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时间观念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内容,作用着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持有不同时间观念的人交往时,很容易产生误解。中国与泰国的时间观念存在着不少异同,比如对时间价值的不同看法、不同的时间安排等。本文从单向/多向计时制、线型/环型时间观、过去/现在时间取向及集体/个人时间等几个方面略论其差异,结合亲身经历,试析其对交际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为赴泰志愿者教师提供一些建议。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时间观念;中泰;教学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6-0252-02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曾说过:“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晰。”①时间观念作为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内容,时时刻刻作用着我们的生活。与持有不同时间观念的人交际时,误解很容易发生。笔者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2017年6月到达泰国,在三个月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人们对时间的不同态度。本文根据亲身经历,结合霍尔等人对于时间观念的理论,略论中泰时间观念的差异及其对交际产生的作用。 一、单向计时制与多向计时制 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念,即“单向计时制”和“多向计时制”②。单向计时制和多向计时制与一个人的时间结构有关。持有单向计时制时间观念的人对事情有明确的规划,按照计划一件一件地做事。关于单向计时制的文化来说,同时做几件事是不负责任和缺乏效率的表现。多向计时制则相反:人们没有详细的日程安排或明确的计划,即使有计划也不一定按照计划行事,而是想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即使是在办公的地方,我们随处可见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同时应对几个人或同时处理几件事情。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人属于多时制,习惯同时处理几件事情,根据人际关系来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然而,这种情况在大城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大城市中生活速度日益加快,人们愈来愈重视时间的安排。严格的计划和支配时间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本批赴泰汉语志愿者教师多来自北师大,已经习惯了北京忙碌而有节奏的生活,对事情有明确的规划,他们的时间观念更倾向于单向计时制。而泰国人则属于典型的多向计时制,没有清晰的日程安排,经常有“临时通知”的事情。例如: (1)周三,王老师去上课,可是教室空无一人。王老师以为学生又迟到了,所以在教室等,可是半小时后还是没有学生来上课。王老师只好去问其他老师,才知道学生这天要去参加其他的活动,不来上课了。周四,王老师正在给高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楼下突然响起广播,通知学生们到楼下集合。学生们收拾书包就下去集合了,也不管课程讲到了哪里。周五,要进行课堂测验,王老师拿着考卷到教师,发现全班有一半的学生都去寺庙参加活动了,所以只能推迟测验。 在泰国的学校,这是个普遍现象。学校不会对未来一个月甚至一周的活动有明确的计划,而是临时通知学生要去参加活动,课程由此取消。对此,泰国教师已经习以为常。可是初到泰国的志愿者教师关于教学有较为明确的规划,包括这节课要讲什么,这个月要完成什么,都是提前计划好的。学生临时参加活动往往令教师措手不及,有些教师甚至觉得自己的课程没有受到重视,由此对学校、学生失望。 (2)张老师所在的高中汉语基础较差,学生基本只会说“你好”、“再见”。但是有一天她的负责老师突然告诉她,学生明天要去参加讲故事比赛,让她好好培训一下。张老师觉得难以接受,要参加比赛为什么比提前告诉她呢?明天就比赛了连要讲什么故事都不知道,怎么办? 在中国,如果学生要参加某项比赛,一定是至少提前一个月就知道的,学校、老师都会对此有明确的计划。甚至关于一些大型的比赛,提前半年、一年学校及学生就已经知道,并且为此做出计划了。而在泰国,学生要去参加比赛往往是临时通知的,教师并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只能“临阵磨枪”。除了教学,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同样,比如约会、聚会等,泰国人往往不会提前计划好,而是临时决定。 二、线型时间观与环型时间观 时间意识通常可以分为线型和环型两种。环型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不停运动的圈,时间的变化协调于自然状态,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往复、月份的轮流、年龄的更迭都是圆周式、周而复始的自身复归的周期性循环运动③。持线型时间观的人则认为时间就像一条直线不断在延伸在流逝,一旦失去便不能挽回,所以这类时间观的人关注的是未来,使用时间的精确度也极高④。中国人、泰国人受历史、宗教的作用,都持环型时间观,认为时间可以循环可以重复,觉得时间是周期性的。 然而,同样是环型时间观,二者对时间价值的观念是不同的。中国自古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说法,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很早就设立日暑和用水滴来衡量时间,越语论文范文,在中国思想中较早地确立了时间的观念。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时间意识更倾向于线型,认为当天的任务该当天完成,城市中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人们争取利用每分每秒去完成工作。泰国人则不重视时间的价值,认为时间是没有穷尽的,今天的事情做不完还有明天,不用着急地去完成工作。二者对时间价值的不同观念给交际造成了障碍,如: (3)武老师到泰国已经两个多月了,但是工作签证还没有办下来。他十分着急,因为三个月之内拿不到工作签证是很麻烦的。他去找泰国的指导老师,每次老师都说,不要着急,慢慢来。他慢慢失去了耐心,感到十分焦虑。 (4)王老师的学生要去参加中文比赛,报名的截止日期是7月1日。6月30日,她去找自己的指导老师刘老师,告诉她今天一定要报名。刘老师说好的。但是下午放学前,王老师再次询问是否报名时,刘老师告诉她,忘了要学生的邮箱,明天再说吧。 这样的事情出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住宿、签证、补贴……泰国人喜欢说“慢慢来”,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事是严重的、值得着急的。志愿者教师初到泰国时,面对生活、工作上的问题,都希望尽快解决,但是无论他们如何强调事情的重要性,都不能引起泰国教师的“重视”。而在泰国教师看来,志愿者教师每天匆匆忙忙,或者反复为了一件事情催促他们,是十分不能理解的。 三、过去时间取向与现在时间取向 Kluckhohn与Strodtbeck将人类的时间取向分为三种:一是过去取向(past-orientation),强调传统和尊重历史。二是现在取向(present-oriented),通常注重短期和眼前。三是未来取向(future-oriented),这种取向强调长期和变化⑤。过去时间取向主要存在高度重视传统的文化里。这种时间取向的文化中的人们崇拜祖先,强调密切的家庭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和泰国都属于过去时间取向。他们都注重“过去”,尊重老人、老师,重视经验,因为这些都与“过去”有关。人们在做决定时通常要考虑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有什么失败的教训应当吸取。 然而,在生活态度上,与忙忙碌碌的中国人相比,泰国人更倾向于现在时间取向,在对待时间的态度上有更多的随意性和随机性。他们认为只有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每天开开心心地生活就足够了。泰国的高中每天下午3点放学,放学后学生往往在操场一起做游戏或者聊天,到傍晚才回家。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为自己的成绩、学业担心。在中国,节假日是营业性质的场所最繁华的时候,而泰国的一些饭店、商店在节假日是不营业的,人们往往利用节假日休息、旅游,而不是为了多挣一点钱忙碌。这样的生活态度在中国人看来,是懒散和不思进取的。 中国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是较为严谨的,守时被认为是传统美德,赴约迟到或者上课迟到都是不礼貌的行为。泰国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则较为随意。许多志愿者教师都不只一次地遇到泰国老师约会迟到的事情: (5)刘老师和一个泰国老师约好周日一起去逛街,两人约定上午9点在学校门口见面。王老师8点50到了学校门口,泰国老师还没有来。9点泰国老师也没出现。9点半,王老师打电话问泰国老师,泰国老师说已经在路上了,再过十分钟就到。可是一直到十点半,泰国老师才到了学校门口。 在泰国,即使是比较正式的会议,泰国人也很少按时开始。泰国学校代表到北师大参加会议时,原定于下午1:30开始的会议,两点才开始有代表陆续入场。“迟到”是十分普遍的事情,而且人们也并不为没有准时到感到愧疚。初到泰国的志愿者教师不了解泰国人的时间观念,往往对他们的不守时大为光火,甚至因此不想再与他们交往。 四、集体时间与个人时间 不同的文化对待时间的不同态度,还包括人们认为时间是自己的还是集体的、他人的。泰国信奉的佛教文化中人们相信时间是一种轮回,无论人们计划做什么,总是会因为某些规律重新轮回,因此人们更多的重视自身的时间安排⑥。中国人则是比较重视集体或他人的时间。 泰国学校的课时安排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每个课时之间是连续的,没有课间。学生每节课要更换教室。如果这节课老师拖堂,那么学生下节课就会迟到。学生每天早上升旗仪式结束后都要去见自己的班主任,班主任宣布一些通知,如果班主任占用的时间过长,那么第一节课学生到的时候可能已经过了半个小时。但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也很少考虑到会不会耽误下一节课的时间,而是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这在中国的课堂上是很少出现的,任课老师即使完不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也不会耽误下一节课的时间。 中泰个人时间与集体时间的异同还反映在对待假期的态度上⑦。在中国,时间是集体的,如果放假的时间占用了工作的日子,那占用的日子是需要补回来的。但是在泰国,假期是属于个人的,如果假期占用了本来就要休息的日子,那这个本应休息的日子是需要补回来的。泰国的节假日非常多,学生的活动也很多,假期和活动占用了上课的时间,有时候一个月也没有几个课时,但是学校是不需要补课的。这给志愿者教师的工作带来的困扰是教学进度慢、教学计划无法完成。甚至给人以学校不重视教学的印象,由此降低了志愿者教师的工作热情。 五、结语 在过去,中泰的时间观念是相似的。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倾向于单向计时制、线型时间观,而泰国人的时间观念仍属于多向计时制、环型时间观,两国时间观念的异同给交际造成了障碍。为了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避免因时间观念异同引发的问题,有必要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了解与尊重。持有多向计时制、环型时间观的人容易给人以做事没有计划、缺乏效率、不思进取的感觉。志愿者教师要试着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不能以自己的时间观为准绳来对他人进行评判。 灵活调整计划。在教学计划因活动、假期不能完成时,志愿者教师要避免埋怨学校、学生不重视课程,而是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试着以作业的形式使学生对课程进行复习、预习,高效利用课上已有的时间。关于学生的迟到问题,教师要做出一些规定,比如迟到十分钟算旷课。 关于重要的事情要提前跟学校、负责老师商量。比如志愿者教师要在三个月内换工作签证,而办工作签证至少需要两周。那么志愿者教师应该提前一个月告诉泰国老师,并且要注意态度温和,不能给人以咄咄逼人的感觉。 积极融入泰国人的活动。志愿者教师要积极参加泰国老师的活动,习惯泰国人的时间安排,不能因为泰国人经常迟到、对待时间随意就拒绝与之交往。同时,志愿者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重要的约会、会议上绝对不能迟到,即使可能需要等很长时间。 注释: ①[美]爱德华・霍尔.刘建荣译.无声的语言[M].上海人民出版社,泰语专业论文,1991:1. ②[美]爱德华・霍尔.何道宽译.超越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③张西玲.试谈中美文化中不同的时间价值观[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4(3): 84-85. ④闫春宇.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时间观――线性与循环时间观比较略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9:141. ⑤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探讨[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7. ⑥戴凯丽.对外汉语教师海外工作中面临的文化异同及文化适应[D].昆明:云南大学,2017. ⑦黎.从跨文化交际看中泰民族时间观念的差异[J].法制与经济,2017(3):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