上,和西方报纸的大面积空白还不能相提并论(如图3.9)。
  要弄清版面留白的美学原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把钥匙。荀子在《乐论》中就说过“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历代名家也对此有论述。当代美学家宗白华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作了综合,他写道:“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这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里说得很好:‘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9]   四、中国报纸今后的发展趋势
  1. 在传统中探析本土设计
  传统就像一个庞大的根系,有它的存在设计艺术才能大量汲取营养,变得日益强大,否则就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代的淘洗。西方的现代设计就是基于传统之“根”,才能达到今天的水平。不能抛掉自己的东西转而把精力集中于西方的设计领域,报纸的设计想要有所突破,想要拥有自己个性鲜明的形象,除确定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外,在设计中渗透其民族性、地区性、文化性特色是很重要的。报纸要突出本地区的特色新闻,地域文化才能有自己的市场。
  总体而言,报纸的定位和版式的风格在制订后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然而每日的内容不同,每日的版面应有所变化。版式始终要为内容、精神服务,应用最简洁的方式,创造最多的可能性。报纸在未来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它潜藏着无限的可能性,无论是商业价值、设计可探性,还是社会价值,都值得所有人期待。
  2. 趋向杂志封面化
  杂志总是以它“华丽”的外表吸引着人们,如果报纸头版能采用杂志化封面,就会彻底改变形象。杂志的封面重点在于美观,导读性很强,当人们看到第一眼就知道是否要购买了。在没有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人的视觉中心通常位于版心自下而上5/8处,基于报摊上报纸的折叠摆放,报纸的视觉中心被迫集中在左上角的位置上。所以,在这一区域要合理安排,营造视觉中心。当报纸头版换上杂志封面的“新装”,配以适当的照片、图片和较强的导读,必将是一个新的看点。
  3. 窄报时代
  针对大多数读者都集中在地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购买报纸,为方便其读者阅读,有些报纸大胆地将其改版为窄报,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一些报纸就采用了这种形式,内地最早采用窄报的是杭州的《都市快报》(如图4.10)。到2002年8月,《南方日报》(如图4.11)成为第一份采用窄报的党报,这些较有作用力的报纸促进了这种形式的快速发展。
  4. 版面中留白
  留白本是出于中国的水墨画,这种形式在水墨画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在报纸版面的运用中还处于空白。版面留白这种形式,其在西方报纸版面设计中得到了很好发挥,国内越来越多的报纸也逐渐开始采用留白。另外,留白不单单体现在空间的编排上,更体现在一种相对的设计手法上。如在色彩的运用上,其纯度、亮度的强弱对比;文字板块之间的疏密变化等,都会产生虚实,相关于留白。
  结语
  西方的报纸版式设计经过10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的确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成熟体系,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但它毕竟是西方人的东西,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意识形态、生活习惯等,却未必完全符合国人。如传统审美讲究一种意境、飘逸、阴阳平衡,喜欢柔和、协调、含蓄的美,而西方文化里却追求理性、真实、科学的美感,喜欢刚硬、刺激、率真的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何在形式上达到统一?在坚持自己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吸取西方的理念和措施,才能做好中国式的版式设计。西方报纸的英文字母的排列显得简约大气,中国的方块字也有其韵味,方方正正,四平八稳,横排竖排都可。既然西方的报纸能够强烈地透露出西方的“洋气”,为什么我们的报纸不能追求反映中华民族和东方神韵的“中气”之美呢?今天的中国凭借经济的发展和借鉴西方现有的科学成绩,在技术层面上需要走的路,其实并不漫长,真正艰难而漫长的是寻找具有自身美学意义和文明内容的中华设计语言。因此,构建具有泱泱中华气派的设计话语和具有强大思想力的设计队伍,是中国设计界必须完成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7] 桑金兰. 报纸版面创意艺术与电脑编辑[M]. 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0,234.
  [2] 黄卓明. 中国古代报纸探源[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11.
  [3] [新加坡] 卓南生. 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24.
  [4] 王受之. 世界平面设计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89.
  [5] [美] 罗伯特・G・皮卡德,杰弗里・H・布罗迪. 美国报纸产业[M]. 周黎明,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4.
  [6] [8] 苏文明.设计师谈现代报纸版式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34,78.
  [9] 刘海涛,刘晓燕. 世界名报头版设计创意解读[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7:15.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