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学)史的兴衰--以泰国华裔国王郑信探讨为例(1905—1949)[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1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泰国(1)为中国近邻。自宋代以来,两国官方、民间关系均极为密切,然而1853年朝贡关系中断后,双方却迟迟未能建立近代外交关系。更有甚者,迈入20世纪后,伴随着其近代化改革初见成效,泰国国内民族主义兴起,对华侨(2)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排华之氛渐起。1932年政变,尤其1938年披汶掌权后,泰国政府排华甚嚣尘上,当地华侨深受其害;而太平洋战争期间泰国与日本结为同盟,则令世界为之侧目。 中泰时局的变化,牵动着国人的心;披汶政府的亲日嘴脸,让国人义愤填膺。泰国问题因而成为清末民国时期的热点,屡为中国学者所关注。华裔出身的郑信(3)在泰国称王(King Taksin,1767—1782年在位)及遣使中国的史迹,在“华侨乃革命之母”[1]1、“华侨殖民论”[2]185—186等呼声和理论的先后作用下,成为中国学者借以提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及提醒泰国政府改变华侨及对外政策的绝佳历史素材。作为中国世界(史学)史探讨的一部 分,中国泰国史探讨由此应时势而兴衰,而郑信探讨则是其中一颗闪耀的金星。 国人对郑信的关注肇始于清末。民国时期,经学界先贤如李长傅、陈序经等......(论文页数是:5页)      

泰语专业论文泰语论文题目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