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阿拉伯语对汉语及中国穆斯林语言的作用 汉语是我国汉族的语言,也是我国的通用语言。从汉语中,可以发现其受阿拉伯文化作用的踪迹.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在科学技术方面比较引人注目,这里举几个药物学的例子,以作说明。由中亚而来的阿拉伯药用植物种类很多,唐末五代诗人李询所著的《海药本草》一书中,有不少出于阿拉伯药用植物名称,不为常人所知,如没药,源自阿拉伯语的 少;胡芦巴,源自阿拉伯语的砂;诃黎勒,相传由唐大将高仙芝(?一755)出击大食时意外所获,源自阿拉伯语亡头山,的译音.此外,汉语中的“蒜”一词也是源自阿拉伯语的。护。 汉语中还有其他方面源自阿语的借词,如“八哥”,是民间对鹤鸽的称呼。南唐李后主名李煌,为了避讳,就正式废去“鹤鹤”之名,将“八哥”这个别名当作正名。而“八哥”其实就是阿语“鹅鹉”·~的译音。这个词从阿语转人后,汉人就把一种跟鹦鹉一样能模访人类语言的鸟—扭鸟鹤称作为“八哥”。该词的引进,说明在唐代,阿拉伯同我国的往来就已经比较密切了。 随着伊斯兰教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不少阿拉伯语的伊斯兰教名词也进人了汉语。这些词同样保持着阿语的读音.......(论文页数是:5页) [继续阅读本文] ,阿拉伯语毕业论文,阿拉伯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