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态语是人类进行非语言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内涵也随着文化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异同。要与外国人进行有效、成功的交流就必须学习和了解体态语言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交际功能。本文主要介绍体态语在中泰两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近况,以及由于一些原因造成的交际障碍和解决对策,以便促进中泰两国更好地进行文化、经济、外交往来。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关键词]体态语 跨文化交际 中泰文化异同 宗教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061-02 体态语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信息载体,它常常伴随并辅助语言传达信息。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经常借助非语言交际手段来表达所思所想。体态语直接传递信息给人们的视觉器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它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意义也不完全相同,使用不当会导致交际上的失误。目前专家学者主要针对中国和泰国体态语异同对比的探讨还比较少,而且有的也只是简单的列举,并没有系统探讨。本文通过对中泰体态语异同、产生原因、异同带来的交际障碍以及避免障碍的方式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让人们认识中泰文化异同,从而把这些认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因此,此项探讨对我们跨文化交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泰体态语比较探讨的特点和必要性 (一)体态语的含义和特点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具体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服饰等。 体态语具有信息量大、连贯性和变化性强以及可靠程度高的特点。一个人的眼神、服饰、手势、身姿、距离等都能使对方同时、多方面、多渠道地接受多种信息。体态语多数是人们在相对无意识状态下显示出来的,大多都是实际心态的体现,因此,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非语言交际的暗示影响可以更有效、省时省力地传达信息。 人们在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辅之以动作、表情,无疑更能让交际变得活跃、生动,受话人可以直接从说话人的动作中感受到说话人的内心想法,具有相当的真实性。说话人自然流露出的表情,如喜悦、惊奇、愤怒、悲伤等,能够把信息直接传递给受话人,说话人还没出声,光是表情,受话人便已领悟其中的深意。非语言行为往往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中泰体态语探讨的必要性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体态语所表达的含义也是不同的。体态语应用得好,能弥补语言不通造成的交流障碍,从而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体态语言,作为有声语言的补充语言,在国际交往交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1975年中泰建交对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也有重大作用。2003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是中泰经贸合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国与泰国在文化和经贸上都将有越来越多地接触。虽然两国人民的交流和往来增加了,但由于语言、文化、宗教等不同,在语言交际上必然存在许多障碍,而体态语的应用,恰恰可以弥补语言上的缺陷。 中泰体态语比较探讨,就要求我们在充分了解泰国宗教和文化的基础上,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正确略论两者之间存在的异同,以便应用正确的体态语表达方式。这样双方在进行非语言交际时,才能达到既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同时又遵循了对方文化习俗的效果。 二、中泰交际中体态语的异同 (一)手势语 拇指下指:在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表示失败的意思。在我国对着某人拇指下指,则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ok”手势,伸出一只手,将食指和大拇指搭成圆圈,其余三指伸直,中国习惯表示“零”或“没问题”;在泰国仅表示“没问题”。“翘起小拇指”在我国表示“蔑视、微不足道、无用的、拙劣以及小”等意思;泰国则用来表示“和好、友好”。食指做弯钩状,在我国表示数字“9”;在泰国是表示“门匙、上锁”。泰国忌用食指指人,因为在泰文化中用食指指人是极不礼貌的行为,特别是不能用左手指人。 (二)动作姿势 1.见面辞别时的动作。泰国礼仪大都沿用佛教礼仪。泰国人见面或辞别时,一般避免身体接触,而是要各自在胸前双手合十相互致意。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在中国古代,见面辞别多抱拳作揖,以示尊重;而到了今天握手礼已代替作揖成为人们见面或告辞时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礼节。 2.其他日常交际行为。泰国人视头部为神圣之地,因此不要随便触摸别人的头部。如果你无意中触及他人头部,应立即诚恳地道歉。除了父母,只有国王或僧侣才可以摸孩子的头部。泰国人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重要的东西不能用左手拿,在正式场合还要双手奉上。脚部是卑贱的,不能用脚踢门或指点东西,更不能把脚掌冲向佛。 在泰国人面前,盘腿而坐或以鞋底对着人是不礼貌的。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不要让泰国人明显地看到你的鞋底。在中国则没有那么多规矩,摸小孩子的头表示对他(她)的喜欢和爱护,一般不会遭到孩子父母的反对。接收东西时,最好能伸出双手去接,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 (三)表情、体距 泰国素有“微笑国度”之称,这与泰国重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更多的微笑,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泰国人民的谦让和友好,这也是作为旅游大国不可缺少的人文素养。 相较而言,中国人的警惕性显得较高,遇到陌生人通常会不自觉地收紧神经,鲜少热情的微笑,有的甚至只用很简洁的语言或手势来予以答复。当然,微笑友好的人固然有,但总体来说,不像泰国那样普遍。 泰国人在交流时,一般避免身体接触,注重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中国人见面时的握手礼,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身体的接触,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三、中泰体态语存在异同的文化因素 费孝通先生说过:“文化的深处时常并不是在典章制度之中,而是在人们洒扫应对日常起居之间。一举手,一抬足,看是那样自然,不加做作,可事实上全没有任意之处,可说是都受着一套从小潜移默化中得来的价值体系所控制。”①所以,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作用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举止,体态语往往折射出中外文化的异同。 各个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各自的文化模式和行为方式,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国文化上的异同。很多学术作品通常会指出泰国人的以下特征:泰国人谦逊,对客人热情,乐于帮助他人。在泰国有一个很普遍的对于人的谈吐和行为的观念:一个人的语调代表他的语言,一个人的行为代表他的家庭。泰国人被要求在长者和客人面前谈吐举止得体,大多数人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泰国一些对于行为举止的经典作品,在今天仍对泰国人的生活方式产生着重大作用。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礼仪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生活产生着深刻作用。以儒家礼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精神,世世代代传递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包括理想、信念和良心。 中国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的“德性文化”,其最有继承价值的部分就是传统道德。这些非语言异同的形成有着形形色色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也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异同。而这些异同都是跨文化交际双方很难改变的,只有通过了解、理解和接受等途径去适应这种异同。 四、中泰体态语异同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障碍及解决办法
(一)体态语交流的障碍 由于各民族大都偏向自己的民族文化,对其他文化缺乏认同感,就会导致利用体态语跨文化交际时存在一定交际障碍。其次,认为外来群体不如本群体,否定其价值观念,并与外来群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文化偏见”的一种表现,使得交际双方都不肯让步,不愿意接受对方的文化。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行事,势必造成交流障碍,很容易与对方发生文化冲突,从而产生误会。 这些由于体态语误用带来的冲突和误会,必然会阻碍交流的顺利进行,有可能给对方造成不友好或者故意挑衅的误解。如果是在日常的闲聊中,交际双方或许只会觉得对方不太友好,下次不再找他聊天就是了。但如果是有商业上的往来,那么双方很有可能造成谈判失败,并且永远丧失合作的机会,这其中的经济损失也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在外事活动中,关于目光、表情、语调等非语言行为应用得不好,很有可能给对方国家的人员造成抗议、蔑视、反感或厌恶等感觉,这样会在不经意间损坏别国尊严,不利于维护两国的外交合作。 (二)避免障碍的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中泰两国的相互访问、留学、经商、旅游等国际交往活动与日俱增。为了消除障碍,首先我们应该从思想上认清,各种文化并无好坏优劣之别,不能以某一文化价值观念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不是去同化文化间的异同,而是去了解,去适应,甚至去接受。文化、历史等原因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作为交际主体,只有主动去了解、去学习和消化,才能使体态语应用得更加准确,使跨文化交际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文化具有传承性、流变性、兼容性,没有任何文化是自给自足的。为了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消除文化障碍,使体态语能够正确实现是非常必要的。这要求交际双方增强对文化异同的认识。跨文化交际的当事人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障碍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要从中找到一个准确的结合点,这会给两种文化带来一种更具包涵意义的和谐与美丽。通过对异文化的了解,人们可以开阔视野,增长阅历,培养适应新文化环境的能力。所以对待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文化交流障碍是多方面的。既有身体上的,也有感情上的,还有思维方式上的因素。因此要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文化异同。交际双方在交流沟通之前最好去了解一下对方的文化,了解对方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言行特征。要识别对方文化特有的语言与非语言行为,并能够熟知它们的功能。 在了解对方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人们对异文化的适应有一个起伏的过程。刚开始接触异文化时可能会有一种新鲜感和兴奋感,表面上处于适应状态。时间久了便会遇到困难或产生疲劳,有一种被拒绝感,这是危机阶段。再过一段时间便会觉得有些适应了,对一些过去无法理解的做法也能够理解了,这就是所谓的回归阶段。所以我们在了解对方文化的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对方文化可以为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泰语论文,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文化异同、语言和非语言异同等客观原因所产生的体态语交际障碍。 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只有预先了解某些体态语在对方文化背景下的特定含义,才能在交际的同时破译对方的体态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方的意图,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交际更简单、更成功,越语论文范文,不至于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注释: ①龙晓明.从体态语看中西文化异同[N].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24(1):73. 【参考文献】 [1]吴亚萍.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手势语[J].河西学院学报,2017,22(3).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3]汪晖.试析不同文化下的肢体语言[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5(4). [4]李杰群主编.非言语交际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5](泰国)邓丽娜,杨阳.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异同[J].成都大学学报,2017. [6]尚千林.泰国的商务礼仪[J].大经贸,2017(2). [7]武平.从泰国繁荣的旅游业看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语言的普及[J].商场现代化,2017(中旬刊),总第54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