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越南金融动荡 警思中国经济安全[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Nguyễn Thị更新时间:2017-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越南突然陷入金融动荡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近邻国家的高度关注和警觉,鉴于中国与越南经济方面的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越南金融困境问题,吸取教训,警惕中国几个经济安全问题: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国际投机资本流入等。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越南;金融动荡;中国;经济安全
  中图分类号:F12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9-0093-02
  
  一、关注越南金融动荡问题
  
  (一)越南突然陷入金融动荡之中
  2017年上半年,越语专业论文, 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征兆,越南突然陷入金融动荡之中,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股市拦腰折损、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货币贬值、楼市崩盘、大量国际资本外逃等一系列现象:5月通胀率飙升至25.2%,创下1992年以来最高水平;股市暴跌,今年以来(截至6月上旬)的跌幅已达60%以上;1―5月,越南贸易赤字达到144亿美元,据世界银行测算,越南今年的外债规模将达到240亿美元,占GDP的30.2%;越南政府财政赤字近年持续扩大,并长时间维持在占GDP约5%的危险水平,财政力量疲弱;从4月底至6月11日,越南盾日均贬值率接近5个点,其对美元汇率从1美元兑16 033跌到1美元兑16 295(6月6日,越南黑市1美元兑18 500越南盾);2017年,越南人均吸引外资投入金额高居全球首位,但对越南经济高唱赞歌的西方金融资本在2017年突然改手唱空并一致做空越南经济……
  股市、汇市、货币市场的大幅震荡,给原本看上去增长势头十分强劲的越南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越南出现的金融动荡引起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近邻国家的高度关注和警觉。因为就在十年前,一场从泰国刮起的金融风暴几乎席卷了亚洲各地,让亚洲国家十多年来取得的经济成果在一夜之间丧失殆尽,亚洲经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打击。
  
  (二)对越南金融困境的反思
  回顾近年来越南经济发展历程,有人说“越南经济从天堂到地狱”。其实,危机早在酝酿之中。持续过热是越南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从昔日经济过热的苗头,就可以窥见今日危机之端倪。总体说来,越南经济不稳定有内外两方面原因。
  外在原因:首先,是美国经济和世界的经济不景气,全球面临着通货膨胀。越南为了得到投资所需的物品,就不得不增加进口的支付。其次,是越南成为国际资本快速流动的牺牲品。近些年,越南是国际投资机构的宠儿。不过,有些外商直接投资其实是热钱“变相”进入越南,很多都投向了股市和房地产行业。热钱投机行为不断推升股市和房价,从2017年到2017年3月12日的两年多时间里,越南股市涨了5倍。到2017年1月,越南股市指标股的平均市盈率高达73倍,成为“世界增长率最高的股市”,而房价也暴涨不已。大量热钱流入导致市场资金流动性过剩,增加了信贷及股票市场产生投机泡沫的风险,因此经济波动性风险极高。
  内在原因:第一,由于越南正处在经济转型中(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转型),内源的资本积累并不充足,如此快速的投资增长不得不依靠引进外资,这就导致短期内资本的过快流入。据统计,从越南实施对外开放到现在,累计引进外资的数量达400亿美元,在2017年仅仅半年的时间里,越南吸收全球FDI的意向投资金额就达到了150亿美元,这正是酿成今日越南资金外逃的根源所在;第二,为了应对全球通胀,减少进口支付,越南政府又错误地选择了允许本币升值的做法,这样做的后果是鼓励了进口,但是却打击了出口,并且还刺激了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于是越南的贸易平衡和外汇平衡被双双打破,并且在2017年迅速地走向恶化;第三,越南国库的政府透支比较高,并长时间维持在占GDP约5%的危险水平,财政力量疲弱,所支出投资的效果不好;第四,越南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股市和房地产等方面的管理有缺陷,给金融投机资本扰乱越南经济留下缺口。
  
  二、越南金融动荡下中国应警惕的几个经济安全问题
  
  (一)警防投资过热
  以越南为鉴,中国要防止经济过热,尤其投资过热,同时扩大内需。目前中国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率持续较低是一个突出问题。2003―2017年,中国投资持续超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超过23%,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存在比较严重的投资过热现象。消费方面,不管从中长期趋势看,还是从年度水平看,中国的消费率均明显偏低,国际上大体在80%左右,中国在1952―2000年的49年中,平均消费率为65%,2002―2017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2002年为62.1%,2017年为57.1%,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种状况如果长期不改变,最终将造成宏观经济失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基础之上。通过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引导资金从房地产、钢铁等投资偏热的行业流向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部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深化资本市场的层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这样,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又有利于防范投资过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增强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二)谨慎应对通胀问题
  1981―2017年中国通货膨胀率(RPI或CPI)变化
  
  补充说明:2001年前,中国用零售物价指数(RPI)作为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2001年后中国改用居民消费物价(CPI)作为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
  通货膨胀经常成为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的导火索。与越南相比,2017年下半年至今,中国也面临着比较大的通胀压力。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公布2017年上半年CPI同比增长7.9%, PPI同比上涨7.6%,受国际粮食和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及国内PPI高位运行所带来的传导压力,控制通胀仍是当前调控的关键。但在充分利用紧缩性财税、货币政策、贸易和产业政策等控制通胀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区分国际输入型通胀和国内结构性过剩引起的通胀,从而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理方法;另一方面,仍需高度重视经济放缓(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公布2017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增速比2017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0.1%,增速放缓趋势明显。)面临的复杂问题:就业问题更加严峻,贸易顺差回落明显,房贷断供危机,部分行业经营困难和中小企业处境艰难等,注意调整调控方法以避免出现其他方面重大经济波动。尽管对通胀成因认识不同,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中国过分依赖国外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
  (三)高度警惕国际投机资本的流入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2017年流入中国的热钱总规模为4 807亿美元,其中2002年和2003年流入的热钱占当年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只有3%和6.5%,2004年则达到13%。2017年后,在人民币升值和资产收益预期不断增强的作用下,热钱流入出现加速趋势,2017―2017年热钱占当年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分别达到30.7%、33.9%和44.5%。资本所追逐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这些热钱一般首先进入的是股市和房地产行业。回顾这几年的股市、楼市,热钱的投机行为加上国内投资过热不断推升了股市和房价,中国的上证综指在2017年最高达到了6 100多点,各地房价暴涨,尤其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房价上涨突出。但是,截至2017年上半年,上证综指已经从去年最高点跌去一半多,最低已探底至2 500多点,同一时期内,地产投资同样呈现出缩减趋势。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目前经济形势尚抱乐观态度,再加上人民币利息高于美元,越语论文题目,而人民币又在升值,这在全球不景气的经济背景下,中国市场对热钱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尚未出现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此次越南金融动荡中出现的国际热钱集体迅速撤离的现象,但是我们要从中深刻认识到跨境资金流动冲击的破坏性,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
  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资本管制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例如:使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区间的设定须与经济基本面保持一致,定期调整,同时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使汇率在一个较大的空间内双向走势,提高投机资本进出的风险成本,从而抑制强烈预期下的投机操作,避免国内经济受作用。通过规定资本的流动规模,对特定的跨境资本流动收税,实施双重或多重汇率。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进行资本流动控制的重点大多已放在控制短期资本流动方面。而对资本流动的风险,需要建立金融机构境内外外汇资产划拨监控系统,即金融机构外汇资产负债流量统计制度,要求金融机构按月向外汇局报送统计报表;关于资本的非法流出入,需建立大额存款取款备案制度,银行定期向外汇局报送报表;加强对外汇账户收支的监管,了解资金流动的意图,重点跟踪大额、频繁异常流动的资金。改革一些制度性的漏洞,提高金融市场的质量,提高政府驾驭热钱的能力,搞好统计信息和法学等基础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圆方.2017经济展望及如何预防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记2017首都经济学界新春论坛[J].中外公司家,2017,(4).
  [2] 郭秀琴.中国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探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7.
  [3] 宋涛,杨玉强,李贻文.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几点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2,(9).
  [4] 邹昭唏.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博弈略论[J].数量经济技术与经济探讨,2002,(5).
  [5] 胡茂伟.为什么要重视对资本流入的监管[J].中国外汇管理,2002,(12).
  [6] 路志凌.国家经济安全与流通[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