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的”句式是汉语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句式,同时“是……的”句式也是第二语言教学重难点之一。由于“是……的”句式本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度,导致诸多学界同仁对“是……的”以及“是……的”中“是”和“的”的词性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 本文首先对学界同仁对于“是……的”句式的本体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探讨,主要是以泰国的汉语学习者为探讨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较为符合实际的数据资料,以便更准确地了解产生偏误的原因。通过整理略论问卷,得出“是……的”句式在解释说明不同成分时出现的偏误类型不一。最后设计了对外汉语教师调查问卷,结合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从四个方面来解释略论偏误源头。 第一章绪论,主要是本体探讨综述。首先从“是……的”句式的分类、“是……的”句式中“是”和“的”的词性、“是……的”句式功能以及“是……的”句式偏误略论探讨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有关“是……的”句式本体探讨近况。最后对此次探讨目的、意义、措施和内容做了简短说明。 第二章是“是……的”句式的界定。笔者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把“是……的”句式的探讨范围确定为“是……的”句(一),表示动作已经在过去完成或发生,并且这一事实已经是交际双方共知的信息,用于解释说明与动作有关时间、地点、方式、工具、目的、施事、原因等;其次在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后确定了“是……的”句式的中“是”作为判断动词;“的”作为动态助词;紧接着说明“是……的”句式“是”的非重读情况;最后将“是……的”句式与其他形式相似语法意义却不同的判断句式做了区分。 第三章是调查问卷略论。为调查“是……的”句式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可能存在的偏误,笔者设计了问卷调查中的例句,主要是一些典型的“是……的”句式本体探讨中所例举的例句,调查对象主要有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的大学生、东方大学的大学生、云南大学留学生院的大学生、以及来自曼谷大学、泰国华侨崇圣大学、西雅努颂学校参加HSK4级考试的泰国学生。另外,教师方面,从“是……的”句式教学的角度设计了一份对外汉语教师问卷。 也正是因为本文的调查对象比较多样,在略论泰国学生“是……的”句式调查问卷过程中,特别注意对每一部分每一小题的正确率、偏误率进行统计,发现“是……的”句式解释说明动作的工具、施事、方式、条件、时间、地点、目的的偏误率不断增加的,而解释说明动作的原因偏误率是最高的;“是……的”否定式中表示强调动作的工具、目的、地点的偏误率不相上下,说明泰国学生对语法规则仍未很好掌握。 第四章主要是对“是……的”句式偏误与原因的具体略论。首先,是打破以往学界同仁都是将此句式分成遗漏、错序、误代、误加四大偏误类型的模式。主要梳理的是当“是……的”句式解释说明什么成分时,泰国学生出现了什么样的偏误(在这里计算的各项百分比都是平均百分比)。通过对语料进行详细地略论,发现“是……的”句式解释说明的成分不同,出现的偏误果真也不能统一概括,并且强调表示原因的“是……的”句式仍然是学习难点。从宏观上看,泰国学生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是:回避使用“是……的”句式、“的”的省略、误加“了”、误代“的字结构”、误代“了”来代替“是……的”句等等。 其次,略论偏误原因。由于“是……的”句式在泰语中没有对应的结构,所以泰国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无法求助于母语的,这样的情况下会倾向于采取回避策略。再者,泰国学生的偏误来源之一是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在漫长的学习实践中,由于目的语知识掌握不牢固,没有完全理解内化语法规则,导致学习者用不恰当的方式类推语法规则,出现偏误。 第五章,根据偏误原因和教师问卷的调查略论,提出对泰国学生学习“是……的”句式的教学建议。一是及时复习,巩固目的语知识。因为学生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内容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本部分尝试设计的教学建议是,从情景交际练习开始复习表示时间、地点的“是……的”句式,逐步增加难度,设置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对话练习;二是加强练习解释说明原因的“是……的”句式;三是注意区别“是……的”句式与“了”和“的”字结构;四是加强这一方面的偏误探讨;五是注意收集和略论相关偏误语料,在教学伊始给予学生正确示范,克服偏误。 最后,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帮助泰国学生更好地掌握“是……的”句式,克服偏误。同时也给对外汉语“是……的”句式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