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暑假,那场“革文化命、整文化人”的浩劫,已经过去,全国处于拨乱反正、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阶段。教育战线继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后,是年又第一次通过全国考试遴选出国进修教师。我虽已36周岁,人到中年才评上讲师,但总算第一次获得出国进修的机会,内心真是充满憧憬,想得最多的是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30年后的现在,是继2017年8月代表学校阿拉伯语学科申报上海市重点学科获得通过,又于11月有幸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一直不停地在填表、制订学科发展规划,直到前几个月才完成教育部211工程三期阿拉伯语学科建设的发展项目。工作虽然繁杂而忙累,但内心却很欣慰、振奋,阿拉伯语学科能随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跟上时代步伐,取得进展,实非容易。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群策群力,推动落实已制订的规划,继续提高学科的水平。30年前后上述客观场景和我个人诉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阿拉伯语专业的地位和任务已大不同于往昔,我的认识观念和关注目标也已随之几经移易。这里想结合这30年的一些经历、体会,对阿拉伯语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和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论文页数是:8页) [继续阅读本文] ,阿拉伯语毕业论文,阿拉伯语论文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