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其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在与他域文明交流交往之中不断吸收、融合异质文明的过程。7世纪,在陆上丝绸之路驼铃声和海上香料之路海浪声的交相辉映中,阿拉伯商人、使者把另一种外来文明--—伊斯兰教带入了中国[1]①。自唐永徽二年(651年)8月25日,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年在位)的使者抵达长安并觐见唐高宗李治(650—683年在位)起,雄踞东亚的大唐王朝与蒸蒸日上的大食帝国的往来日渐频繁。白寿彝先生根据《旧唐书》《册府元龟》等记载统计,自永徽二年(651年)至贞元十四年(798年),147年中大食遣使来唐多达36次[2](P93-97)②。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应肃宗李亨(756—762年在位)的邀请,大食还曾派兵帮助唐平定安禄山之乱,为东、西两京的收复作出了贡献。除官方互通使者外,从事民间贸易的人员更多。唐宋时,长安、广州、扬州、泉州、开封、燕京、海南岛等地,都有穆斯林居住,他们有的在华安家落户,子孙成为“土生蕃客”而长久居住在中华大地上[3]。唐宋时人以高度自信的态度看待和认识包括伊斯兰文化在内的诸多异......(论文页数是:6页) ,阿拉伯语论文范文,阿拉伯语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