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阈下的汉泰语形状量词对比探讨[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2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要】:丰富而特有的量词是汉藏语系的显著特点之一。量词的影响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除此以外,许多语言的量词还兼表事物的类别、形状、性别、级别等特征。就汉、泰语量词而言,对于量词的分类,由于考察措施、划分角度不同,在小类划分上会产生一定异同,但名量词第一层次的划分还基本一致,主要分为度量衡量词、集体量词、个体量词等类别。其中个体量词较为特殊,即用于描写事物的形状,本文将这类量词称为形状量词。形状量词既是汉、泰语个体量词中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也是让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深感困惑的一类词。到目前为止,针对汉、泰语形状量词与名词选择搭配的对比探讨并不多,且绝大多数探讨是从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表达等层面进行的,缺乏从认知视角探索语义构建和解读中人的认知运作过程。同时,对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探讨的作品和文献有很多,然而专门将有关认知理论与对外汉语形状量词教学相结合的探讨领域尚待发掘和开拓。因此,本文在业界前贤探讨成果之基础上,同时基于对中国国内及国外相关理论的思考,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出发点,对现代汉、泰语中具有代表性的16个汉语形状量词与对应的15个泰语形状量词作为探讨对象,进行了认知语言视角的对比探讨,研讨它们之间的共性交集和个性异同,并探究了其差异背后的深刻动因,从而揭示汉语和泰语形状量词的应用取决于人们理解和把握客观世界和情景的认知能力,阐明各民族间不同的认知方式对形成“量词使用个性异同”的重要作用。本文还通过200份问卷调查对处在不同学习环境的泰国学生进行考察,其中包括在泰国学习汉语的100名泰国本科生,和在中国学习汉语的100名泰国本科留学生。进而将上述探讨成果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检验,从中归纳总结了泰国学生在使用汉语形状量词时所产生的偏误,通过借助认知语言学来揭示造成偏误的原因,基于认知理论试图提出针对汉语形状量词的有效教学建议和策略,以便使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中的形状量词。具体说来,本文的探讨目标主要集中于三点:一是汉、泰语形状量词的选择和使用受到认知结构和概念化的作用;二是语义相近的汉、泰语形状量词之间的差异及其背后动因;三是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来考察泰国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形状量词时产生的偏误原因及其教学对策。为实现上述的目标,本文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在说明量词探讨的理论和措施的基础上,对汉、泰语形状量词作出整体性略论,利用融合词汇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探讨思路,具体考察汉、泰形状量词的词义,其内容分别为: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准则下确定汉、泰语形状量词的范围,并进一步划分出形状量词的类别,同时对汉、泰语形状量词的性质作出说明,从中证明“形状量词”这个术语无论是汉语还是泰语,它们本身都带有强形象性的意义。借鉴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理清各类汉、泰语量词的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第二部分,对汉、泰语形状量词的语法属性进行描述。汉、泰语形状量词的语法属性包括重叠形式和组合搭配两种情况。汉、泰语形状量词的重叠是一种纷繁复杂的形式,本文要从中找到最基础、最核心的形式。然后,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汉、泰语形状量词的重叠形式进行研讨,并对双方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异同作出略论和解释。就汉、泰语形状量词的组合搭配而言,本文需要对“数词/形状量词”的组合格式和“数词/形容词/形状量词”的组合格式进行描写,并从认知的角度予以解释。第三部分,研讨汉、泰语形状量词中存在的“一量多物”和“一物多量”现象,首先在范畴化理论视野下,归纳汉、泰语形状量词“一量多物”的倾向性规律,并对其扩展动因进行讨论,然后从人类的认知能力的角度探析其对汉、泰语形状量词“一物多量”现象的作用,并解释该现象的形成动因。第四部分,依据认知理论考察泰国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形状量词所产生的偏误原因及其教学对策。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泰国学生学习和使用形状量词的情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处在不同学习背景的泰国学生进行考察,通过借助认知语言学理论来揭示泰国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形状量词时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而将这些成果运用在对外汉语形状量词教学中,针对泰国学生汉语形状量词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和策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采用融合词汇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视野下汉、泰语形状量词的词义略论,以揭示它们的性质、区分类别,提高划定范畴的准确性,这样的略论不仅有利于解决汉、泰语形状量词各自特有的类别归并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把汉、泰语形状量词和其他汉、泰语名量词区别开来。二、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为基础,从属性、频率和搭配这三个准则作为确立和区分汉、泰语形状量词的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之理据。从中表明凡典型汉、泰语形状量词都是象征性的量词,凡非典型汉、泰语形状量词都是相关性的量词,而中间状态汉、泰语形状量词有些属于象征性的量词,有些属于相关性的量词。这说明汉、泰语形状量词的典型性和汉、泰语形状量词所确立的词义范畴大体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受其他因素的作用,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应的。三、以认知语义学为基础,对汉、泰语形状量词重叠各形式进行语义略论,从中发现汉语CC式在认知语义上类同于R1格式,具有的“统合型”认知模式的特征,即“说话人采取静态的宏观视角把握集合整体状态”。这与说话人移动视角依次观察集合个体的R2格式对立。但实际用法上,汉、泰语形状量词重叠各形式却出现异同性,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在上述探讨的基础上,阐释汉、泰语形状量词重叠各种形式所表示意义之间的异同,印证了两种语言使用者不同的认知方式。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例证举引地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关于创新之处的实践检验过程不够充分,且探讨思路偏于理论,例举量化略论的深度还有待于深入挖掘。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