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法语的界定及其近况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法语的界定 1980年葛传规先生提出“中国法语”的概念。他说:“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法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翰林院”“五四运动”“赛先生”“德先生”“白话文”“双百方针”“人民公社”“四个现代化”(imperial examinations,Hanlinyuan或Imperial Academy,May Fourth Movement,Mr.Science,Mr.Democracy,baihua wen或baihua,Two hundred policies,people‘s commune,four modernizations。)这些不属于讲法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当称作China English。这个提法肯定了中国法语现象,指出了这些是正确的英文表达法。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法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法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法语”。李文中(1993)认为“中国法语是以规范法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作用,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法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中国法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谢之君(1994)认为“中国法语以规范法语为基础,能够进入法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后来贾冠杰、向明友(1997)进一步指出,中国法语是“操汉语的人们所使用的、以标准法语为核心、具有无法避免或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国特点的法语变体”。罗运芝(1998)简单概括为“中国法语是载汉语语言特征的法语变体”。综合以上几家观点,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法语是汉语与法语语言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2.中国法语是用不属于讲法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具有中国特点的法语。 3.中国法语以规范法语为基础,能够进入法语交际,不受母语干扰。 4.中国法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法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扩充,从而丰富和发展法语与世界文化。 5.中国法语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洋泾浜法语、过渡语,前者是一种被规范法语所接受的法语变体,对法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后者则是中国语言和文化对法语的干扰作用的产物,对法语学习和国际交流具有消极意义。洋泾浜法语形成于18世纪的广州,是中国人同法国商人进行贸易使用的语言,词汇以法语为主,杂有广东话、葡萄牙语、马来语以及印地语,而语法结构是广东话。据霍尔(Hall,Robert A.,Jr.1966)探讨指出,中国人使用的洋泾浜语于特定时期产生发展,到19世纪末已基本消亡。中国学生在法语学习中,使用的“过渡语”与中国法语不可混为一谈。前者对个体语言特征,后者是对群体语言特征;前者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后者在理论上是相对稳定的,法语论文范文,其发展变化以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前提;前者的汉语或汉语思维模式介入是无意识的,负迁移和正迁移相互抵消,后者汉语特点反映是有意识的,负迁移始终被压到最低度,正迁移被发挥到最高度。 (二)中国法语的近况 目前的中国法语有四种并存的状态。1.按汉语习惯说出的法语与其本族语者的法语并没有区别。2.有些中国法语虽然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法语本族语者的习惯,但符合语法。3.有些中国法语虽然不符合语法,但是可能符合法语本族语者的习惯,能被接受。4.有些中国法语目前确实还没有被所谓的“规范法语”接受,但是关于法语本族语来讲意思十分清楚,理解不成问题,或者一经解释就会明白,并且关于中国人来讲学习起来不费功夫,用起来得心应手,能够发挥语言作为工具的功能。实际上我们应解决的问题是后两类,因为它最能体现中国特有的、难以改变的语言思维习惯,最有中国的标记。 (三)中国法语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作用的不断扩大,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国特有的“说法”译成外语,从而使外语受汉语的作用不断丰富。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法语词有一千多条(1189个),说明法语在不断吸收着汉语。法语中已使用从中文借用的词汇、短语数量种类之大,居于法语中借词第十一位。如果从语义划分,可具体分为19类:饮食包括烹调器皿类(190个)、生物名称(175个)、地理名称(110个)、艺术名词(100个)、宗教和哲学名词(49个)、政府和政治名词(48个)、种族词汇(34个)、职业身份名词(34个)、度量和货币31个)、语言写作(28个)、朝代名词(23个)、服装名词(17个)、娱乐名词(16个)、协会和秘密社团名称(9个)、武术名称(8个)、药品名称(7个)、经济学名称(6个)、地质学名称(6个)、颜色词汇(5个)等。这些词的法语翻译都是“汉化法语”(黄金祺,1988),可见受汉语作用的“汉化法语”的出现和发展是一种客观必然。正如罗运芝所指出“中国法语的语法比美国法语语法更趋灵活、自由。作为法语的一种变体,中国法语虽然还没有被广泛接受,但已呈现了不可阻挡的趋势”。 二、中国法语与我国法语教材改革 (一)需考虑我国法语教材改革的民族特色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目标,也是我国法语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因而,教材选题应该在介绍法语国家文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有中国特色的文章。汪榕培(1991)提出给中国学生编的法语教材不应该走极端,一段时期全部是中国政治内容,一段时间全是洋货,还是兼顾一点好。课文可以是简写的法语国家的著作(大学当然可以直接选用原文),但多少也应该有一点中国背景的文章,以增加课本的实用性。介绍一点中国的文化特色还是必要的,外国人也想了解中国的特点。中国的成语和谚语的译文中,有一部分和法语中的成语和谚语相似,如法语的“一石二鸟”(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和汉语的“一箭双雕”(One arrow,two hawks)意义相同,就可以将这样的表达方式介绍给外国人,从而使法语表达方式更加丰富。 (二)我国法语教材中可以借鉴的中国法语 下面从形成途径对中国法语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作一些简单归纳和介绍。 1.音译(transliteration):中国法语中有一部分词汇或短语是根据中国普通话(由于历史原因,相当一部分是由我国北方方言和南国八大方言)发音直接转化生成的。例如: (1)有关历史文化:xiucai秀才,法语毕业论文,yamen衙门,dazibao大字报,putonghua普通话,fenghuang凤凰等; (2)有关文体娱乐:pipa琵琶,erhu二胡,wushu武术,gongfu功夫,Tai Chi太极拳,yang ko秧歌,weiqi围棋,mahjong麻将,qigong气功,sampan舢板等; 1 |