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两廊一圈”的区域关系与合作模式探寻[越南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越南语论文 责任编辑:Nguyễn Thị更新时间:2017-06-17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2004年5月20日,越南总理潘文凯访华,提出中越合作建设“两廊一圈”的建议。同年10月6日至7日,中国总理温家宝访越,对越南政府的提议正式作出回应,两国政府于8日联合公报,双方同意合作建设“两廊一圈”。“两廊一圈”是指南宁―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昆明―河内―海防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一、中越“两廊一圈”概念提出的背景略论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借其区位优势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和交流紧密,而中西部则相对较少。中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全面推进与东盟合作,不仅要东部参与,而且还要有中西部的积极参与。广西和云南是中国进入东盟经济圈的主要通道,而环北部湾区域又是中国与东盟经济圈在海上衔接的地带。因此,中国正在寻找在这些区域开展各种层面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机会。
  
  (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启动
  中国内部的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启动,而东盟又是泛珠三角区域商品的重要国际市场,泛珠三角区域内的省区正积极寻找和拓展通往东盟的渠道。“两廊一圈”将东盟10国与中国泛珠三角区域对接,不仅加大商品的进出口,而且将加速中国与东盟产业梯次转移体系的形成。由于中国珠三角区域已经形成了发达的产业优势,与广西、云南以及越南的产业互补明显,因此,“两廊一圈”内很可能出现二级产业分工梯次:第一梯次是珠三角区域,第二梯次是广西、云南和越南。
  
  (三)环北部湾经济圈开发再次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热点
  环北部湾区域包括“两国四方”:越南北部、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总面积77.9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18亿人。环北部湾区域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是目前中国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主要的、最便捷的海上通道。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学界曾对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过理论研讨,由于受当时国际环境作用,环北部湾发展战略没有被列为国家战略付诸实施。如今,环北部湾区域的开发再次成为热点。再次凸显了环北部湾区域作为泛珠三角洲区域和东盟经贸联系中心点的位置。因此,中国经济理论界再次提出要实施环北部湾战略,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这个战略如果得到实施,不仅对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起重要影响,而且也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拓展新的空间。
  
  (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合作取得初步进展
  中国与东盟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合作,双方在交通、旅游、农业、水电等领域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形式和成果,从而为中越两国开展“两廊一圈”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深化双方经济贸易关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合作模式和经验。
  
  二、中越“两廊一圈”的区域关系
  
  (一)“两廊一圈”区域的整体战略定位
  基于广西、云南与越南地缘接近性和良好的交通网络及经贸基础,“两廊一圈”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将成为中国与东盟产业全方位对接的新开端。 沿东亚环太平洋沿岸从北往南看,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到日本、韩国,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新加坡,基本都是现代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聚集的较发达地区,形成了当前世界上经济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东亚环太平洋经济带。而地处中国与东盟交汇区域的“两廊一圈”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比较落后,市场发育度低,是这条经济带上的断裂环节。中越两国产业、市场等的全面对接必将从这个咽喉部位开始,共同打造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群,“两廊一圈”有望成为新的区域商贸、物流、制造及金融服务中心。
  
  (二)“两廊”与“一圈”的关系
  “两廊一圈”中的两个经济走廊呈“Y”字型分布,交叉点在河内,昆明、南宁是其中的两个端点。中国西南出海通道直指北部湾,而“环北部湾经济圈”则覆盖了环北部湾地区的中国广西、海南和越南北方沿海地区,以及众多良港。“两廊”与“一圈”的关系,是“两廊一圈”跨国次区域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定位与处理“两廊”与“一圈”的关系,是建设“两廊一圈”的重要环节。 “两廊”与“一圈”的关系,从区域地理位置上讲,应该是内地与沿海的关系,从经济意义上讲,是经济腹地与出海通道之间的关系。中越两国建设“两廊一圈”,开展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要从上述关系定位出发,正确处理好“两廊”与“一圈”的关系。
  
  (三)“东廊”与“西廊”的关系
  “东廊”指的是“南宁―河内―海防”,“西廊”指的是“昆明―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从我国的地理意义来说,“东廊”与“西廊”的关系是内地与内地之间的关系,“东廊”与“西廊”通过南宁――昆明经济走廊形成三角形经济圈,“东廊”与“西廊”在越南连接点是河内市,而在中国的连接则必须通过南昆经济走廊。打造南昆经济走廊不仅是建设“两廊一圈”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广西与云南整合资源,提升整体实力参与“两廊一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从经济意义上说,“东廊”与“西廊”的关系是经济腹地与经济腹地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以广西为前沿的中南与华南和以云南为前沿的西南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以及以广西为前沿的中南与华南与越南、以云南为前沿的西南与越南的跨国次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关系。 “东廊”与“西廊”这种关系已经融入中国与东盟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合作,构成了中国与东盟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国方面来说,广西与云南要有一个整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理念,形成一个以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禀赋为基础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关系,通过打造南昆经济走廊,实现资源整合,提升整体实力。
  
  (四)“两廊一圈”与“东盟” 的关系
  “两廊一圈”是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体,它其中包含有东盟成员国越南北部沿海和陆地大部分地区,在地理上“两廊一圈”与“东盟”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理交叉结合关系。由于该部分地区与中国广西和云南毗邻,从而使该地区成为东盟市场与中国市场的最前沿的接合部,进而使“两廊一圈” 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区域与通道。东盟是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其成员国越南与中国在双方接壤的海陆区域建立“两廊一圈”并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越南经济,特别是越南北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提升越南参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促进东盟整体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建立“两廊一圈”是以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要背景的,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是向前发展,越有利于形成“两廊一圈”建设的有利环境和条件。越南提出建立“两廊一圈”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开展与中国的次区域合作为越南北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开发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和出路。随着“两廊一圈”的建设,越南所追求的利益会有一个合理的结果。 “两廊一圈”与“东盟” 会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
  
  (五)“两廊一圈”与泛珠三角的关系
   “两廊一圈”与泛珠三角的相互关系,实际上是泛珠三角成员与越南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泛珠三角经济区是一个包含“两廊一圈”中中国部分成员(广西、云南、海南、广东部分地区)的一个地理范围广阔的区域经济合作体,区域内部成员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方式,整合区域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以面对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的挑战。广西、云南、海南等“两廊一圈”成员通过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将会获得基于比较优势而形成的比较利益,增强参与“两廊一圈”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能力。

  “两廊一圈”中有越南的北部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地区,越南通过这些地区可以在“两廊一圈”的框架内更好地更直接地进入泛珠三角市场乃至中国市场。同时由于与珠三角对接,从而有利于形成珠三角与越南产业梯次转移的发展态势。 “两廊一圈”与泛珠三角的相互关系,可以看成是泛珠三角成员与越南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在这种经济贸易关系中,一方面要求“两廊一圈”中的中国成员要在泛珠三角经济圈内部广泛而充分地开展区域内部经济贸易合作,整合与优化配置资源,并借助珠三角地区(主要是广东、香港)和中南地区的区域经济实力,进入越南市场。另一方面要求在平等互利,注重实效的基础上,中国方面成员要广泛与越南开展经济与贸易合作,实现基于比较优势而形成的比较利益。
  
  三、“两廊一圈”的合作模式
  
  (一)区域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的实践模式
  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体,依据谈判达成协议而建立起来的成员之间相互取消贸易壁垒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形态。其基本特点是,贸易壁垒只在成员之间取消,非成员不能享受同等待遇,从而形成了自由贸易区下的对内自由、对外保护的差别。具体的合作模式有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和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双边或多边经济一体化合作有各种各样的模式。其中,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是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主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三股重要力量,其贸易额占了世界贸易总额的85%左右,GNP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80%,并给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极为重大的示范效应。
  在亚洲,目前正在实践和蕴酿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主要有:新柔廖成长三角、东盟北部成长三角、东盟东部地区成长三角、东北亚图门江成长三角、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经济开发区(由中、缅、老、泰、束、越等国组成),等等。其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都值得借鉴。
  1.新柔廖增长三角
  新柔廖成长三角是上述众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形式中,最早成立且运作最有成效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新加坡―柔佛―廖内群岛是一个地理位置相邻的三角地带。新加坡拥有丰富的资本和较为先进的技术,迫切需要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自然资源;而柔佛州和廖内群岛则拥有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等自然资源,地价比新加坡便宜25%左右,劳动力成本则比新加坡低70%左右,但经济发展落后,越语专业论文,迫切需要资本和技术。三角地区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都有利于发挥新、马、印尼三方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的地缘经济利益。从运行情况看,这一小区域的多边合作成效是显著的,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互利互惠:新加坡在柔、廖两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工业园区、开发水资源以及合作开发旅游业。仅在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就累计在廖内群岛中的巴淡岛投资18亿美元,建成巴淡岛最大的工业园区;在民丹岛建成占地4000公顷的民丹工业园。将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工序转移到柔、廖两地,仅在巴淡和民丹就创造了9万个以上的工作机会,有关企业的出口总值达20亿美元,同时还激发了对这一地区的投资热,吸引了大批其他国家的投资,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新加坡也缓解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从柔、廖两地获取了其最急需的水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土地资源,大大扩展了生存与发展空间。
  2.澜沧江―湄公河跨国次区域的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由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五个国家和中国云南省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其总面积233.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55亿人。次区域周边与印度、孟加拉、马来西亚等国接壤,柬埔寨、泰国、越南濒太平洋,缅甸濒印度洋。
  澜沧江――湄公河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是由亚洲开发银行于1992年与湄公河沿岸六国共同发起的,迄今为止已形成以下多种合作机制。
  (1)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由亚行牵头,柬、中、老、缅、泰、越六国参加,旨在改善次区域基础设施,扩大贸易与投资合作。合作范围涉及交通、通讯、能源、旅游、环境、人力资源开发、贸易和投资、农业、私营部门参与等九个领域。
  (2)湄公河委员会(MRC):有柬、老、泰、越四国参加,中、缅为对话国。1995年4月,湄公河上游四国在泰国清迈签署《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成立了湄委会,其宗旨是对整个湄公河的水资源和相关资源,以及全流域的开发制定计划并管理、实施。
  (3)中、老、缅、泰毗邻地区经济四角机制(QEC):是四国交界地区的小区域合作,又称“黄金四角计划”、“五清沟通计划”。其宗旨是建设中国西南通向中南半岛的陆上通道和经济走廊,实现两大市场的对接,并促进小区域内的经贸发展。
  (4)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AMBDC):由东盟主导,原东盟七国和中、缅、老、柬等11个国家为开发合作核心国,并欢迎日本、韩国参与。该合作机制始于1996年6月,旨在加强整个东盟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各国经济联系,建立经济伙伴关系,缩小老东盟与新东盟的差距。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投资与贸易、农业、林业、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工业及中小企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科技等八个方面。
  3.图们江流域跨国次区域的经济合作
  图们江地区是中国东北由陆路和水路进入日本海的捷径,是俄、朝港口群与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蒙古东部地区和中国东北腹地的枢纽,同时又是另一条亚欧大陆桥的东端起点,是蒙古东部地区通向日本海与太平洋的最佳通道和出海口。图们江地区成为了东北亚地区国际客货海陆联运的理想结合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快速发展。
  4、东盟北部成长三角
  由马来西亚大学教授提出建立的东盟北部成长三角,也称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成长三角,包括印尼的北苏门答腊、亚齐两省,马来西亚北部的槟城等四个州以及泰国南部的宋格莱拉等5个省,总面积为180000平方千米,人口为2200万。印尼部分约占增长三角总面积的70.5%,人口的64%。马来西亚和泰国部分分别占总面积的17.9%和11.6%,分别占总人口的22.1%和13.4%。该地区拥有多条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和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有丰富的农业和旅游资源,区域合作前景广阔。亚洲开发银行为这个设想提供了开发计划,合作范围涉及旅游、交通、通讯、农业、能源、贸易等领域。
  
  (二)中越 “两廊一圈”合作模式的选择
  首先,中越两国通过参与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投资自由化这样的跨国区域合作是难以惠及“两廊一圈”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 “两廊一圈”地区无论在贸易竞争力还是在投资环境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均有很大的异同,在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中产生的机遇与挑战,“两廊一圈”欠发达地区既无法充分利用机遇,又无力应对挑战,从而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关于“两廊一圈”而言,中越两国的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层面和模式上。其次,边境经济贸易合作受地域和相关政策限制,其发展的稳定性和经济预期难以捉摸,涉及的地域范围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应有限,已不能适应中越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需要。再次,跨境的双边贸易与投资方式没有特定的地域指向性,对“两廊一圈”来说也有它的局限性。第三,越语论文,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两廊一圈”合作的首选模式。一方面“两廊一圈”是一个由中越两国相关地区组成的特定发展区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可以产生良好的地缘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两廊一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面临着共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有着相似的发展使命和愿望。以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建设“两廊一圈”可以集天时、地理、人和的优势以及利用中国与东盟的力量来推进“两廊一圈”地区的经济开发,实现地区经济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此外,“两廊一圈”跨国次区域开发合作还有助于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示范区。
  但是,“两廊一圈”合作建设的困难是双边合作又为明确谁为主导,这就很难建立起有效的决策机制和资金筹措机制。因此“两廊一圈”的合作模式要么寻求国际金融机构的参与,要么向谰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靠拢。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