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性别歧视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对性别歧视在中法语言中的相似之处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略论,阐明了社会角色中的男女在不同文化中的期望值。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性别歧视;法语;汉语 中图分类号:H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205-01 一、对比表现 (一)词义 汉语中,表示男性的代词或名词通常已经包含了女性,但与之相反,表示女性的代词或名词只能专指女性,如“子孙”、“子女”实际上也包含了女性。法语中的主语现象同样适用于汉语,原来表示男性的“他们”可以用来泛指整个人群,如果用“她们”来代替句中的“他们”,则与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去甚远,达不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同时,汉语中的贬损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相当一部分的词汇只要与女性发生联系就会产生消极、贬损的涵义,而与之相对应的男性词汇则为中性甚至是褒义词。 而法语更甚。最能反映性别歧视的一词就是“homme”,该词既有“男子”的意思,又表示“人类”,泛指所有的“人”;而“femme”一词,仅指“女子”。在主语的选择上,也是重男轻女“,她们”一词,只能表示所有的女子;但是当“她们”中只要出现一个“他”,则必须用“他们”。还有一些词在形容女性时,明显的被贬义化了,如:fille(女孩,姑娘,少女),与之对应的词是 garcon(男孩,小伙子),只有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使用才不会产生歧义,而单独使用 fille 这个词时,就有可能会造成误解,因为它同时还可指“妓女”。例如,要表达“我认识一个女孩”这个句子时,最好说“Je connais une jeune fille”,即在 fille 前加上形容词 jeune(年轻的),否则直接表述“Je connais une fille”的时候,就可能指其他意思了。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le sa-vant”这个词,指男性时意为“学者”,然而自从莫里哀的喜剧femmes sa-vantes(可笑的女才子)发表后,就没有哪位女士敢称自己是“une femmesavante”了。 (二)词序 汉语中,当男女并列出现时,男性总是排在女性的前面,如:男女、夫妇、公婆、少男少女、夫唱妇随、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生儿育女、男耕女织等等,这种排列顺序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按汉语的排列规律,价值高的、重要的排列在先,如大小、多少、贵贱、高低等。因此这种男先女后的排列顺序也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即性别歧视。 (三)姓名 和法国人一样,中国女性的名字强调阴柔之美,通常含有“花”、“雅”“、秀”“、美”等,而男性的名字则常常用“强”、“伟”、“壮”、“刚”等来强调阳刚之气。这是由于中国上古时代是母系社会,人们以母亲的姓为姓,因此“姓”由“女”和“生”组成。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男性慢慢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姓开始从父亲那里传承。拥有命名权的同样是男性长者,即祖父或父亲。在古代,许多妇女都是有姓无名,即使少数贵族家庭女子有名,法语论文题目,但也很少被人称呼,其中的性别歧视仍然可见一斑。 二、形成原因 (一)历史因素 人类早期社会普遍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在母系氏族社会,男女有明确的社会分工,男性主要从事打猎和捕鱼,女性主要从事农副业,女性从事的劳动在当时社会发挥了重要影响,因此女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社会地位也比男性高。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父系社会代替了母系社会,男子的劳动从捕鱼、狩猎转向农业和畜牧养殖业,男子在体力上比女子强,加上妇女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儿女,于是男子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法语论文,并获得支配权,而妇女的地位与男子相比越来越低,不得不依附于男子,这种历史演变必然要反映到语言文字中来。 (二)社会因素 男主外,女主内是千百年来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和社会中形成的模式。无论是西方社会还是东方社会,一致认为妇女不必工作,她们通过婚姻使自己依附于男子,依靠丈夫的成就建立自己的社会形象。 三、结语 性别歧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通过语言反映出来。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而近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女权主义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女性越来越多地加入了竞争激烈的社会与男人共同分享社会工作,平等参政,同工同酬。但是,受传统观念的作用,性别歧视并不会消亡,只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改变女性的社会地位,真正实现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可谓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志南.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原因探寻[J].文学界(理论版),2010(3). [2]秦苏苏.英语和汉语中的性别歧视[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