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摘要 第1-9页 ABSTRACT 第9-15页 第一章 绪论 第15-26页 · 探讨意义 第15-16页 · 国内外探讨近况略论 第16-22页 · 中国探讨综述 第16-20页 · 越南国内探讨综述 第20-21页 · 现有探讨的不足之处 第21-22页 · 探讨目标、内容及措施 第22-24页 · 探讨目标 第22-23页 · 探讨内容 第23页 · 探讨措施 第23-24页 · 考查范围与语料收集 第24-26页 第二章 本探讨的理论基础 第26-58页 · 隐喻的本质 第26-29页 · 概念隐喻理论 第29-35页 · 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 第35-43页 · 语义冲突 第36-38页 · 映射 第38-40页 · 相似性 第40-43页 · 概念转喻 第43-50页 · 转喻的实质与理解 第43-45页 · 转喻的认知分类 第45-47页 · 隐喻和转喻的互动 第47-50页 · 隐喻与文化 第50-52页 · 选择和分布植物显著属性的一些理论基础 第52-56页 · 植物在源域的属性 第53-54页 · 植物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对应的显著属性概述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第56-58页 第三章 越汉植物词的分类 第58-67页 · 越汉植物词的选择 第58-59页 · 越汉植物词的具体分类 第59-65页 · 植物器官类 第59-60页 · 专指各种植物类 第60-63页 · 植物的性质特征类 第63-64页 · 植物的生物活动类 第64页 · 人参与的植物生长过程类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第65-67页 第四章 越汉植物词语义的对比略论 第67-102页 · 越、汉植物词词义系统 第67-80页 · 植物词本义 第68-76页 · 植物词隐喻义 第76-80页 · 越、汉植物词的多义性对比 第80-85页 · 越、汉植物词转义机制对比 第85-100页 · 越、汉植物词词义隐喻性对比 第86-98页 · 越汉植物词词义的转喻性对比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第100-102页 第五章 越汉植物词转喻对比 第102-119页 · 植物名词转喻的词语指称表现 第102-104页 · 植物名词转喻的语法表现 第104-117页 · 植物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转类 第105-110页 · 植物名词与形容词之间的转类 第110-114页 · 植物名词与量词之间的转类 第114-117页 · 本章小结 第117-119页 第六章 越汉植物词隐喻对比探讨 第119-212页 · 越汉植物词隐喻机制与类型对比 第119-141页 · 越汉植物词隐喻的机制 第119-122页 · 越汉植物隐喻类型 第122-135页 · 越汉语植物词隐喻机制和类型的差异 第135-141页 · 小结 第141页 · 越汉植物词映射模式对比 第141-186页 · 从植物域到非植物域的映射 第142-179页 · 从非植物域到植物域的映射 第179-182页 · 植物域内部的映射 第182-184页 · 越汉语植物词隐喻映射的差异 第184-186页 · 越汉植物词的时空隐喻 第186-210页 · 越汉植物词的空间隐喻 第187-196页 · 越汉植物词的时间隐喻 第196-206页 · 越汉植物词时空隐喻的差异 第206-210页 · 共性略论 第206-208页 · 个性略论 第208-210页 · 本章小结 第210-212页 第七章 结语 第212-218页 · 本探讨的内容总结 第212-215页 · 本探讨的创新与贡献 第215-216页 · 本探讨的不足之处 第216-218页 参考文献 第218-231页 附录 第231-234页 附录1 越汉植物词词义项数量对比 第231-232页 附录2 越汉植物器官名词隐喻转义对比表 第232-233页 附录3 越汉植物名词转类对比表 第233-234页 后记 第234-23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