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法语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教育方式的取舍问题》------法语论文资料库
摘要:法国电影, 不动生色的幽默, 美妙的音乐, 从不喧嚣却感人至深。这是一部不得不看的电影, 论文从对一班问题孩子的教育, 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 偏执和宽容) 对孩子们无论从言行还是内心带来的不同作用, 最终是一位老师用爱开启了孩子们的心灵, 不仅用爱将心灵之声汇成打动灵魂的音乐, 而且用爱改变和作用着孩子们的一生。本文在此通过电影论析教育方式的取舍问题。 关键词: 偏执;宽容 雅克•贝汉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个在演员和导演双重身份上都取得杰出成绩的人, 他让《放牛班的春天》几乎成为了又一部《天堂电影院》。 1948 年, 热爱音乐创作的失业老师马修, 找到了一份学监或者叫班主任的工作, 然而同时他也步入了这群调皮的孩子们的地狱生活。这是一所“顽童寄宿学校”, 类似于我们中国的工读学校, 同样装满了大群的问题孩子。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老师的冷酷, 导致这里的孩子们行为怪诞而暴力。 而只有马修发现, 孩子们需要的其实是关怀, 他开始用他的音乐引领孩子们心灵的呼唤, 最终, 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 也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仁爱、友善、宽容的极致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电影的魅力。 电影和小说的一个相似点是: 他们都会有一个最醒目的线索, 故事的重要场景都会出现这个线索。这种线索往往就是电影的灵魂所系。我们在这部《放牛班的春天》里面, 很容易就会发现一个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Action, Réaction! (行动, 反击)”这句台词像一个幽灵, 飘忽在影片的各个环节和场景, 让我们闻到了一种学校硬性管理带给孩子, 甚至是带给观众的压抑的味道。 偏执如果放在一个工人或者一个科学探讨者身上, 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太明显的问题, 有时甚至会因为某种狂热而做出一些积极的工作。但如果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出现了偏执的人格特征, 那么我们只能说, 学生面对的就会是魔鬼, 而学校也变成了地狱。 同样生活在法国的大文豪伏尔泰( Voltaire,1694- 1778) 在 《 论 宽 容 》(Traité sur la tolé- rance)一书中提出:“天赋权利是自然给所有的人指定的权利, 在任何情况下, 人权只能建立在天赋权利的基础之上。”他对于天赋的权利包括:“你抚养了自己的孩子, 他就应当像对待父亲那样尊敬你, 像对待恩人那样感激你。你用双手耕种土地, 你就有权支配地里的出产。你作出的许诺, 别人对你的许诺, 诺言便应恪守履行。”对于对偏执的批判, 法国的哲学家萨特也有过评述: 自为( 自由的行为) 将他者异化为工具 ( 汪帮琼,2006: 120) 。就是说, 人为了自己的自由, 会伤害他人的自由和尊严。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人性中沉淀了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遗传下来的文明元素, 这些元素是我们内心与生俱来的潜能, 它们构成了我们内心一种强大的对于对“真”、“善”、“美”的渴求。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些人性的根本属性, 我们可以把它说成是“la Symphathie ”。这个词在汉语里面有一个不是十分对应的词, 叫做“同情”,因为在汉语里面这个词大有“可怜”的意思, 而原词的真正含义却更多的是“感同身受 (Participation à la joie ou à la douleur)”的意思, 就是说: 看到别人的苦难, 我们人性中会如当事人一样感受到痛苦和难以忍受。 这部电影里面, 马修给我们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感同身受”的人性之光 : 马 修 面 对 学 校 简 单 的“Action, Réaction! ”式教学, 给学生带来了新的信息:“告密是不好的, 这会毁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惩罚还有其他形式, 比如用劳动去洗刷罪错, 而不仅仅是原始的肉体痛苦以及蒙受恐吓。” “有时憎恶来自于因无知而带来的误解。“”爱是温暖的, 能让人与人之间有深刻的交流和共鸣。”马修不想简单地从名单里面找一个受罚的学生。让伤害校工的学生每天去照顾校工, 这个学生在照顾校工的时候, 知道了校工原来是那么地爱他们这些孩子, 而感到震惊和内疚, 他的对于合唱团的实践, 等等。 从所有这些情节里面我们都可以看到, 马修在面对学生时有着极大的“感同身受”的人类本性的体验, 他同情孩子门的遭遇, 并且把这种感情传导给了学生, 我们也在这个传导过程中看到了一个事实: 这种“感同身受”式的“爱”是具有传染力的, 正如这些孩子在马修被革职之后, 从窗口偷偷扔下的字条, 那是他们被爱所感化的心, 那时他们人性中的爱已经被驱动。 简单地说, 教育应该选取“宽容”, 摒弃“偏执”。只是有这样的愿望还不够。电影中, 马修用他的处理问题和危机的措施, 用他的音乐让同事和学生感受到了来自马修和来自自己内心身处的“爱”, 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有没有可能从中借鉴一些措施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人性既然是全人类的,措施也就会突破一个国家或者一种语言的界限。 最后我们可以用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思想, 来结束这个电影的思考之旅:“科学措施应该被运用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之中。”“如果用冠冕堂皇的名词来说, 这个任务就是使科学人文化。” 参考文献: [1] [法]伏尔泰著, 蔡鸿滨译:《论宽容》, 花城出版社, 2007 年。 [2] [美]John.Dewey〈PROBLEMSOF MEN〉, NEW YORK:PHILOSOPHICALLIBRARY.1946. 本论文由外语论文网提供整理,提供论文,法语毕业论文,英语论文,法语论文范文,论文,英语论文,留学生论文,英文论文,留学生论文相关核心关键词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