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法与文化互为镜像,我们可以从语法中追寻文化的印记,窥探思维方式的奥秘。阿语的语法结构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本文通过阿语与汉语语法结构对比,略论了阿语语法渊源与特点。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语法;汉语;结构;印欧语言 语法之所以成为语言的规则,是因其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能指导、规约并作用民众学习、使用语言。阿拉伯著名语法律家伊本・杰尼指出: “语法是可以创制的,语法源于对语言的考证探讨,考证探讨者有权说出自认为正确的意见,阿拉伯语语言是不变的,所变化的是语言探讨者从中归纳出的抽象的结论”。正因为此,语法与文化互为镜像,我们可以从语法中追寻文化的印记,窥探思维方式的奥秘。语法的个性即民族特性决定了其因语言的不同而不同。 “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是本民族成员或语言社团成员共同遵守的语言习惯或约定俗成的规则,它的本体存在于本民族成员或语言社团成员的心理之中,它反映着本民族成员或语言社团成员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所以语法最能体现语言的民族特点,在语言对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阿语语法与汉语截然不同,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属于有着明显形态标记的形式语法。这与印欧语系语言有相似之处。 1. 阿拉伯语语法与印欧语言语法的相似点 从对阿语语法范畴的略论中可知,阿语属于综合性的形态型语言,这与突出形态变化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印欧语言的语法理论基本上与推理式思维相对应,即遵循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础模式。这些在语言中都有相对应的单位:概念对应于词,判断对应于句子,推理则由相关句子组成的句群表达。句法结构大致对应于概念和判断,而推理则与语用相联系,这一思维模式的本原可追溯到希腊亚理士多德的逻辑范畴说。 徐通锵认为,印欧语言结构的本质特征为“A 是 B” ,其核心为“是”,表明 A 与 B 的同质性,这个“是”在语法结构上的反映就是主谓语方向的一致关系。以这一“是”为基础而形成的语法结构的特点是合二而一:名、动、形的词类划分与主谓结构成分形成有规律的对应,即词类的划分和词法结构的成分这二轨合二而一;主语和谓语通过一致关系而突出相互间“是”的关系。这里的重点是合二而一的“合” ,而主谓语之间的一致关系就是统率整个“合”的语法结构规则的“纲”。 2. 汉语语言结构与思维方式 与阿语不同,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阿拉伯语毕业论文,其句子没有明确的形式标准,只能依据语义判断。语义是对世界存在的揭示和对自身的体现,是主观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汉语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亦即“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形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在语言结构方面,汉语是以“字”为基础的,古汉语中有字无词,经过历代演变后,汉语仍以“字”为中心, “词”更多地是因为节奏的需要成为不同意义的辅助性手段。 《文心雕龙》中说: “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汉语以字构句,且无主谓等一致的要求,又无明确的语法范畴形式标记,因而汉语“句”的概念很模糊,阿拉伯语毕业论文,致使不同人对不加标点的段落会因不同的理解划分出不同的句子。其典型而又通俗的例子就是: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可以理解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或“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等不同句子。可见,汉语中的“字”是对应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概念,字的组合方式不同,话题意义也会因此而不同;在思维方式方面,林语堂指出: “中西思想措施不同之大关键,就是直觉与推理之不同。直觉就是体会、体悟、妙悟。”“这思想措施之不同,简单地讲,可以说是直觉与逻辑,体悟与推理之不同。逻辑是略论的、割裂的、抽象的;直觉是综合的、统观的、象征的、具体的。逻辑是推论的,直觉是妙悟的、体会出来的。”可见,汉语是以体会、体悟、妙悟为灵魂的直觉思维方式,不用演绎推理措施进行论证。“而使用比喻例证的措施,所用的语言富于暗示,言简意丰。”比喻例证的措施指的是用联想、体悟的方式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名句就属此类。因此,汉语中虽无“A 是 B”的公式,但可通过“A 借助于 B 的方式”,体悟出合情合理的句义。 总之,汉语句子在缺乏语法范畴形式标记和主谓一致的语法结构之纲的情况下,以语义为核心,以比喻例证为措施,照样可以生成符合交际需要的语句。 阿语为什么会与印欧语言的语法范畴和句子结构有共同点呢?这就需要追溯阿语语法的起源。阿语学界比较公认的观点是阿语语法出现在伊斯兰教产生后,始于艾布・爱斯瓦德・杜埃利,其体系成形于赫利勒・本・艾哈迈德,成书于西伯威,西伯威的巨著《西伯威书》确立了阿语语法的基本体系和理论。据此可知阿语语法体系到公元 8 世纪才形成,第一部系统语法书是在公元 8 世纪末至 9 世纪初完成的。而从公元 7~9世纪的阿拉伯民族及其文化发生了历史巨变,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广泛作用,其中希腊罗马文化的作用最为深刻。 此外,在阿拉伯语法中广泛应用类比也是其深受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作用的一个例证。“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类推法在阿拉伯学术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如教法中的类比、语法和语言中的类比,哲学中的演绎法,都是对类推原理的实际应用。”西伯威同时代的、来自沙漠部落的学者艾布・费・穆埃里赫・萨杜斯曾坦言自己不知道阿拉伯语中有类比, “我初学类比是在巴士拉艾布・宰德・安萨里的圈子里”。 参考文献 [1] 穆罕默德・伊德.阿拉伯语语法探源[M].开罗:开罗图书世界出版社,1983. [2] 何善芳.英汉语言对比探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 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近午时期[M].朱凯,史希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 绍基・戴依夫.语法律派[M].开罗:开罗知识出版社,1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