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是中越两国政治经济的结合部,是多民族文化的结合部,也是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凸现出中越边境地区的重要性。因此,考察探讨中越边境民族文化艺术,对国际和地区关系的发展以及对边境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意义。寻寻觅觅,持续三年,行两千里,历八县市,访四民族,于、廖明君先生的《南行边关》,对中越边境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进行系统深入地考察探讨,向世人展示了中越边境最为鲜活的民族文化,并就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学理上的深入思考。作者从那坡开始,考察彝族跳弓节、黑衣壮的居住、服饰、歌舞、节日、婚嫁、命名、寿诞、丧葬等民俗,关注到承载着彝族铜鼓文化的铜鼓的损坏情况,认为黑衣壮的服饰是“至今依然保留着最为传统也最具有特点和内涵的壮族服饰之一”。在靖西,作者考察了壮剧,指出壮剧艺人是“集民间歌手、歌师和壮剧演唱技艺于一身的民族文化传承人”,访问了中华巧女黄肖琴、绣球王朱祖线,注意到朱祖线有一子一女,女儿传承了绣球技艺,山歌却在儿子那里断了线。对此,作者感慨说:“同样是祖辈世代传承的文......(论文页数是:1页) ,越语毕业论文,越南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