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教学中的中法文化对比[法语论文]

资料分类免费法语论文 责任编辑:黄豆豆更新时间:2017-05-08
提示:本资料为网络收集免费论文,存在不完整性。建议下载本站其它完整的收费论文。使用可通过查重系统的论文,才是您毕业的保障。

  摘 要:文化和外语教学是不可分离的,因此,大学法语教学中的中法文化对比就更具有价值和意义。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对两国的比较,凸显中法文化在思维方式、内涵特征和生活习惯三个方面的异同性,并且开拓教学内容、建构恰当的情景模式、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硬件设施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只有把文化深深的扎根于法语教学中,才能实现大学生法语的灵活应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法语教学;文化对比
  语言学家曾近说过: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不同的语言描绘着不一样的世界,因为存在民族异同,所以也存在对世界不同的解读。这样不同的理解又还是通过语言作为媒介传递出来的。当今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发达,我们生活在高科技的信息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更加紧迫。我们同时发现在第二外语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语言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文化的重视,因而这样的学习措施会造成很多的语言误区。接下来文本将两个方面深度研讨大学法语教学中的中法文化对比。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 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 语言怎样描写世界, 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 世界上的语言不同, 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略论也不相同,法语毕业论文, 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可以以语言为媒介体现出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在二外法语教学中, 很多学生往往重视语言而忽视文化, 因而造成了法语学习的许多误区。 本文拟从中法文化对比的理据意义、 主体内容、教学措施等角度研讨大学法语教学中的中法文化对比。
  一、中法文化对比的理据意义中法文化对比的理据意义可从语言文化的交融性和中法文化的异同性两个角度进行研讨
  (一)语言文化的交融性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语言是表达文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于语言。 语言受文化的作用, 又反过来对文化施加作用。社会语言学学者们认为,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应当从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探讨语言,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正由于每一种语言都反映着产生它的文化, 因而任何形式的语言都有其文化内涵和背景。现代语言学认为: 无论语言理解还是语言应用, 都必须依赖使用语言的人所具有的社会文化知识。而语言使用者也在不断地将自身的社会经历、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作为思维活动的重要依据, 并使之进一步体现在语言活动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紧密联系对法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法语教学中, 如果只注重传授语言知识, 而忽视文化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 那么虽然可以培养出语法和词汇合格的学生, 却无法使学生避免文化交际上的错误。 从某个角度来说, 文化交际的错误比语法错误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如“ 龙” 在汉语中被视为帝王的象征, 而以“ 龙” 构成的成语一般是褒义的, 如“ 龙飞凤舞” 、 “ 藏龙卧虎” 等。而法语中“ 龙” 指凶恶的怪兽、 恶魔或者忧虑悔恨。 如这个看门人真的很可恶: ce concierge est un vrai dragon. 又如忧 虑 涌 上 我 的 心 头 : Voilàlesdragons qui me tra-versent la cervelle.因而, 在使用这个词语时如果不理解这种语义异同和情感异同, 就会造成理解的错位。
  二、中法文化的异同性
  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要学好一种语言, 必须了解和熟悉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文化。 否则, 就会出现理解偏差和运用不当的语言错误。中法文化有着极大的异同: 中国文化重群体观念、 主客体统一, 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法国文化重主客体对立, 物我分明, 重个人观念、 重人与世界的对抗性, 主张人类征服自然。文化的异同投射于源语和目的语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之中, 造成二者语言符号在语言对应和语言应用两个层面上的不对应或者说不完全对应,从而导致在语言形式上中文和法文的巨大异同。中文注重语言的内在联系, 重“ 悟性” , 不凭借严谨的形式进行表述, 而是通过主观的直觉, 从逻辑以及上下文中“ 悟” 出关系。法语注重自身的形态变化, 重形合, 不求全面、 周到, 但求结构上的严谨。因此, 在法语教学中, 只有重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 注重中法文化的差异, 才能弥合两国文化间的沟壑, 达到对法语语言内涵更深层次的理解。 只有通过对法语的掌握进一步探求法国人的思维模式, 了解中法两国的文化底蕴, 才能让学生从单一学习法语的过程变成一种跨文化学习的过程, 有效提高其文化的意识性和敏感性, 使语言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一)中法文化对比的主体内容
  由于两国在历史经历、生存条件等方面存在巨大异同,就造成了思维方式、内涵特征和生活习惯的异同,在未来的大学法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注意这三个方面的文化对比。
  1.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对比中法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异同, 法国人的思维较为直接、 清晰、 客观, 因而话语较直率。 而中国人的思维较为间接、 混沌、 主观, 因而话语较委婉。在有文化隔膜的情况下, 很多时候中式的礼貌热情会导致对方的反感。比如你邀请法国人外出用餐, 点了一桌子菜, 这会让习惯分餐并把盘中食物吃光的法国人手足无措。中国人在餐前通常会说一些客套话, 比如只是一顿简单的便饭不成敬意等等。 法国人不知道这是中国人的客套话, 心里可能认为对方不重视自己。中国和法国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多的不同。总体概括来说:法国人的思维比较客观、直接、清晰;而中国人由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历史造成了思维简介、含混、委婉的特点。在现实上中也存在很多具体的中法因为思维习惯不同导致不愉快发生。例如:在吃饭以后,中国人出于礼貌会说“我吃饱了,大家慢慢吃。”然而法国朋友可能却因为这一个“ Mangez lentement”而产生误解,法国朋友会疑惑“我为什么要慢慢吃呢?”只有通过具体的解释以后,法国朋友才能理解中国人口中说的“慢慢吃”实际上等于他们的: Prenezvotre temps!(自己掌握时间看着办)。再如,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礼貌的一种特有方式,但是在法国人看来是没办法理解的,假如一个法国人用法语夸奖中国人说:“你的法语说的真好啊”,这时候中国人会谦虚的反复强调自己说的不好,这样几次以后局面会十分的尴尬,因为法国人会认为自己说错了什么,其实他们不知道,对自己的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见,法国人在交流时是更加的直接的,而中国人的思维更多的是含蓄、谦让。可见在法语教学中是要强调两国思维异同的。   2.内涵特征
  由于中法地域、历史、生活环境的异同,因而造成一些词语的文化含义存在很多不同,学生就会因为在学习法语时候产生很多的错误和不解。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某些事物在一国文化中可以引起一定相关联的联想,在另一国文化中却不能引起联想。第二,一些事物虽然在两国文化中都可以引起联想,但是联想起的内容和好坏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狗”是带有贬义词的,成语“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等等,在法语中,“狗”带有褒义色彩,或者是个中性词,例如法语中说的“ Qui m’ aime aime monchien”翻译过来就是“爱我者爱狗”。再比如,乌龟在法语中指动作缓慢的人,在中国文化中常常更多的用来指对家庭妻子不忠诚的男人。除了具体内涵的异同外,还存对一些词语感情色彩的不同,例如,“鹤”在法语中带有贬义的,指的是轻浮的女人,不忠诚。到了中国汉语里却是长寿,年轻的褒义涵义。
  3.生活习惯
  日常的生活习惯是最容易看出文化异同的,比如,法国人在平时的交流中更喜欢用“请,谢谢、对不起”等敬语。而中国是分情况来说的。接下来举例说明这样的情况,在吃饭的时候,假如一个法国孩子对母亲说:“给我一块奶酪”,法国妈妈们则会告诉孩子这样是不对,应该多说一些具有魔力的词语,其实就是礼貌用语,孩子就会被教育说成“请给我一块奶酪”。在中国则是正好相反,关于和自己关系生疏的人,我们才习惯很礼貌的说话,对自己比较亲近的人,我们假如还是很礼貌的说话会让对方感觉不自然,在中国对熟悉的人过于礼貌,在中国人眼中是不把对方当自己人的一种表现。除了这个礼貌用语异同之外,在两人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中法也存在很明显的异同,中国人通常用“你好”来最为打招呼的开场白,而法国人则很多喜欢直接夸耀女士,如说:“小姐,你真的很迷人。”这样直接、袒露的打招呼方式会让中国女士不自在。综上所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文化之间的异同,使得学生可以再充分理解法国文化的基础上,在深入透彻的理解语言。从而使得法语的学习更加的地道,实现和法国人的无障碍交流。
  三、中法文化对比的教学策略
  在高等学校的法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是必要的,为了实现最优的文化教学任务,可以分别从几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拓展教学内容、建构课堂情景模式、利用多媒体硬件。
  (一)拓展教学内容
  一节课的时间应该对法语内容合理安排才能使得课堂效率更加高。首先,教师除了教授课本上的词汇和基本语法以外,应该适当的加入交际法语和法国风俗文化等内容,其中还包括:法国的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生活常识等学生感兴趣的使用语法知识。除了刻板的语法语法教学以外,教师还可以增加法语歌曲的教学,通过法语歌曲的学习顺便讲述法语歌曲背后的小故事,课堂氛围一下就能提高几个层次,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也会更加的浓厚。其次,教师在教授教材的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用语也必须标准、地道,并且具有时代性和趣味性,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最后,课堂上不能仅仅介绍法国文化,还应该把文化的重点落在文化异同的比较之上,法语论文网站,通过展示给学生中法文化的异同,使学生深入的体会到法语课堂中的法国文化内涵和文化制约。
  (二)建构课堂情境模式
  首先,教学中应该建构一定的课堂情景模式,比如“打电话、问路、聚餐”等具体情景。只有在设计好的情景下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灵活的应用所学的句型、结构。并且在课堂上充分的表演情景对话。其次,在课后也可以办一些法语诗歌、音乐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学习热情,并且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并加深对两国文化的深入理解。最后,鼓励学生灵活的应用法语区应付不同的情景,掌握特定环境下的法语词汇的使用技巧,在模拟情境下吸收文化知识,为学生进一步感受法国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硬件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音像资料,组织学生观看法语电影等,借助形象化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感官力,在电影中准备的把握对话的内涵,不仅可以通过法语电影,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反复的放录音磁带,让学生尽力模仿语音语调语气,或者是在课堂上播放法语节目等,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硬件设备使学生可以充分的融入法语语境之中。
  结 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无法分离来探讨的科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的土壤也是文化。在语言教学课堂上加入文化导入课是法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文化异同,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教案和多媒体资源实现最优的文化导入。通过多种形式的中法文化对比,使学生可以再比较重掌握语言和文化双重学习目标,在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前提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目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开拓视野,而且还可以获得语言的正确适应措施和地道全面的文化观。
  作者简介:倪博(1994)男,汉族,安徽省亳州市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欧语系法语。
  参考文献:
  [1] 鲍海波.试析交际教学理论下的法语语法教学[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07)
  [2] 张春颖.浅谈大学法语教学模式改革[J]. 教育与职业. 2012(17)
  [3] 颜蕴灵.中国学生法语学习的特点及常见问题[J]. 海外英语. 2012(09)
  [4] 吕燕.浅析如何提高高职商务韩语视听课教学效果[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20)
  [5] 吴佳霓.多媒体环境下大学法语课堂教学模式探寻[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02)
  [6] 张岳庭.听说在二外法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6(02)

免费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