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宗教的文化适应:以泰国德教白云师尊造像演变为例 [泰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泰语论文 责任编辑:Anchali更新时间:2017-06-24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作  者:陈景熙[1,2] 

机构地区:[1]华侨大学华侨华人探讨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探讨所

出  处:《世界宗教探讨》2017年第2期89-98,共10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探讨青年项目《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批准号:12YJC77000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东南亚孔教、孔子信仰探讨”(批准号:11BZJ032); 广东省社科“十二五”规划2017年度特别委托项目《广东华侨宗教信仰探讨》(批准号:GD14TW01-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发源于20世纪30、40年代广东潮汕地区的德教,是倡导行善积德、宣扬华人传统道德观的当代海外华人宗教。在当代泰国,德教与主流社会的关系尤为密切。德教初传泰国,始于1945年底泰国侨生林修悟由汕头返回曼谷时,带去了"白云师尊"画像及香火。随后,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泰国的政治背景下,德教在曼谷逐步发展,取得了合法地位。与此同时,"白云师尊"的造像特征,也由"道貌"易为"僧容"。本文以泰国德教界所供奉的白云师尊造像的历史演变为案例,研讨20世纪50年代初海外华人本土化的历史背景下,华人宗教的文化适应的历史过程与具体机制。

关 键 词:海外华人宗教 文化适应 泰国 德教 造像 

泰语论文泰语毕业论文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