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职 大学法语 教学 近况 论文摘要:本文以义乌工商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高专大学法语教学的基本状况,及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补充提出了一些可行之法。 一、引言 作为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义乌人民的一员,笔者有责任和义务为义乌的发展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义乌工商学院(曾隶属于杭州大学分校,独立于1997年。成立至今,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中低层次的公司人才),义乌市里唯一的一所大学,坐落在商业特别发达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城边。不言而喻,义乌工商学院与义乌国际小商品的繁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义乌工商学院培养的多数人才也为义乌经济的繁荣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是浙江省唯一的一所教学结合如此密切的高职院校,就业率高达100%。特别是在就业形式如此严峻的今天,意义是不同凡响的。这是笔者选择将义乌工商学院作为探讨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高职高专法语教育简介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本科教育有着不同的培养规格。它是以培养高等技术运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故不能走本科压缩型的道路。高职高专法语教学必须服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教学中必须强调以运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高职高专教育法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也提出了在加强法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法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学生最重视的一门必修课,法语课程改革举足轻重。基本要求对高职高专法语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摆脱了高职高专法语课程教学过去一直模仿本科的盲目性,使法语课程教学走上了以实用内容学习为指导、以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路子。这条新路子要求法语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基本要求为指导,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教学内容”和“三个统一要求”开展教学,法语论文,即以运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基本语言和基本语言技能为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检测标准,法语教学目标转向注重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底子差的问题,甚至会出现“课堂麻木”现象(所谓“课堂麻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课堂信息接收不良、反馈不畅、麻木不仁。该思的不思或少思,“该说的不说或少说”,该做的不做或少做,最后导致学习记忆不清,“理解不透”,不会灵活应用,“更缺少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应用法语的能力尤其是听和说的能力非常有限,这使得很多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法语的信心不足。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为当前法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同时,很重要的一点:高职高专法语带有浓厚的职业性。它的主要任务是就业前的职业准备教育,所以高职高专法语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交际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由于高职高专法语在教材、教学措施及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得许多学生在进入高等职业学院以后,感到自己的法语没有学好,差距太大。有的学生甚至对法语学习感到无所适从,以致于放弃对法语的学习。 所以,高职高专教育法语课程改革必须始终贯彻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以实用为主,运用为目的”教学准则,按教育规律和高职生的成才成长规律教书和育人,一切“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使人不仅成为人,而且成为有文化的社会人,自在、自为、自由的人”。因此,高职法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而且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此外,高职高专教育法语课程改革必须紧跟市场,紧贴学生实际,紧密围绕行业和公司对外语技能要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法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毕竟,高职生在工作中最为常见的外语需要就是看得懂,说得出,写得了有关涉外的业务资料,特别是能结合专业和岗位得体地进行日常会话和专业交流。特别是在义乌这个大环境下,情况更是如此。 总之,在服务地方、服务公司和行业的过程中,高职高专教育法语课程改革必须以市场为驱动探讨外语培养目标,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更新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不拘一格地育人育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外语、既有全球视野又扎根本土、更熟谙国际惯例和西方文化的国际化人才。而作为课堂互动活动的组织者(organizer)、学习习得语言文化和培养交际能力的促进者(facilitator)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鼓励者(inspirer),高职外语教师除了探讨学生及其“如何学”,还必须不断审视教学措施和手段,特别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和学生一同成长,逐步由教程转向学程,由主讲课文转向主持课程,由讲授语言知识转向组织交际活动,由照本宣科转向创 设个性化教案,法语论文题目,由疲于辅导应试转向精于运用指导,由单纯语言教师转向文化导师。 三、“实用”的理解与运用 高职教育把“实用”作为最终目的,有其外在原因与内在事实。毕业生受就业、升学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学习动机从整体来看不高,学习的外部动机较强,功利性和实惠性突出。这是内在事实。 而基本要求提出,高职高专的法语教育重在“实用”。“实用”的概念如何界定?显然,肯定不应该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提出“说话就是做事”,也就是说,只要能成功地使语言成为沟通交流过程中的媒介,使言语成功地实施了某一行为,语言的实用性就达到了。那么,如何能够使法语成为“实用”的对象?这就要“(通过)了解不同言语行为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实现模式、手段、语言资源及其实现机制,了解实施相同言语行为所需采用的不同言语手段,对比它们在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异同及导致异同的原因,为语言学习及跨文化交际服务”。显而易见,文化是达到语言“实用”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语言学得再好,却不能与使用该语言的人进行交际,便枉费了多年学习这一门语言的心血。不懂得文化来谈语言或用语言,无异于脱离了地理因素来描述天气特征,因为正如地理因素限制了天气特征一样,语言的使用也受到所属文化的限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的应用方式集中表现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学语言要学文化,才能使语言得以实用。如果我们学会了某一句型,却不知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可以用,等于没有使这一知识点得以“实用”。只有把文化融入到语言中,才能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否则会产生误解,甚至误会。 所以,为了真正达到高职高专教育“实用为主”的目的,把学生培养成为敢说敢写、会说会写的实用型法语人才,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文化引导。在课堂上,不再是把重点放在语法、词汇等方面,而是理解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也是高中法语教育与高职高专法语教育的本质区别。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