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中国戊戌维新运动与越南爱国革命运动关系初探[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Nguyễn Thị更新时间:2017-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维新运动对周边国家亦产生了深远的作用,在中国维新运动的作用下,越南从1905年至1908年掀起了由潘佩珠、潘周桢提倡的维新运动,促使越南民族觉醒,推动越南抗法运动走向高潮。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梁启超;戊戌维新运动;越南;潘佩珠;潘周祯
  1840年英国用炮舰打开了中国国门,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背景下,国内部分官员及知识分子开始明白,不变革便不得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当时日本已经实行维新向西方学习卓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学。于是十九世纪末,中国产生维新思想,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了一系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如:(一)向皇帝上书、(二)著书立说、(三)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四)办学发、(五)设学堂、(六)办报纸。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尤其争取光绪皇帝以及他的帝党官员的支持,希望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在全国维新运动不断高涨的鼓舞下,光绪皇帝终于亦下定决心,要变旧法行“新政”了,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从这一天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仅维持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因其是一次爱国救亡、一场资本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与一场思想启蒙的运动,所以对与中国有着相似的环境的周边各国,很容易产生有力的作用,比如越南。
  1958年8月,越南被联军法国殖民者与西班牙也用炮舰开始进行侵略。越南阮朝无能软弱让步,跟法国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使越南领土逐渐沦为法国的殖民地。为救亡越南士大夫已发动勤王运动,但被法国殖民者镇压解散,当越南抗法运动走入低潮时,中国维新运动或通过间接的道路(外来的新书、新文),或通过直接的道路(中越两国领导者的会见)传入到越南国内,促进越南民族的觉醒并推动越南抗法运动走向高潮。
  因此,了解中国维新运动关于越南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维新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一、中国维新思想传入越南的道路
  虽然在越南第一世界战争前已有法国的学校和培养一些西学知识,但是要从中找出几个爱国革命的人则比白天找星还要难;越南要等到第一世界战争后才有革命家是西学知识。因此,这段时间,越南爱国志士都从士大夫出身,维新思想、西方民族思想不是法国的书带来而是通过中国的新书、新文和越中两国领导的会见带来的。
  从十九世纪90年代,中国的新书、新文已开始传入越南,通过海防、西贡、岘港的港口,因其有很多华侨人与中国革命团体,而进入越南。主要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维新派人士在戊戌变法前后所编译的书刊,如:《中东战争》、《普法战争》、《戊戌政变记》、《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中国魂》、《饮冰室文集》、《新民丛报》、《进化论》、《民约论》、《法意》、《海国图志》等。
  通过中国的新书、新文,越南知识分子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的思想,康、梁提倡的变法维新、救国图存的主张,加上中和越当时相似的国情,使得这些新文新书在越南进步爱国的知识分子间大受欢迎。1907-1908年在越南掀起阅读康有为、梁启超作品的运动,对读者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后来,在梁启超逝去日,在《西贡神终报》上还敬重地说:“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与越南士大夫等于一剂良药医治已入膏育的疾病”:“《中国魂》只是仅仅几十页的一本书,但它却有十分感染力,描述中国的事却使两千万越南人的心感到振奋”。
  在中国维新运动的作用下,越南进步爱国的知识分子放眼世界、对照国情,认为越南必须进行社会改革、开通民智、培养人才、振兴民族工商业,使国家富强起来,这样才能摆脱法国殖民者的统治, 恢复独立。因此,二十世纪初越南人民掀起了爱国启蒙、维新救国、抗法统治的新高潮。
  二、越南爱国革命运动
  二十世纪初越南革命运动在中国维新运动的作用下出现了高潮,形成两个派别,一派是以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代表潘佩珠为首的革命派。这一派主张是暴动的趋势,成立维新会,进行东游运动留学日本,目标是推翻法国的殖民统治,恢复越南的独立。另一派是以潘周桢为代表,主张是改革的趋势,依靠法国为前提要求改革,目标是改革封建的旧教育和科举制度,提倡新教育。所以,他们在越南中圻已进行维新运动,这一派还称为改良派。
  1、潘佩珠与东游运动
  潘佩珠成立维新会
  越南伟大的爱国革命者--潘佩珠(1867-1940),是最早接受戊戌维新运动及康有为、梁启超的作用的越南志士之一。潘佩珠年轻的时候己参加过“勤王”运动,读过很多新书,如:《中东战争》、《普法战争》等。1900年,他参加乡试并考中解元。因潘佩珠对越南封建朝廷的腐朽不满,所以他决心不去当官而投入救国事业。考中解元对他来说只是为方便从事救国事业的一种手段。1901 年,潘氏跟几个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三个计划:其一、跟余党勤王联军、提倡义兵,以暴动的手段为抗法;其二、寻找阮朝宗室的人当明主,然后秘密跟势力人联系,进行集合,在北圻和中圻的人同发兵;其三、需要的时就派人出洋求援,目的务须恢复国家、建立一个独立政府, 此外未有其他的主义。这三个计划可以看作是维新会首先的纲领。
  1903年,潘氏到达广南见一个著名勤王活动的代表小罗阮含,按照小罗阮含的意见,潘氏返回顺化设法跟一个有憎恨法殖民者统治思想的人阮朝宗室畿外侯强柢取得联系。至1904年,潘佩珠、强柢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在广南省阮含的家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维新会。以强柢为会长,阮含、潘佩珠、黎武、邓子敬、邓太身等是会员。维新会的目的是抗法,恢复民族独立,建设成君主立宪制度的国家。维新会首次会议讨论并定下三项最首要的任务:第一、发展会员和财政;第二、准备举行暴动;第三、确定出洋求援的方针。会议确定第三项任务是最重要的,从而把这任务交给阮含和潘佩珠料理。 从阮含的认定:“我想现在列强的情况,若不是同种、同文就没有谁帮助我们……”而潘佩珠和他在维新会中的同志选择日本为他们救援的对象,是因当时在同文、同种国家之中只有日本实力最强大。此外,日本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已成为富强的国家,可以帮助他们救国。   1905年2月23日,以潘佩珠为首的第一出洋求援团,包括三个人:潘佩珠、邓子敬和曾跋琥启程到日本,是潘佩珠开始出洋开眼界的标志。
  潘佩珠5月底到达横滨后,他便“修一书自介绍于梁启超。书中有句云:落地一声哭,即已相知,读书十年眼,遂成通家云云。梁得书大感动,遽请予入。酬应语多曾公(即曾拨虎)译之。心事之谈多用笔话。梁公欲悉其词,约予次日再会。笔谈可三四点钟,略记其最有深意之词如下:一、贵国不患无独立之日,而但患其无独立之民。二、谋图光复之计划有三要件。(1)贵国之实力;(2)两广之援助;(4)日本之声援。贵国内苟无实力,则其下二条皆非贵国之福。公又附注云:贵国实力为民智、民气与人才,越语专业论文,两广之援为军兵饷械,日本声援为外交上,亚洲强国首先承认独立之一国。三、时因予谈及求援日本之事,公乃云,此策恐非善,日兵一入境,决无能驱之使出之理,是欲存国而益以促其亡也。四、贵国不患无独立之机会,而只患无能承认机会之人才。德与法宣战之时,则为独立之绝好机会也”。梁启超看了很受感动,便邀请他会见。
  在这次见面时,梁启超建议潘佩珠曰:首先提高国家实力,然后请求两广的救援尽和请求日本在声势方面的帮助。此外,他还强调“如果贵国没有实力,后两者对贵国来说都不是好事,而贵国的实力是:民智、民气和人才。两广只能帮助粮食和器械,日本只能帮助在外交方面”。另外,梁启超还建议潘佩珠不应该让日本军队进入越南领土,越南只可跟它有友好的关系,希望到越南取得独立的那一天,日本将会是承认越南是独立国家第一国。
  虽然听梁的这些话,潘觉得很有道理,但他心里还是对日本大皇和政府将以同文、同种之情在军事方面援助越南民族救国寄予希望。在梁的热情帮助和陪同下,潘已在东京跟一些有权力的日本政客首如大隈重信伯爵和犬养毅相见面,但他没有达到自己所希望的结果。虽然如此,犬养毅也劝潘佩珠:应该安排强柢出国,提防被法国拘捕。此外,大隈重信也说:如果越南维新会会员想住在日本,日本政府会帮助他们,给他们提供住宅、粮食等等。
  从东京返回横滨,梁启超又劝潘佩珠:“现时只有二策为能贡献于君者。其一、多以剧烈悲痛之文字,摹写贵国沦亡之痛状与法人灭人国种之毒,宣布于世界,或能唤起世界之舆论,为君策外交之媒介,此一策也。君今能回国,或以文书寄回国内,鼓动多数青年出洋游学,藉为兴民气、开民智之基础,又一策也。予此时脑界眼界为之豁然,深悟从前思想及所径营皆孟浪荒唐,无足取者。于是首述越南亡国史一书”。
  梁启超的这些建议对潘作用极大。潘后来回忆说,听了梁启超的那些建议,他的思想开通了很多,自己觉得他以前的思想、以前做的事都很荒唐。听梁启超的话,潘氏回去后,便撰写了《越南亡国史》一书,请梁出版,然后带回国内散发。后来,潘佩珠还撰写《劝国民助游学文》(1905年)和《海外血书》(1906年)。
  如此,虽然潘佩珠此次出洋的原本目的未达到,但却使他大开眼界,意识到救国事业不能只靠祈求别国在军事方面的帮助、匆忙进行暴动,而是要在更多方面、用更多的时间做好准备。
  潘佩珠发动东游运动:
  1905年6月,潘氏跟邓子敬带《越南亡国史》回国,进行跟各同志在维新会商量提出活动的计划:第一、迅速送强柢出国;第二、成立农会、商会,学会为了集合群众;第三、挑选聪明、好学、刻苦的青年人去留学。当时在国内的维新会会员都同意潘佩珠活动的计划,于是发动了震动全国的游学运动,因此,潘佩珠和其他维新派成员把它称为“东游运动”。
  1905年10月,潘佩珠带了三个人到日本留学,他们是宜安省的阮识更、阮典和化省的黎洁。以后,再有梁玉眷、梁议卿、阮文田和其他两个人。到1908 年,仅仅三年时间,参加东游运动的越南青年人已达到200人左右,其中北圻约四十多人,中圻约五十多人,南圻约一百人。
  当时越南青年到达日本,潘佩珠把他们安排在振武学校和东亚同文书院学习。上午学习日语、文学、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伦理等文化课,全部都用日文;下午学习军事。军事是最重要的学科,潘佩珠组织留学生不仅是为让他们学习资本主义文化知识,因为他的最后目的是为举行暴动,推翻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统治。所以,除了学习文化课以外,潘氏还对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再加上军事训练。
  此外,为了对在日本留学的越南学生加强管理,1907年,潘佩珠成立越南公献会,以强柢为会长、潘佩珠担任总理直接指导这组织。公献会设立经济部、纪律部、交际部、文书部、检查局等,具有在海外的越南临时政府的性质。
  看到东游运动越来越快的发展,法国殖民当局感到无比恐慌,因而进行各种手段破坏。他们一面在越南国内逮捕留学生家长,强迫他们写信叫子第回国,一面与日本政府交涉,要求解散在日本的越南留学生组织。
  1907年日法签订《日法协约》,宣布要解散东亚同文书院和公献会。1908年6月,日本政府开始执行《日法协约》。1909年2月,潘佩珠、强柢以及全部在日本越南留学生都被日本政府驱逐。同时,在越南的维新会的主要成员如小罗阮城、邓泰亲都陆续被法国殖民者逮捕。至此,东游运动解体,维新会成了轰动一时的历史名称。
  东游运动虽然终止了,但经过几年活动其已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革命者,他们一直坚持反法斗争,有的还为中国革命而流血牺牲。
  2、潘周桢与中圻维新运动
  潘周桢(1872-1926)是从小聪明好学的人,早有爱国热心。1900年,潘周桢中举人,1901年参加会试并中副榜。1902年,他进在后补学校学习,以后被任命为顺化朝廷礼部中的小官职。因此他理解国家危亡的情况,又亲眼看透了官场的腐朽,感觉很废然,甚至几个月不上班。1904年他辞官回家乡,从事他的救国事业。
  潘周桢也读过“新书”介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卢梭(Rousseau)、孟德斯鸿(Montesqueurs)的民权思想,日本维新运动。当时对他已经有作用。
  潘佩珠去日本之前,潘周桢和他已经见过面两次了,成为两个心腹朋友。他对潘佩珠的爱国热情很佩服,但他反对潘佩珠的暴动主张。他认为在当时越南的情况下,武装起义一定被镇压、求援国外是愚蠢的主张。他主张先靠法国推翻封建专制君主制度,利用其文明进行发展经济,开展民众教育工作。潘周桢由于尚未认识楚殖民主义的本质,所以对法国还有一些幻想。从而潘周桢的观点是先不要把恢复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列为紧迫问题,因此,越南的紧迫任务就是:振民气(觉悟群众人民的自力自强,使大家认识到自己的权利,摆脱专制制度己存在很长时间的毒素);开民智(发展教育,废八股文,普及国语字、实用的科学知识,排除人民生活卜的陋习,宣传文明的新生活习惯);厚民生(进行发展经济,如开垦荒地、立商会、出产国内产品等等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潘佩珠还要求殖民政权修改统治政策以帮越南民族一步走向文明。他提出“自力开化”的方针,向在群众中运动有共同志向的人宣扬民族觉悟,宣传民权思想。   针对这一方针,潘佩珠、陈贵合和黄叔抗等人积极进行宣传和活动,所以,从1906 年到1908年,中圻的维新运动发展得比较全面。
  在经济上,在广南成立广南协商企业,资本约二十万元,在农村设分支收购土特产,运往西贡、河内、香港出售,然后在那里办货回来;在宜安开朝阳商馆;在藩切有联成企业,还有人开旧衣店、制帽厂、缝衣店、织布厂等。此外,有的地方组织“农会”,越语专业论文,共同耕作,或集体开垦土丘,种植出口土产肉桂。仅广南省这种“农会”就有三四个。中圻的大小企业,商店与北圻河内的同利济、鸿新兴,光兴隆等商店、企业,以及南圻西贡的南同香商行等,互为呼应,独立发展,这些关于促进越南资产阶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在文化教育方面,很多新式的学校出现,每所学校都是宣传革除陋习、穿短衣、剪短发、提倡用国货的中心。
  维新运动从城市到农村,一步步深入发展。以提倡改革、鼓吹民权、号召团结为内容的演说、传单,加深了群众作用力。
  从1908年2月底起“不向法国殖民者纳税”的口号已经在中折的人民群众中传开了。到3月初,广南省首先爆发了反拉夫、反课税的普遍示威,以后蔓延到广义、承天、平定、福安、河静,义安等省。群众包围府县衙门,包围在省城的法国公使官邸,要求减轻徭役、减轻赋税。群众的斗争日益高涨。府县官吏抛弃职逃跑,有的地方政权被群众所控制。
  殖民者最后调动正规军镇压反拉夫、反课税运动,他们杀害了几百群众人民,维新运动领导人潘周桢、黄叔抗、吴德继等被逮捕,判处徒刑或流放昆仑岛。至此,维新运动也解体了。
  二十世纪初越南维新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的确对越南当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东京义塾
  1906年在日本东京潘佩珠和潘周桢参观过日本的庆应义塾,回国后,他们两个人于1906年底在北宁省开会“筹备”中已打算在河内成立东京义塾。
  到1907年3月,各爱国志士跟潘佩珠有共同志向如:梁文干、阮权、黎玳、黄邓贲、武城等人在河内行桃街4号开启东京义塾。梁文干担任塾长,阮权担任董学。这一所成立的合法的学校,特别的是不收学费,并笔墨纸张都由学校供给。
  学校的目的: 为提高群众人民的爱国心、民族骄傲和进取志;宣传新学术和新的生活方式生活;跟各志士已出洋配合行动;关于潘佩珠的东游运动与潘佩珠的维新运动的互助。
  学校办成四个组:教育组、鼓动组、作品组和财政组。
  教育组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员大多是具有新思想的儒生知识分子。学生有上五百人,有的时上到一千人。学校有八个班级,分成日班和夜班,两级小学与中学。在学生中,成年人、儿童、男女都有。除了开设普通门课如历史、地理、卫生、数学、伦理、运动等以外,还有中文、法文、越文还称“国语子”。除了正课以外,学校还要求学生接新的生活方式生活如:穿短衣、剪短发(男性)、不染牙齿、以及用国货,排除陋习等。在学校还设立图书馆,供给中国新书报,如《日本三十年维新史》、《中国魂》、《万国史记》等校内外都可以借阅读。
  鼓动组的任务是宣传学校与群众人民的作用。活动形式主要是演说和评文。当时演说是一种新的宣传方式,它能把新思想直接传播给群众。评文实质是公开宣传东京义塾的爱国诗文,向广大群众宣传爱国主义的一种措施。鼓动组的活动除了在河内以外,还到北圻各省去宣传鼓动,通过出版自己的机关报“登鼓丛报”使东京义塾对群众的作用越来越大,造成“东京义塾”运动。
  作品组负责编撰书籍供给教员,学生和鼓动宣传。资料主要从中国的新书、新文写出来。作品组仅仅在一段短时间已编撰一些书籍如:《国民读本》、《南国佳事》、《南国伟人传》、《南国史略》、《国文教科书》、《伦理教科书》、《文明新学策》等。
  财政组负责保证学校各项收支。义塾开启时,学校经费几乎没有,以后主要是学生的家长(每月五元)和校外热心赞助的人帮忙的。因此,学校的经费一直是充足的。
  东京义塾活动的内容十分全面:在教育文化方面,学校的活动章程主要是反封建,实施文化改革、社会思想,学习新的学习措施。首先是抗旧式教育、改革科举制度;在社会思想上,破除儒教天命的思想、革除陋习;在经济方面,东京义塾呼吁设立各商会,企业。因此,从1907年至1908年各商会、企业相继成立和广泛发展。
  东京义塾的作用越来越大之前,威胁到法国殖民者的统治,他们于1907年11月查封东京义塾。次年,法国殖民政府逮捕梁文开、阮权、黎玳等人,查封了《登鼓丛报》,禁止演说、评文和流传与收藏东京义塾的出版物。东京义塾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的九个月时间,但它在传播中国维新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与鼓动维新方面,对当时整个越南来说的确起了重大的影响。
  三、结束语
  在中国维新运动的作用下,越南爱国知识分子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革维新。政治上鼓吹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实现农业近代化;文化教育上要改革旧式教育,改革科举制度,积极发展新教育,培养人才,学习新的生活方式生活,革除陋习等。
  通过东游运动、东京义塾、维新运动的发展说明它不仅是一场单纯的维新运动而且是一次革命运动,反帝反封,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潘佩珠领导的维新会与东游运动,以推翻法国殖民者的统治为宗旨,东京义塾及维新运动虽然着重进行反对封建制度的各种社会改革,但也以恢复越南的独立为目标。如此可见,越南不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虽然活动的重点有不同,但均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国强民富,摆脱法国殖民者的统治。
  参考文献:
  [1]“新书”、“新文”是一个名词,越南人用来指当时从国外传来带有新思想、新知识的书.
  [2]阮平明.《东京义塾和东游运动的性质及领导阶级》[J],越南,文-史-地,1957(10).
  [3]新学.《神终》[N]],越南,西贡,1929-1-25
  [4]在越南可以说“越南爱国革命运动”或“越南革命运动”或“越南民族解放运动”.
  [5]潘佩珠。年表,第33页.
  [6]潘佩珠全集,顺化出版社,2000年,第6集,第77页.
  [7]潘佩珠全集,顺化出版社,2000年,第6集.第4.14、415页.
  [8]潘佩珠全集,顺化出版社,2000年,第6集,第92页.
  [9]潘佩珠全集,顺化出版社,2000年,第6集,第419-420 页.
  [10]陈文厚、丁春林、阮文事.越南历史:1897-1914[M],河内建设出版社,1957,第239页.
  [11]梁文干的家
  [12]“东京”是越南朝胡京都的名字(1400-1407);“义塾”是指学校教学为义不收学费.
  [13]章收.东京义塾与20世纪初文化改革运动,信息文化出版社,河内,1997,第43页.
  [14]以前越南妇女有染黑牙齿的风俗.
  (作者简介:阮秋红(1979-),女,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越南籍探讨生。)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