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023/j.cnki.cn64-1016/c.2017.01.018青花瓷简称青花,为釉下彩瓷。其发端于唐,成熟于元,兴盛于明,尤其是永乐(1403—1425年)、宣德(1426—1436年)年间的青花瓷艺术价值很高,不仅在形质和神采上独具特色,代表了青花瓷的最高水平,而且打破了白瓷等单色瓷的主导,成为瓷器的主流。永宣青花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明代是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大发展的时期,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交融碰撞对青花瓷制作工艺的演进以及艺术价值的提升都带来了深远的作用。对于永宣青花的伊斯兰风格,专家和学者多有论述,如著名陶瓷家吴仁敬先生在中国第一部陶瓷史专著中,对此这样评述:“明人关于瓷业,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术都均渐臻至完成之顶点。而永乐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相融合,对瓷业上,更发生一种异样之精彩。”[1]回族学者傅统先先生对此亦有评价:“明代艺术品以陶瓷铜器为最著,而回教促成此种上品之力量尤多。”[2]这些学者均对伊斯兰文化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从永宣青花的诸多伊斯兰元素中可......(论文页数是:5页) ,阿拉伯语毕业论文,阿拉伯语毕业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