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越南1992年修宪的历史背景[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Nguyễn Thị更新时间:2017-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1992年宪法是越南现行宪法。越南1992年宪法修改的历史背景可概括为四点:一、苏、东剧变,冷战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二、越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基于此越共“七大”提出了修宪的任务;三、越南革新开放取得阶段性胜利,这使越南党和国家更加自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革新路线是正确的;四、越南有以中国为师的传统,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并且取得巨大成功。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越南;修宪历史背景;1992年宪法
  越南1980年宪法是黎笋当政时的宪法。1988年,越南国会修宪会议删除了宪法中攻击中国的内容。1991年6月,在苏、东剧变的形势下召开了越共“七大”,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纲领》(又译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国纲领》,通常简称为越南1991年纲领),指明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取向,规定了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革新思路,提出要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改革。越共“七大”提出应根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尽快修改宪法。
  一、1986年革新的背景
  (一)1986年革新的国际背景
  1975年越南全国统一后,苏联拉拢越南作为其与美国争霸的工具。美国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与中国改善了关系。中国在1971年与美国接触之后的几年里,仍然给越南大量援助。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越南仍然绑在苏联的战车上,企图成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从1976至1986年的十年时间里,美国、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科学技术革命和先进工艺,推动了经济增长,展现出资本主义制度尚有很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空间。苏联、越南、东欧国家要么是工厂倒闭,公司生产停顿,要么是商品和物资匮乏,百姓生活困难,民心思变。中国的改革已初见成效,显示出革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勃勃生机。
  1976至1977年,越柬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12月,越军占领柬埔寨。1979年2月,中越边境爆发战争。占领柬埔寨、在老挝长期驻军、与中国对峙,使越南招致一些国家的经济制裁,也失去了中国的宝贵支援。越南维持了一支100多万人的军队,庞大的军费开支,占其国家财政预算的一半以上,这对越南发展经济是极其不利的。
  1985年,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戈尔巴乔夫斥责越南共产党没有很好地利用从苏联得到的援助,指出将改变援助政策。
  (二)1986年革新的国内背景
  从二战结束到1986年的四十多年时间里,越南基本上一直忙于战争。薄弱的经济基础与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人们生活非常困难。越共对苏联模式的照抄照搬,虽然在初期有一定积极影响,越语专业论文,但是在后期造成市场萧条、轻工业和农业严重落后的结果。不但如此,落后的体制还造成官僚主义盛行、经济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经济粗放型运行难以逆转等等弊端。
  越南全国统一后,越南领导人没有顺乎民心作出切合实际的战略决策。内外政策的严重失误使越南丧失了时机,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1976-1980年发生了经济社会危机。
  从1977年起,越南政府集中大量资金投入重工业,大多是耗资多、建设时间长的大型工程项目。1979-1980年,几乎所有的私人公司都变成国营公司或公私合营公司,约一半的农户和个体手工业者也实行了合作经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国营化。1978年后,连续三年的天灾使经济状况更加恶化。
  越共总书记黎笋在越共“五大”上承认,“领导和管理上的缺点和错误是造成或加重过去几年经济社会困难的主要原因。”不过,当时越南领导人并未完全认识到旧体制的弊病。1985年6月至1986年年中的价格、工资、货币同步改革,因缺乏准备、急于求成而失败。1986年7月,黎笋去世;12月召开了越共“六大”。长征、阮文灵等人决心将越南带入全面经济革新的阶段。
  二、1986年越共“六大”的简要内容
  越共“六大”开始全面纠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认真总结1976年以来越南国家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革新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三、1992年修宪的背景
  (一)1992年修宪的国际背景
  1991年,冷战格局因苏联解体而发生突变。同年11月,越南与中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此前几年中国的兴旺繁荣与苏联东欧国家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越南已经从柬埔寨撤军,其国际形象有所改善。但是,美国、法国、英国等许多国家对越南未来走势仍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越南1992年修宪,越语论文网站,除了其内部动力之外,希望改善同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美化自己的国际形象,以便将来与西方大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也是极其重要的动力。
  (二)1992年修宪的国内背景
  从国内情况看,越共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以及实践得来的辉煌成果是越共进一步坚定从经济革新走向全面革新之路的主要原因。
  1、越共“六大”和“七大”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1)越共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认识不断深化。越共六大在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又指出:“全党必须扬弃错误、过时的认识,重新正确认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胡志明对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苏东巨变后,越共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崩溃了,但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究。苏联在探究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苏东剧变是世界上正在为自由而斗争的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各民族革命事业的空前损失,使越南革命事业更加复杂和困难。但是,人类社会仍然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在“七大”政治报告里,阮文灵指出,“除了社会主义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道路能够给我国带来真正的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和幸福。”
  (2)越共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不断深化。越共“六大”认为,抗美救国战争胜利后,“我们党及时决定统一国家,全国向社会主义迈进,”“但对国家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具体形势的估计有许多过失”。其中,最具有全局性的错误,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要经过许多阶段”。“越南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   1987年10月,阮文灵再次强调,“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经济社会基本稳定,为今后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创造必要的前提。”
  越共七大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国家建设纲领。纲领强调,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体目标是到过渡时期结束时,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及相应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上层建筑,使我国成为一个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纲领还强调,要通过全面改革,使社会达到稳定状态,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建国纲领涉及经济、外交、社会等方方面面,为1992年宪法修改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3) 越共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不断深化。越共六大确立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生产足够的消费品;初步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以利于生产发展;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等。这是对苏联模式的反省,是马列主义与越南实际相结合的表现。
  (4) 越共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和理想目标的认识不断深化。1991年纲领指出:“我国人民建设的社会主义有下列特征:第一,由人民当家作主;第二,具有现代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的高度发展的经济;第三,具有先进的、民族特色浓厚的文化;第四,人从压迫、剥削和不公中解放出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享有温饱、自由、幸福的生活,并拥有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第五,国内各民族平等、团结、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第六,与世界所有国家的人民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这个纲领还提出了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一是建设民有、民治、民享的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联盟为基础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是按现代化方向实现国家工业化,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同时改善人民生活。三是实行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多种所有制;发展商品经济,按国家管理的市场机制运行。四是坚持马列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在社会精神领域的主导地位,继承和发扬民主文化,接受人类文化的精华。五是实行民族大团结政策;同所有国家和平共处,并积极发展合作关系。六是巩固国防,维护全社会的政治安宁和秩序。七是建设纯洁强大的党。这些内容都在1992年被国会写入宪法。
  (5) 越共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不断深化。越共“六大”不再死守计划经济体制,而是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七大”指出,六大以来经济革新的成就之一是初步形成了在国家管理下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多种成分的商品经济。
  (6) 越共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越共六大指出,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掌握和应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并引用列宁的观点强调,社会主义时期存在多种经济成分是该时期的一个特点。“七大”重申“坚持实行遵循社会主义方向的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政策”,以国营和集体经济为基础,发挥其他经济成分的积极影响。
  2、革新以来(1986.12-1992.4修宪前)越南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虽然越共五大提出要把农业作为头号生产领域,1981-1985五年计划的许多指标完成得比较好,但是,越共“五大”没有彻底克服主观、急躁的思想情绪,主要表现在1981-1985年期间,政府对许多商品实行“双重价格”。市场价格与国家定价相差10倍左右,人民生活受到极大作用。
  1985年6月,越共中央召开了五届八中全会。会议承认了商品生产的客观存在,认为官僚集中包给制的继续存在是经济社会危机挥之不去的主要原因,应该遵循商品生产的客观规律,转向“单一价格制”。由于步子迈得太快,到1985年底,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群众在银行的存款蒸发了十分之九。
  1986年12月,越共召开的六大强调,革新首先要从思想更新做起,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创造性应用和发展马列主义和胡志明等前辈的思想,扬弃社会主义的旧模式;具有决定意义的革新是执政党自身的革新,其目的是要与执政党的政治任务相适应。
  从越共六大开始,中止南方的集体化,并把已集体化的土地酌情退给农民,在农村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建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1986-1990年,越南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9%,1991年,GDP增长8%左右。1989年,越南出口近100万吨粮食,而1988年越南是需要进口45万吨粮食的国家。1990年,越南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150万吨)。一些重要工业部门,如电力、轧钢、水泥、石油工业等都有很大发展。
  1986-1990年,越南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长28%,入超比例逐年递减。1976-1980年间,进出口比例为4:1,1986-1990年间则下降到1.8:1。
  1986-1990年,越南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取得巨大成功:1986年通货膨胀率为774.7%,1987年为223.1%,1989年为34.7%,1990年为67.4%。
  1991年6月,越南共产党在河内召开了第七次党代会。从七大会议准备到1992年4月修改宪法的国会召开,越南各方面发展都表现了很好的势头:第一,经济管理体制得到初步革新。第二,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得到积极发展。第三,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趋势明显。第四,经济结构得到初步调整。比较突出的是出口加工业和服务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第五,商品和服务业的价格逐渐走向稳定。第六,对外经济政治关系明显改善。1991年11月,实现越中关系正常化。
  当然,除了前文提到的背景,越南的多位领导人比较重视法学的影响,这也是国内背景中的一个方面。
  四、结语
  1992年宪法是越南现行宪法。越南1992年宪法修改的历史背景可概括为四点:一、在冷战格局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的形势下,越南国会要把党和国家新的外交政策以法学形式固定下来。二、越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基于此越共“七大”提出了修宪的任务;国会依据越共“七大”精神对1980年宪法进行多项条款的修改。三、国会要把革新成果以法学形式固定下来。四、越南有以中国为师的传统,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并且取得巨大成功。(作者单位:1.云南师大史政学院;2.兰州大学法律院)
  (指导老师:云南社会科学院 马 勇)
  参考文献:
  [1]谷源洋:《越南革新的历史沿革:经验与教训》
  [2]马勇:《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3]李慎明主编《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