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阳平与上声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与教学的难点,也是语音习得探讨领域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感知实验、发音实验和感知训练实验考察了美国学习者和泰国学习者汉语普通话阳平与上声的习得过程,共有四个部分:(1)母语者与美国、泰国学习者阳平与上声的感知探讨,包括降升调和自然调的感知探讨;(2)美国与泰国学习者阳平与上声的感知训练探讨;(3)母语者与美国、泰国学习者阳平与上声的产出探讨;(4)阳平与上声感知与产出的关系。
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在母语者感知模式中,拐点位置和终点音高两个声学线索对阳、上辨认都有显著影响,而且两者相互制约;拐点位置具有更为强大的制约影响,是阳、上感知的关键性声学线索,终点音高是非关键性线索,对阳、上辨认具有补偿性影响;美国和泰国学习者的阳、上感知模式中,泰语论文范文,终点音高的影响较大,拐点位置的影响较小;较之美国学习者,泰国学习者在两个线索的影响机制上都存在一定的优势;(2)训练实验的结果显示,短期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者阳、上两个声学线索的影响,但是因为训练的时间有限,所以阳、上两个线索的影响机制学习者最终未能获得;合成调的训练有助于自然调训练的提高;六次训练的显著提高集中在训练的后半段,这说明充分的输入是语音习得的关键;听感训练中的视觉刺激(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对阳、上声学及音位特征的获得;(3)母语者产出实验的结果显示,单字阳平和上声的音高曲线走势存在显著异同;双字调的声学略论说明在语流中前字和后字阳、上受协同发音影响的作用,起点和终点都发生了高低变化,但是阳、上的拐点位置都未发生前后维度上太大的变化,这表明从声学角度看,拐点位置也是区分阳、上最为重要的声学特征;学习者产出实验的结果显示,单字阳平与上声的音高曲线走势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与母语者的异同主要表现在拐点位置前后的不同上;双字阳、上的声学结果发现,在语流中受协同发音影响的作用,学习者阳、上的起点和终点也有高低变化,泰语论文网站,但是高低顺序与母语者仍然存在异同,这表明学习者尚未掌握语流中“相对音高”的声调模式;泰国学习者阳、上的产出也表现出一定的优势;(4)本实验阳、上的感知与产出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但也有其复杂性。
本文的实验结果支持感知同化模型(PAM)理论,同时还验证和补充了线索权衡假说(CWM),以及丰富了阳、上感知和产出的探讨成果,并根据实验的结果为阳、上教学与习得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阳平 上声 感知 产出 感知训练
摘要3-4 Abstract4-8 第1章 绪论8-41 1.1 理论背景8-26 1.1.1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的理论与假说8-20 1.1.2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的探讨措施20-26 1.2 探讨背景26-38 1.2.1 声调习得探讨的总体发展趋势26-27 1.2.2 声调习得探讨的基本问题27-35 1.2.3 声调习得探讨的措施35-37 1.2.4 尚未解决的问题37-38 1.3 问题的提出38-41 1.3.1 探讨的问题38-40 1.3.2 探讨的措施40-41 第2章 感知实验41-73 2.1 阳平与上声降升调的感知实验41-67 2.1.1 实验设计41-42 2.1.2 实验结果42-67 2.2 阳平与上声自然调的感知实验67-73 2.2.1 实验设计67 2.2.2 实验结果67-73 第3章 感知训练实验73-94 3.1 实验设计73-76 3.2 实验结果76-91 3.2.1 训练的有效性76-87 3.2.2 训练的特点87-91 3.3 从实验室训练到课堂教学(感知角度)91-94 3.3.1 突出声学线索的感知训练91-92 3.3.2 对语音教学和教材的建议92-94 第4章 产出实验94-115 4.1 实验措施94 4.2 实验结果94-113 4.2.1 单字阳平与上声的结果94-99 4.2.2 双字阳平与上声声学的结果99-112 4.2.3 结论112-113 4.3 从声学结果到课堂教学(发音角度)113-115 4.3.1 突出声学特征的发音训练113-114 4.3.2 对教学和教材的建议114-115 第5章 感知与产出的关系115-121 5.1 声学层面的相关性115-118 5.2 音位层面的相关性118-121 第6章 结论121-126 6.1 感知实验的结果121-123 6.2 产出实验的结果123-124 6.3 语言经验的影响124-126 第7章 余论126-128 7.1 探讨的创新点126-127 7.2 探讨的展望127-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