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离任的东盟秘书长素林·比素万日前对英国《金融时报》说,如果有关国家不付出更大努力化解紧张局势,“南海可能演变成又一个巴勒斯坦”。作为一个关注南海局势的学者,听到这个比喻还是有些吃惊。首先,这个比喻缺乏一些历史文化基础。众所周知,犹太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冲突根深蒂固,而在南海不存在类似问题。中国历史上一直开发南海。郑和七下西洋,庞大的船队都从南海经过,而上世纪30年代法国殖民者把中国渔民从南沙9个小岛上赶走。中国历代政府都没有放弃过对南海相关海域的主权。因此,中国显然不是像以色列那样将国家“楔进”别人的领土,尽管犹太民族历经了漂泊的苦难。其次,如今南海争端虽已成为焦点,但多年来这里的局势相对平静,很少出现擦枪走火的失控局面,这跟中国的克制很有关系。一些东南亚国家原本想把美国拉进来平衡中国,但对南海“巴勒斯坦化”的担忧,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战争的恐惧,以及对美国的不可把握感,这其实是对外力介入南海事务一种本能的担忧。试问,谁有可能在南海燃起战火呢?主张和平的中国一定不会。那么南海怎么至于走到“巴勒斯坦化”这一步呢?对此,煽动域外大国与中国对抗的国家要反省,插手......(论文页数是:2页) [继续阅读本文] ,阿拉伯语论文网站,阿拉伯语论文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