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与泰国的乐舞文化交流[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一、 古代泰国乐舞文化
外语论文网 www.waiyulw.com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是东南亚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文化悠久,主体民族是泰族。音乐舞蹈是来源于劳动生产的,泰国民族早就懂得乐器制作,他们取材于自然,而伴随着生产劳动或原始信仰的舞蹈也早就有了,如《收割歌舞》《巫舞》等。
  泰族在今日泰国土地上强盛立国前,其他民族如孟族、高棉族等的音乐已有相当的发展。早在公元3世纪前孟族在湄南河盆地建立金邻国,此后直到13世纪,孟族人还在泰国地区建立了盘盘、赤土、堕罗钵底、罗斛等一些国家。8世纪时,泰国叻武里府叻武里县发现的灰塑浮雕就说明了这一点。浮雕塑有五个女人,其中除一人因手中没拿乐器而推测是吟唱者外,其他四人手中分别拿有五弦琴、小钹、拍板和一些类似葫芦琴的乐器。这是一个孟族人的乐队。
  泰国由泰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素可泰王国。大约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素可泰王国势力强盛,大体上实现了泰国的统一,因此素可泰时期被视为“泰族文明的摇篮”。泰国官方和学术界都把素可泰视为泰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国家。我国的《元史》将素可泰王国称为“暹国”。
  据丹隆亲王考证,泰族立国后的素可泰艺术时期(13―15世纪)已有4种乐队,即琴乐队(1人弹唱)、克玛乐队(3人组成)、玛霍里乐队(上述两种乐队的混合,4人组成)、五件乐比帕乐队(5人组成)。乐器也有多种,如笛、鼓、锣、牛角号、螺号、月形琴、拨浪鼓等。这时期的小调、唱曲也有所发展,如催眠曲、情歌、收割歌等。
  泰国古代乐曲没有乐谱记录,只是靠口授和记忆而世代相传。近代有人收集古典乐曲大约有1200多首,大多是《拉马坚》剧的伴奏音乐,并把它分成悲曲、愤曲、娱乐曲、佛事曲等36类曲目。泰国音乐不使用七平均律音阶,而采用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曲调清新委婉,节奏鲜明缓慢,音域宽广低沉,多为大调曲式。演奏时无指挥,多由打击乐器控制快慢。演奏过程中,不同乐器的演奏者有自由发挥其演技的机会。演奏主旋律的乐器可以变换。乐器中打击乐器较发达。
  泰国音乐与民俗的关系较广泛和密切。佛教在泰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宗教在泰国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佛教是泰国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它对泰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等领域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早在公元后最初的几个世纪内,从印度传入的大乘佛教就在当时泰国境内的一些独立小国传播。与大乘佛教传入的同时,印度的婆罗门教也传入这一地区。大约在公元10世纪末,印度教也开始在这一地区流行。从13世纪开始,由锡兰(今斯里兰卡) 传入的上座部佛教在泰国逐渐占主导地位。上座部佛教传入泰国后,掺入了已在当地流传的婆罗门教,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成分,形成了具有泰国特点的上座部佛教,并保持了七百多年相传不衰的历史。在游艺民俗的舞蹈、戏剧、体育中,在社会民俗的人生礼仪,如满月礼、成年礼、剃度礼、婚礼、丧礼中,在宗教信仰民俗,如佛堂、佛殿、佛像的落成仪式,诵颂《大世赋》,以及婆罗门教仪式中,在岁时民俗的各种节日活动,如礼佛、游行中;在居住民俗,如迁入新房仪式中,都能听到泰国音乐的伴奏和演唱。甚至在1782-1809年间,曼谷国家博物馆普泰萨万殿的壁画中,也绘有当佛祖从忉利天下到人间时,乐队为之演奏的情景。上述许多民俗中都有音乐,并形成民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所以这样,是与音乐本身的特点、宗教信仰、泰国乐曲的分类、乐曲演奏固定化等原因有关。如佛教仪式的宴僧功德仪式中,在和尚到来、吃饭、辞行时都演奏一定的乐曲,人们听到某首乐曲,就能知道佛事仪式的进程,这是乐曲固定化造成的一种现象。这现象是民俗形成的一种特征,因为民俗基本特征中的民俗传承性,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连续性及稳定性。音乐又是最能使人产生联想的艺术,当人们在佛事仪式听到乐曲后,就不由得浮想联翩,想到和尚是替代佛祖传布佛教的人,佛祖来到人间时必定有音乐演奏,那么和尚来家做佛事同样要有音乐演奏。这种联想的产生又是泰国信仰民俗长期影响的结果。
  泰国的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一些描绘古代泰人生活的壁画中就有反映。早期的泰国舞蹈大都与宗教的祭祀仪式有关。以后又出现了宫廷舞。泰国的舞蹈分为古典舞剧和民间歌舞两大类。
  泰国古典舞剧与印度史诗有关,深受印度文化的作用,但是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泰国舞蹈自身的艺术风格。泰国古典舞剧分为“空”和“洛坤”。“空”是泰国舞蹈艺术的精华, “空”专门表演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改编的《拉马坚》故事。“拉马”是“罗摩”的泰文译音。《拉马坚》描写罗摩王子与女主人公息达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由于“空”剧在演出时大部分演员要戴上不同的面具表现扮演角色的身份,故本剧又称为“假面舞剧”。
  泰国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源于劳动,后来发展成为民间的一种游戏。当音乐有了一定的发展后,舞蹈才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跳动,并有人唱曲。素可泰时期,素可泰石碑已记载在节日、仪式中有舞蹈。另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时期已有程式舞,它是一种有不同唱词、不同舞姿的舞蹈,称为《四唱调舞》。从唱词中“天神”、“男神”、“女神”、“仙女”等词看,与当时的民间信仰有关。
  戚盛中认为,泰国舞蹈分为两类,一类是表演舞,另一类是民间舞。
  泰国舞的基本舞姿是:下体保持半蹲,身体及手臂每个关节都弯曲,形成“三道弯”造型,动作时,腿在半蹲状态上做重拍向下动作,节奏均匀地上下屈伸,身体上下颤动为其动律的主要特点。
  泰国戏剧,种类繁多,有洛坤剧、皮影戏、孔剧、木偶戏、利盖剧等。
  洛坤剧是一种以舞蹈、音乐、唱词综合表演的,有故事情节的舞剧。皮影戏有人估计在素可泰时期已在民间流传,据说是从印度经今日的印尼传入泰国。孔剧产生于泰国大城王朝中期。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泰国多种艺术的作用,如洛坤剧、泰国武术、搅乳海游戏等。
  木偶戏在古代是一项高级的娱乐活动,常在宫廷重大庆贺活动中,王事仪式上表演,后来逐渐流入民间,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有关木偶戏表演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之于大城王朝时期。当时表演的木偶戏,人们习惯称之为“大木偶”或“王家木偶”。木偶大小似人,约1米高。木偶臀部有一木棍,供表演艺人移动木偶用。木偶内有丝线连接四肢等,可以活动木偶身体的各个部位。木偶的服装、动作设计以及剧目都模仿内洛坤。
  利盖剧,在泰国出现比上述戏剧要晚。有人称之为“民间古典戏剧”。
  在泰国,泰语论文,无论是戏剧还是舞蹈,多受到佛教造型艺术的作用。例如,深受佛教造型艺术作用的泰国古典戏剧《拉马坚》,其中的舞蹈动作很多源于佛教造型,如双手合十,盘膝而坐等。泰国老少都喜欢的民族舞蹈南旺舞,其请舞和感谢舞伴的动作都是作礼佛状。
  
  二、 古代中国与泰国的乐舞文化交流
  
  泰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位于泰国湾内,地跨马来半岛与中印半岛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又居于亚洲最大的两个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之间,在古代是东西海上交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国海船就通过泰国到达黄支国(在现在的印度契普拉姆),三国时期的东吴曾经派遣官员朱应、康泰浮海出使扶南,而当时的扶南就包括了在泰国境内的许多小国。隋朝时期,隋炀帝派遣常骏、王君政出使赤土国。赤土国是当时泰国南部的一个国家。常骏、王君政乘海船多日到达赤土界。赤土国王遣婆罗门鸠摩罗以舶三十艘来迎,“吹蠡击鼓,以乐隋使”;回国时,赤土国王遣其子那耶迦随常骏、王君政来中国贡方物。这是历史上中国与泰国乐舞文化交流的首次记载。

  唐朝时期,堕罗钵底国已经成为泰国湾沿岸的重要国家,佛教盛行,统治泰国湄南河下游以佛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在唐朝堕罗钵底国与中国广州有海上交通和朝贡贸易关系。
  根据史料记载,10世纪时,泰国的堕罗钵底国被柬埔寨的吴哥王朝所征服,成为吴哥王朝的属地。在素可泰王朝(1257―1378)和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兴起之前,古代泰国长期受柬埔寨吴哥王朝的统治,在宗教上和文化上受柬埔寨作用很大。
  宋元时期,湄南河下游又出现了罗斛国。从公元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到公元1299年(元大德三年),这个国家与中国一直保持着朝贡贸易和友好往来。
  阿瑜陀耶王国是素可泰王国之后的又一重要国家(1350―1760),商业比较发达,特别是一些沿海城镇,由于地处交通要道上,成了重要的对外贸易点。首都阿瑜陀耶城是当时国际贸易的重要市场之一,来自中国、印度、马来亚、安南、日本等国的商人常集聚于此地,同阿瑜陀耶交换沉香槟榔等物品。这是一个国际贸易点,也是一个文化交流中心,我们可以推测出这里曾有过音乐文化交流。阿瑜陀耶王国与中国明朝的关系密切,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明代(1368―1644)的276年中,阿瑜陀耶派遣使臣到中国访问、贸易达102次。明朝使臣访问阿瑜陀耶共19次。这是中泰关系史上双方往来最频繁的时期。1408年(永乐六年),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在第二次出访亚非国家时,泰语论文题目,曾率船队访问了阿瑜陀耶。郑和使团中就有乐师和乐队。直到清代,两国关系仍十分密切。
  清朝初年,广东、福建两省的地方戏曲已传入泰国。1685年和1686年,暹罗国王设宴招待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使节楚蒙大使等人时,除了演出中国广东、福建两省的地方戏曲外,还有木偶戏的演出,木偶戏也是来自广东福建两省的。英国人布赛尔在《东南亚的中国人》一书的卷三《在暹罗的中国人》中有较长的记述:“1685年和168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使节来到暹罗。大使楚蒙和两个随从,楚西长老和福屏伯爵都有记行……路易十四派到暹罗的使节受到盛宴招待。宴后有中国人演出戏剧(据楚蒙说是喜剧,而楚西说是悲剧),演员有的来自广东,有的来自福建。闽剧华丽而庄严。中国人开始表演,而后几个暹罗人也参加表演。但法国人对他们的语言,一句也听不懂。喜剧后还有中国人的傀儡戏,但‘他们不如欧洲的’。关于音乐,楚西的赏识,正如往昔初到东方的欧洲人一样。这种极可厌的交响曲,如按音节敲扣小锅所发出的声音一样。”约三年后,1687年和1688年,正当纷乱期间,罗培居于大诚,他同样以令人娱乐的口吻记载戏剧演出:‘所看到的是一出中国喜剧,我很愿意看到完。但是演了几幕后,为了要吃饭就停止了。中国喜剧,暹人虽不懂,但颇受欢迎。喜剧的演员们都是以喉底音讲话。他们发过一音没有作出新的呼吸,人们或许认为他们的气管被窒闭了。一个扮演县官的演员,走路时步伐非常严肃,首先他以踵碰地,而后由踵至趾,慢慢地相继踏地……’”。
  这两则史料说明了几个问题。首先,我国的闽、粤两省的地方戏曲和木偶戏,至晚在公元1685年就已经传入泰国;其次,这些戏曲很受泰国人民和王室贵族的欢迎和高度重视;其三,这些由中国人演出的地方戏曲,泰国人也能够参加演出,说明泰国有一些演员不仅懂得而且掌握了我国戏曲的表演艺术,因此能与中国人同台演出;其四,它比较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在泰国演出的中国地方戏曲的排场、表演、唱腔、音乐、语言及其发音的艺术特点。这有帮助于我们认识清初闽、粤两省的地方戏曲古朴的艺术风貌。
  清代乾隆年间(1767)泰国的华裔郑信,在华裔华侨的帮助下,领导泰国人民赶走入侵的缅甸军队,即位建立吞武里王朝。他原籍广东潮州,非常喜欢家乡戏曲。因此,潮剧戏班相继前往泰国演出。道光年间(1834―1844)福建省的高甲戏金福兴班先后到泰国和安南等东南亚国家演出。该班演员有洪猪仔赞(负责编导演)、大花姚大标,武老旦洪菜盆、武生芋头笋、武旦洪仔埔、丑角洪允等,演出剧目有《白蛇传》《孔明献空城》《困河东》《取宛城》《杨宗保拜塔》《长坂坡》等。
  泰国戏剧深受中国的作用。它吸收了中国和印度的文化艺术,从而开创造了本国的独特的戏剧艺术。如面具舞剧。《拉马金》是泰国有名的面具舞剧,其内容原是宗教故事,主角叫拍喃,很受群众欢迎。这部著作远在泰国大城王朝时期就受到重视,后经过拉玛一世的大臣编成舞剧演出,它的一大特点是演员戴着各有特色的面具上场表演,类似我国西南各省的一些“傩剧”、“师公戏”。演员表演以各种动作表情和臂腕扭动为主,不唱曲和说话。后来配以演唱、道白、音乐以及武功艺术。它是吸收印度文艺著作《罗摩衍那》和中国《封神榜》《西游记》等古典小说的艺术而创造出来的民族舞剧。泰国的皮影戏也深受中国的作用。泰语把皮影戏称为“难”,其演法与印度的皮影戏大同小异。我国广东的皮影戏较早传入泰国,对泰国的皮影戏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
  
  三、 结语
  
  在古代中国与泰国的音乐交流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看法:
  首先,古代中国对泰国的音乐文化的传播比后者的作用要大得多。古代泰国人民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但是他们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人,他们不但借鉴印度的音乐文化,而且借鉴中国的音乐文化。此外,还采纳了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如来自马来西亚的利盖剧,来自印尼的皮影戏。泰国舞蹈受柬埔寨宫廷舞蹈作用很大。古代中国对泰国的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作用表现在如我国的闽、粤两省的地方戏曲和木偶戏已传入其国,我国广东的皮影戏较早传入泰国,对泰国的皮影戏产生了相当大的作用。面具舞剧是吸收中国《封神榜》《西游记》等古典小说的艺术而创造出来的民族舞剧。
  其次,古代中国与泰国在音乐交流方面是双向的,既有古代中国对泰国的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作用,又有泰国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作用。泰国在音乐交流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充当中国与印度两国音乐交流的中介。在历史上,赤土国是天竺乐进入中国的中介国。赤土,在今马来半岛南部。从南北朝到隋朝称作斤陀利,或作千陀利,后改称赤土。它是由南印度移民统治的一个国家,佛教和印度教先后兴盛。赤土曾先后和中国南朝的宋梁通好。赤土的僧侣通过海路进入中国南方,从而将印度的艺术――包括美术,建筑等带到中国。大业三年(607年),隋朝派使节常骏出使赤土国。当常骏进入赤土国时,赤土国王在欢迎仪式上演奏了印度音乐。冯文慈先生认为赤土是印度文化进入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中介国度。天竺乐传入中土,除了早期经过中国西北的陆路传入外,到隋朝时期赤土也是传入途径之一。
  再次,华侨华裔在古代中国与泰国的音乐交流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素可泰王朝时期,泰王拉马坎亨从中国请来制陶工匠,传授制陶技术,在素可泰城和宋加洛城建立制陶工业。阿瑜陀耶王朝时期,阿瑜陀耶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市场,许多中国商人前来经商。华裔郑信为泰王后,华侨得到重视,大量潮州华侨前来泰国。这些华侨带来了潮州剧和我国的闽、粤两省的地方戏曲和木偶戏,其中有些华侨还是相当熟悉中国乐舞文化的。他们把中国的乐舞文化引入泰国,又在回国时把泰国的乐舞文化带回中国,起到了桥梁的影响。
  
  参考书目
  1. 戚盛中.《泰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2. 王民同.《东南亚史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3. 邹启宇等.《泰国》[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
  4. 金秋.《外国舞蹈文化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5.《隋史》.赤土传,卷三,卷八二,[M]
  6.张英.《东南亚佛教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7.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8.赖佰疆.《东南亚华文戏剧概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年
  9.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李未醉广州暨南大学华侨华人探讨所、上饶师范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 张萌)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