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携手共建跨国水利[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Nguyễn Thị更新时间:2017-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中国和越南,山连山,水连水。在历史的长河中,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两国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传统友谊进入了新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期,在广西中越边境地区,两国携手兴建的大新归春水渠和靖西个宝水利工程,就是两国友谊的象征。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携手共建归春水渠
  大新县的硕龙等地,曾是当年越南革命党人开展革命活动的落脚点。大新县位于云贵高原南缘,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66公里,东南界崇左市江州区,北邻隆安县,正北与天等县接壤,西北接靖西县,西南邻龙州县,并与越南毗连。大新县与越南接壤的有硕龙、下雷2个镇,8个行政村41个自然屯,边界线长41.4公里,其中陆界20多公里,河界10多公里(以归春河为界)。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大新县的中共党组织曾在越南的陇保举办“青训班”、“干训班”。从中越两国先后解放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两国边境人民的友好往来更加密切,“同打一山柴,共饮一江水,有如亲密兄弟”。在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中,大新县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多方面大力支援越南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新县的硕龙曾对越南边民开放,为对外小额贸易口岸,商店设有供应越南边民的商品专柜,饭店设有免票(粮票)供应越南边民吃饭用的专楼,发电站给越南边民免费供电,碾米加工站给越南边民优先加工粮食。两国边境沿线一带村庄的群众,历来就有通婚的习惯,尤其以硕龙镇的隘江村、硕龙街和宝圩乡的谨汤村最多。“据不完全统计,本县边民与越南边民有亲戚关系的就有91个村屯751家。过去每逢节假日,两国边民都互相来往探亲。”(引自1989年3月《大新县志》)
  归春河,发源于广西靖西县枯庞村,流经岳圩乡大兴村,至斗伦隘74号界碑流入越南称归春河(归春是“归顺”音转,因靖西古为归顺,故名),折向东行又转向我国大新县硕龙镇德天屯,至大新县念底屯与逻水(大新称下雷河)汇合,称黑水河,至龙州县响水镇棉江村与崇左县(今崇左市江州区)交界处汇入左江。
  归春水渠是由中国广西大新县和越南越北自治区下琅县双方地方政府共同协商,于1958年2月1日动工兴建,至5月21日建成的引水工程。渠道位于中越边界上的归春河南岸,从越南下琅县边境的龟山脚,到我国大新县宝圩乡,全长87公里,其中12.5公里在越南下琅县境,74.5公里在我国大新县的硕龙、宝圩、太平公社境内(坝首进水口在越南下琅县)。渠道所经之处多是石山区,工程施工最紧张阶段,两国出动的民工多达16500人(其中我国15000人,越南1500人),共劈开石山5座,挖掘土岭30座,开凿隧洞2个,搬运土石310多万立方米。水渠建成后,灌溉面积达75900亩,其中大新县73000亩(硕龙、宝圩、太平3个公社受益,并解决了300多户边境居民的饮水困难问题),越南下琅县2900亩。
  归春水渠的兴建,开了中越两国携手共建水利工程的先河。为了庆祝归春水渠胜利建成,中越两国地方代表和边境居民代表3000多人,在大新县硕龙镇举行了为期3天的联欢大会。
  1958年12月1日早上,天尚未亮,参加联欢大会的中越双方代表团及边境群众代表就集队出发,前往越南下琅县境内的拦河坝首,参加由越南方面主持的放水典礼。上午9时10分,放水典礼开始,越南劳动党下琅县委书记周春和、中共大新县委第一书记王文科先后在大会上讲话,共同祝贺归春水渠建成通水。下琅县委书记周春和为开闸通水仪式剪彩后,水闸开启,汹涌的河水从闸门喷射而出,沿着渠道直泻而下。顿时,鼓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在古老的山谷上空回荡……下午3时30分,参加开闸放水仪式的两国代表来到大新县,在硕龙镇举行联欢大会。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团长林克武、越南越北自治区高平省人民代表团团长黄北先后讲话,共同祝贺这个象征中越友谊的水利工程顺利建成。靖西县、宁明县等县也派代表参加了联欢大会。当晚,参加联欢大会的双方代表3000多人在硕龙镇会餐,并观看了文艺节目表演。联欢大会于3日晚上结束。
  对庆祝活动的盛况,《人民日报》、《广西日报》作了文字、图片报导,广西新闻电影制片厂还摄制了题为《友谊花开归春河》的纪录片。
  靖西个宝水利工程是两国友谊的见证
  靖西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东接天等、大新县,南与越南高平省毗邻,西连那坡县,北界百色市、云南省富宁县,东北靠德保县,全县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有壮、汉、苗、满、侗等11个少数民族居住。靖西县有湖润、岳圩、壬庄、龙邦、安宁、吞盘6个乡(镇)与越南的重庆、茶灵、河广3个县接壤,东起湖润镇华利村的58号界碑,西至吞盘乡弄乃村的109界碑,边界线长152.5公里。长期以来,靖西县人民与越南人民结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19世纪80年代,法国军队的铁蹄踏上了越南的土地,清政府应越方请求派兵入越南布防。清光绪八年(1882年)和清光绪九年(1883年),驻归顺州(今靖西县城)的广西边防军蔡简宸营奉令出关,驻防越南保乐等县。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湘将鲍超奉令率军入越抗法,抵云南时,因军粮难筹,改道归顺州,州人筹粮支前。1938年,越南革命领导人胡志明等,先后到靖西的龙临、岜蒙、渠洋等乡建立秘密联络点,胡志明还与龙临乡的张廷维和荣劳乡的林碧峰等壮族边民结拜为兄弟。靖西边民为越南革命者安排食宿,担任交通联络员,负责安全掩护,协助购买武器。据统计,靖西、镇边(今那坡县)群众先后帮助越南革命者购买步枪100多支、短枪30多支、火粉枪2000多支(引自《靖西县志》)。
  1940年,胡志明在靖西举办政治训练班,黄文欢、武元甲等革命领导人到靖西的葛屯乡念充屯一带举办军事训练班。1941年4月,胡志明、黄文欢、武元甲等在靖西组织成立“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并举办越南青年军事训练班,都得到了靖西人民的大力支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8月,胡志明以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代表的身份进入靖西,准备到重庆会见中共代表团,靖西岜蒙街民杨涛为胡志明带路,途经天保县足荣乡时,遭到国民党乡公所乡警的盘查,胡志明被扣留,杨涛也受到牵连,两人被解回靖西关押,后转到柳州,关在国民党第四战区政治部军人拘留所。在被关押一年的时间里,杨涛始终没有暴露革命机密,直至病死柳州。对此,胡志明曾写下《杨涛病重》一诗:“无端平地起波涛,送你杨涛入坐牢。城火池鱼堪浩叹,而今你又咳成痨。”越南独立后,胡志明曾托人写信问候靖西的朋友,信中称杨涛为烈士。胡志明还邀请杨涛的弟弟杨胜强与另外几位帮助过越南革命的靖西群众一起,到越南参观访问。   1950年,越南人民军8000多人在靖西受训,所需装备、教练、伙食,悉由中国提供。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期间的1965年至1975年,中国援越物资部分经靖西运往越南,其中靖西县援越物资当中仅玉米一项就达10.25万吨。
  越南对中国的革命斗争也曾给予大力支持。1948年5月,中共领导的靖雷独立大队攻打驻岳圩的国民党军,越方派部队配合。1949年,中共领导的龙湖部队在解放龙邦、安宁等乡的战斗中,越方也派部队协助。
  在边贸方面,清末中越边境民间贸易已相当活跃,靖西的群众尤其是岳圩、龙邦、安宁、壬庆、湖润等边境乡镇的群众,经常到越南的重庆、茶灵两县城赶街。民国时期,越南的重庆县每逢圩期,靖西都有数百人前往赶街;而靖西的岳圩乡、龙邦乡每逢圩期,越南边民也前来赶街。新中国成立后,越南边民来岳圩、龙邦两乡从事贸易的人数不断增加,1963年,入境人数月均5000人左右。
  个宝水利工程,是继归春水渠建成后,中越两国携手共建的又一个跨国水利工程。
  由于中国靖西县境内流向中越边境的坡豆河被横亘在边境线上的陇能、古庞两座大石山截阻,千百年来,靖西的岳圩、地州两地由于河水无法流泄,导致2万多亩土地遭受水淹无法耕种,而紧靠靖西个宝村的越南高平省重庆县的丰念、玉溪两个农业合作社的2700多亩稻田,却因隔山少水常年受旱。多少年来,两国边境人民一直盼望在边境线上打通泄洪灌溉渠道,以解决此旱彼涝的问题。
  为了消灭旱涝灾害,不断改善两国边民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越南劳动党、越南政府的领导下,广西靖西和越南重庆两县的地方政府,根据两国边境人民的意愿,于1958年5月着手筹备、会晤协商合作兴建个宝排洪灌溉水利工程事宜。
  1958年8月29日至9月5日,靖西县代表黄志刚(时任靖西县县长)率工作组赴越南高平省重庆县,就兴建个宝排洪灌溉水利工程问题,与重庆县代表进行会谈。经协商,双方一致同意在靖西县岳圩公社个宝大队(今邦亮村)、地州公社的中越边境地段,兴建排洪灌溉水利工程,工程设计、施工及所需人力物力,由中国方面负责。据资料记载,个宝排洪灌溉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电厅,施工单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电厅、百色专区水电局和靖西县水电局。工程于1958年10月1日开工,1959年12月完工,历时1年零2个月。工程共用277.8万个工作日,最多时每天出动5300人进行施工作业。工程排洪渠道和越南灌区渠道共长26.85公里,其中越南灌区渠道25公里,靖西排灌区渠道1.85公里。开凿3座石山隧洞共长686.4米,挖运石方16166立方米,土方1104立方米,其中枯庞隧洞长159米,开石方8055立方米,土方603立方米;陇能隧洞(在越方)长135.4米,开石方3912立方米,土方34立方米;果广隧洞长392米,开石方4199立方米,土方467米。
  越南灌区新建附属工程141座,渡槽及便桥3座,长129米,渠道总长25公里(包括干、支、斗渠);开石方61102立方米,填土30763立方米,浇灌混凝土197立方米,浆砌石8598立方米,挖土62272立方米;用石灰140万斤,水泥840吨,河沙3579立方米。中方派出的到越方灌区施工的技术人员,以精湛的技术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赢得了越方的好评,被誉为中国水利专家,以礼相待。
  在修建个宝排洪灌溉水利工程中,中越两国边境人民并肩奋战,谱写了一曲同甘共苦的劳动者之歌。越南方面派出重庆县委副书记,带领一批工作人员和大批民工参加了工程建设。当中国方面水泥不够用时,越南方面立即从河内调来1000吨高标号水泥。中国工程队为配合越南灌溉渠系工程的施工,掀起了“与时间赛跑”的劳动竞赛热潮,负责龙横涵洞填土工程的新兴大队的建设者们,三天三夜不离工地,每人每次挑土达150斤……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58年12月动工的龙横涵洞填土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半时间完工,于1959年11月底胜利竣工。
  个宝排洪灌溉水利工程建成后,发挥了较好的效益,不但使靖西县岳圩公社原来受淹的2.14万亩土地免遭洪水威胁,而且还使耕地面积扩大了1.4万多亩,同时,越南重庆县两个农业合作社受旱稻田的用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原来每年只能种一造的“望天稻田”,变成了每年种植两造、旱涝保收的良田,新增良田3500多亩。
  为了庆祝中越两国边境人民共同兴建的个宝排洪灌溉水利工程的建成通水,中越两国地方代表和边境居民代表12000多人,参加了放水典礼,并举行了联欢活动。
  1959年12月12日早晨,中国地方代表及边境居民代表前往越南重庆县境内的第二渡槽,参加由越南方面主持的放水典礼。上午10时30分,放水典礼开始,越南劳动党重庆县委常委方进成和中共靖西县委第一书记黄小林先后讲话。接着,方进成剪彩后,启动了放水闸门,汹涌的河水从闸门喷射而出,沿着中越两国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共同建就的宽阔渠道奔流而去,现场锣鼓声和欢呼声响成一片,经久不息。当天下午7时30分,双方代表(越方正式代表136人,中方正式代表146人)又一同到广西靖西县岳圩镇举行连续3天的联欢大会。中国和越南两国有关部门领导以及边民正式代表共1500人参加了12月13日上午在靖西县岳圩镇举行的联欢大会。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团长霍俊峰、越南高平省代表团团长红旗先后讲了话,共同祝贺这个象征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水利工程胜利建成。为了增加欢庆气氛,中国派出了广西杂技团、广西歌舞团、百色粤剧团等文艺团体和电影放映队,越南派出了河内歌舞团到靖西岳圩镇,进行文艺表演和放电影活动,两国观看文艺演出和电影的观众达3万多人。联欢大会上,还给参加联欢会的代表和参加工程建设的有关人员颁发了纪念章。
  为了纪念中越两国边境人民共同改造自然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功绩,1963年12月1日,靖西县委在中越边境第78—79号界碑之间的中方一侧(距边界线50米处),建起了一座高7米的“个宝水利工程友谊纪念碑”。纪念碑至今保存完好,它记录了中越两国边境人民为战胜自然灾害,共同合作修建水利工程的历史,越语专业论文,是两国友谊的见证。文

越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